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设计
2.常用心脏复苏药物、抗心律失常药、兴奋呼吸药、血管活性药、镇痛药、利尿药及脱水药的禁忌证、用法和注意事项。
掌握:
院内感染控制措施
2.结合心搏骤停、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呼吸衰竭、脑卒中等病例,灵活运用各种常用抢救药物,掌握其适应证、禁忌证、用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
1.ICU院内感染控制措施
2.常用抢救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用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常用抢救药物的药理机制
教学策略
媒体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等方法
授课章节
第十四章危重症患者系统功能监测
学时
理论2学时
实践2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
1.血液动力学监测、心排出量、中心静脉压、潮气量、分钟通气量、脑电图的相关概念。
2.心血管系统功能监测、呼吸系统功能监测、神经系统功能监测、肾功能监测、消化系统功能监测、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监测常用指标的正常值。
学时
理论2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
1.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和脓毒症定义。
2.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器官功能评估。
3.脓毒症的临床表现和器官功能评估。
4.MODS的临床表现。
熟悉:
1.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性休克定义。
3.脓毒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灾难现场检伤分类的原则和种类以及灾难救援中心理评估的目的和原则。
3.急诊分诊方法及程序
4.急诊护理评估内容
掌握:
1.START原则进行伤病员的现场分类及伤病员的现场救护。
2.急诊分诊程序
3.初级评估和次级评估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急诊预检分诊的方法及评估
教学难点:急诊预检分诊的方法及评估
教学策略
2.急性中毒的一般救治原则。
3.急性中毒的一般护理措施。
4.催吐、洗胃的临床应用、适应证、禁忌证及基本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5.“阿托品化”的表现。
6.“阿托品化”与阿托品中毒的鉴别。
7.胆碱酯酶复能剂的用药护理。
8.有机磷杀虫药中毒救治原则与护理措施。
9.百草枯中毒救治原则与护理措施。
10.急性镇静催眠药中毒救治原则与护理措施。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培养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团队合作精神,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造福于急、危、重症患者的专业队伍。
学情
分析
【知识基础】
授课对象是已经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大三学生,但课程所涉及内容多且普遍,而且需要联络其他学科所学知识,学生的各学科知识成碎片状,彼此无法链接。另外学生对于与日常急救有关的救护技术学习兴趣较高,有利于学习的开展。
【认知特点】
学生虽认识到急危重症的必要性和紧急性,但是具体的疾病机制和救护措施却不清楚,对这部分与自身密切相关的新知识充满好奇。
【学习风格】
学生乐于在生动活泼、平等开放、充满时代气息的课堂环境中学习,但理论知识相对枯燥,课堂上学生注意力难以贯穿教学全过程。所以,课堂上可通过案例分析、问题导入及讨论等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将理论内容与日常生活、认知相关联,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2.中暑、淹溺、电击伤的病情评估与判断
掌握:中暑、淹溺、电击伤的救治与护理。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中暑、淹溺、电击伤的护理措施。
教学难点:
1.中暑、淹溺、电击伤的诱发因素及发病机制
2.中暑、淹溺、电击伤的临床表现和急救措施。
教学策略
媒体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方法
授课章节
第十二章急性中毒
学时
理论2学时
教学目标
3.标准心电导联电极放置位置。
4.神经系统体征动态检查的主要内容。
5.颅内压(ICP)分级。
6.肝功能监测的主要内容。
7.酸碱失衡的分类。
熟悉:
1.心电图监测、中心静脉压(CVP)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脑电图监测及胃肠黏膜内pH监测的临床意义。
2.常见的水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失衡的临床特点。
11.一氧化碳中毒救治原则与护理措施 。
12.一氧化碳中毒高压氧舱护理措施。
13.急性酒精中毒救治原则与护理措施
掌握:急性中毒的护理措施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
1.急性中毒的主要护理措施。
2.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护理措施。
3.一氧化碳中毒的护理措施。
4.镇静催眠药中毒的护理措施。
教学难点:
5.急性中毒的发病机制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
1.创伤的伤情评估
2.各系统急症的临床表现、救护原则和护理措施。
教学难点:
1.创伤的病理生理。
2.各系统急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教学策略
媒体教学,案例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等方法
授课章节
第十一章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
学时
理论2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
中暑、淹溺、电击伤的相关概念
熟悉:
1.中暑、淹溺、电击伤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教学策略
媒体教学,互动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等方法
授课章节
第五章 灾难护理 第六章 急诊分诊 第七章 急诊护理评估学时理论2学时教学目标了解:
1.护士在灾难救援各阶段的作用。
2.初级分类及二次的常用方法和检伤分类的标志。
3.灾难伤员及救援人员的心理干预
4.急诊分诊的作用及程序
熟悉:
1.灾难救援医学的发展规划及医疗单位灾难应急预案的制订
2、脑复苏常用药物及护理措施,复苏后的监测与护理。
掌握:1、心搏骤停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2、基础生命支持的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方法及注意事项,成人与婴、幼儿基础生命支持的区别,电复律方法及注意事项。
3、心肺复苏的有效标志。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心脏骤停的临床诊断、基础生命支持的ABC步骤及注意事项、心肺复苏的有效标志。
4.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尤其是第四单元常用救护技术,强化学生急诊、急救意识,掌握急诊知识和急救技能,熟悉机械通气和急危重症血液净化治疗的作用。
【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学习,加深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培养热爱急危重症护理学专业、不断进取、刻苦学习的精神,对常用急救技术和国内外新进展等知识有所了解和提高。
2.通过实践操作,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养成正确的护理行为意识,为临床急救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教学策略
媒体教学,互动式教学,床旁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等方法
授课章节
第十六章 危重症患者的感染控制
学时
理论2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
1.外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相关概念。
2.危重症患者感染的分类。
3.医院获得性肺炎的诊断
熟悉:
学时
总共拟36个学时,其中理论学时26个学时,实践学时12个学时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基本知识和主要特点
2.掌握常见急、危、重症识别和救护原则
3.掌握现场救护和途中救护技术
4.掌握各种急、危、重症的救护技术和操作技能;
5.熟悉危重病监护技术。
【能力目标】
1.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尤其是第一单元 急危重症护理学总论,有助于学生适应现代护理发展的需要,建立整体护理观念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6.各种中毒的临床表现及急救措施
教学策略
媒体教学,互动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等方法
授课章节
第四章ICU的设置与管理
第十三章 常用抢救药物
学时
理论2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
1.ICU的设置与管理
2.常用心脏复苏药物、抗心律失常药、兴奋呼吸药、血管活性药、镇痛药、利尿药及脱水药的药理作用、适应证。
熟悉:
1.ICU院内感染高发的原因及管理环节
1.危重症患者感染的病因 。
2.医院获得性肺炎、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及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途径。
掌握:
1.医院获得性肺炎、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及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医院获得性肺炎、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及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教学难点:.医院获得性肺炎、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及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掌握:心血管系统功能监测、呼吸系统功能监测、神经系统功能监测、肾功能监测、消化系统功能监测及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监测的实施与护理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常见各系统功能监测的重点
教学难点:常见各系统功能检测指标值的临床意义
教学策略
媒体教学,互动式教学,床旁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等方法
授课章节
第十五章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4.脓毒症的诊断标准。
5.MODS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
6.MODS器官功能障碍的评分标准。
7.MODS的诊断标准。
掌握:
1.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救治与护理。
2.脓毒症和的救治与护理。
3.MODS的救治与护理。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脓毒症、MODS的救治与护理
教学难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脓毒症、MOD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尤其是第二单元急诊护理,培养学生对基础护理知识以及各专科理论知识的综合掌握,使学生系统掌握急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常用急救护理技术及各种临床常见急危重症的急救护理知识,熟悉急救护理的工作范围与特点,为今后从事和发展急救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3.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尤其是第三单元危重症护理,使学生熟悉危重患者的系统功能监测以及营养支持。
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