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歌鉴赏专题【专题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李白的文学常识及其人格魅力。
2、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体会李白作品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3、初步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特点并了解其内涵。
4、借助注解鉴赏本专题的李白的代表作,巩固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难点】1、初步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特点并了解其内涵。
2、借助注解鉴赏本专题的李白的代表作,巩固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基本篇目】《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金陵酒肆留别》、《子夜吴歌》、《静夜思》、《送孟浩然之广陵》、《行路难》、《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秋浦歌》、《赠汪伦》、《早发白帝城》【补充篇目】《赠张相镐》、《大鹏赋》、《侠客行》、《南陵别儿童入京》、《月下独酌》、《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金陵崔侍御十九韵留别》、《临终歌》盛唐气象,孕育了一位狂傲不羁的诗人,他以超脱世俗的人性智慧,谱写了盛唐的最强音。
政治上的失意苦痛,铸就了飘逸洒脱、傲岸不拘的诗仙和"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的酒仙。
现在让我们来追寻他的人生的不同阶段,探究李白--这位距今一千三百多年的旷世奇才、人间仙人的情感历程。
一、少年---逸(意气风发仗剑任侠心雄万夫)1、漂泊家族,异域生活----形成独特性格公元701年,漂泊了一百多年的李氏家族,在西域碎叶城,诞生了一位不同寻常的男孩--李白。
在这地广人稀的异域游牧民族中,顽强生存了一百多年的李白家族,已深深被异族血液所渗透,五年的异域生活,給幼年的李白影响是巨大的。
四处漂泊,四海为家的游牧生活,和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文化,冲撞揉合成了:天性酷爱自由,洒脱飘逸,清风朗月般纯净心境的李白。
生在西域、来自西域"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
"(《前有樽酒行》)的李白一生从蜀中出游,栖隐求仙、交游,过着四方游历的生活,与家族的百年漂泊、幼年的异域生活息息相关。
有着胡儿豪放洒脱的李白,从碎叶入蜀、入楚,入鲁,入大唐各地。
他这种独特的性格,注定了他一生浮萍般的生活。
2、良好家境,蜀中道教----影响人生取向李白五岁那年,举家内迁西蜀陇叶,良好的家境,父母的期盼,严格的家教,他"五岁横术,从小受儒、道、纵横三家影响。
从少年时期,就有建功立业的功名心,"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赠韦秘书子春》),又深受道教功成身退的影响"功成拂衣去,摇曳沧州旁"(《玉真公主馆苦雨》)"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翰林读书言怀》),他有完美的人生理想--功成、名遂、身退。
他看不起白首死章句的儒生,不愿走科举入仕之路,而寄希望于"平交王侯""一匡天下"而"立抵卿相"。
这几近完美的而又矛盾的理想,迫使这位"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有着游侠之气的少年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上安州裴长史书》),在积蓄着自己的才气和阅历,准备一鸣惊人!二、青年---狂(狂热自负悲喜更迭侍君荣亲始志不渝)1、志在宰辅游历拜谒----狂热自负李白以天真的赤子之心讴歌理想人生,得到苏蕤的非凡礼遇,真心推许和诚挚教导,使他信心倍增,对仕途充满希望,但因苏的特殊政治境地,而未被举荐。
李白又怅然若失,当他再次拜谒渝州刺史李邕时,却费尽周折,年轻气盛,狂傲自负的李白,借谢罪之辞,給李邕呈上《大鹏赋》:"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自比直上九万里的大鹏,责问李邕"宣父犹且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这掷地有声的诗句引起李的震颤。
两次早期拜谒,均以失败告终,仕途不顺的阴霾笼罩着这颗狂热自负的心。
他感慨良深:翼挟万钧风雷的大鹏,何时冲天九万里?2、谒见狂客举荐未果-----惆怅失落在典当和友人资助中生活的李白,在长安酒肆痛饮狂歌:"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侠客行》),他凭着七分豪肠,三分剑气,吟诵排律长歌,写大块文章,杯不停笔不休的惊人之举,在长安城名气远扬,却并没有得到理想的举荐之机,他黯然神伤,慷慨悲歌,发出了撼人心魄的鸣啸:"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魂牵梦萦的侍君之道,难于上青天!李白以纵横驰骋,随意抒写的乐府体古诗,长短不齐的杂言,独特的开头句式,让人随着他变幻无常、滔滔奔泻、喷涌而出的情感洪流一起开阖动荡,感受着他的抗争,他的激情。
他又把希望寄托在"四明狂客"贺知章上。
但仍 "举荐未果"。
李白愤慨惶惑,空有一身才华,却不得识。
他在等待和思念妻儿的煎熬中,度日如年,曾经"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的他,多么希望"穷地之险,极路之峻。
"即使"山崩地摧壮士死",也心甘情愿。
如今仕途无望,只能"侧重西望长咨嗟"!对妻子的思念使他"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难》)。
"一饮三百斗"的李白,只能"醉卧累月轻王侯"(《蜀道难》),在外奔走多年一事无成,怅然低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三、中年---醉(踌躇满志傲岸不屈折翅而返痴心企盼)1、壮年失妻愧对家人-----痛心裂肺李白随雁门将军打猎,初遇郭子仪,畅谈天下事。
举家迁往山东曲阜南陵后,又只身前往中都县裴旻家学剑,以期自己文武兼备,大展宏图。
他踌躇满志:"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客中作》)。
好友元丹丘奉诏入京任道宗,更使李白看到希望的曙光。
他热切企盼着。
就在此时,久病缠身的爱妻许如素在长年的相思和期盼的煎熬中,撒手人圜。
"春风忽无情,吹我梦魂散。
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断。
"(《大堤曲》)。
十多年来,未尽人夫人父职责的李白,愧悔交织。
心被沉重的悲怆和揪心的痛苦时刻咬噬着。
2、金门传诏供奉翰林----踌躇满志经玉真公主、贺知章、吴筠等人举荐,李隆基金门传诏,李白欣喜若狂,"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
准备大展宏图的李白,满怀对大唐天子的感激和崇拜,踌躇满志,奔赴长安。
朝廷之上,天子特赐七宝御床,力士脱靴,贵妃研磨,天子引纸,震慑回鹘使者!这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时期,"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输丹他相信必展鹏翼,搏击云天。
"逢君奏明主,他日共翻飞"(《温泉侍从归逢故人》)。
在天子"朕决不负卿"许诺下,李白神思飞纵,"我无为,人自宁。
三十六帝欲相迎,仙人飘翩下云輧。
"(《春日行》),并对天子感激涕零"小臣拜献南山寿,陛下万古垂鸿名"(《春日行》)。
"感君恩重许君命,太山一掷轻鸿毛"(《结袜子》),李白天马行空的想像和幻想,诗情澎湃、才情激扬。
他满怀希望,做着他的"待诏"翰林,期待着皇上的真正重用。
3、奸佞当道进谏未果----傲然而返长久等待使天性爽朗的李白苦闷寂寞"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月下独酌》)。
他深深憎恶"群沙秽明珠,众草凌芳孤"的黑暗现实,对横行跋扈的权贵和趋炎附势的小人强烈愤慨"奸臣欲窃位,树党自相群"。
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天子,"殷后乱天纪,楚怀亦己昏。
"他决心披肝沥胆,直谏天子。
提出十条勤政务本的建议,李隆基不悦,李白被"出宫思过"。
他悲愤彷徨,过分高估天子的爱才之心,低估奸臣的诽谤中伤。
这条理想道路竟然如此泥泞难行,"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行路难》之一)。
结构的巨大跳跃,突兀奇来、不可端倪的诗句间激荡着李白矛盾的内心,他靠诗歌排解郁结胸中的不平之气。
他日渐消极,"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行路难》之三),怀着无限惆怅失落和郁闷难抑的苦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冬天的等待,天宝三年春,李白傲然离开长安!4、赐金放返盼君将悟----痴心不改"赐金放返"后的李白,悲愤不平,"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赠蔡山人》)。
他借酒消愁,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他一直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但现实却如此残酷。
壮志未酬,青春已逝,"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他感慨人生如短暂的朝夕,想用酒来涤荡胸中块垒,急欲冲破忧愁"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他不甘寂寞,渴望用世,却只能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将进酒》)聊以自慰。
他又痴心不改,盼君将悟。
积极用世毕竟是李白人生观的主导,因此他很快从迷惘中振奋起来,以古人的祟高志向自勉终于使他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5、入道受箓炼丹求仙-----渴盼再诏深受道家影响的李白,萌生入道受箓、炼丹求仙的想法。
希望自己长生不老,希冀寻求再诏重用的机会。
他决绝地完成了入道受箓的过程,并架炉炼丹服丹,结果大病一场,入道成仙之梦破灭。
他感慨"寒早悲岁促,人生鸟过目……人心若波澜,世路有屈曲"(《秋露白如玉》)。
这位想像丰富、雄气豪放、极具个性和浪漫气质的诗人梦游天姥,由感而发"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应该"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喊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豪壮之声。
他悲怆感慨"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自己"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他为自己鸣不平,为屈死的贤士仗义抗争,对朝廷产生失望之心和轻蔑之情。
痴心不改的他要挣脱封建秩序的桎梏,要冲破正统的儒家观念。
流露出抑儒扬侠的思想倾向,尽管年近半百,李白却萌生了从军的念头,"羞作济南生,九十诵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