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心理卫生与辅导_1

幼儿心理卫生与辅导_1

---------------------------------------------------------------最新资料推荐------------------------------------------------------幼儿心理卫生与辅导幼儿心理卫生与辅导自测练习第一章心理卫生概述一、填空题 1.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 60 年代,世界各国的心理卫生运动的关注点不仅是身心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还重视到社会因素的作用。

2. 1922 年,创办了中国第一种心理学杂志《心理》。

3. 1960 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心理健康联合会的协议,该年被定为国际心理健康年。

4. 1936 年 4 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在南京成立。

5. 早在我国春秋之初,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管仲便对人的心理卫生问题有所论述。

6. 比尔斯于 1908 年 5 月成立了全世界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即康奈狄克州心理卫生协会。

7. 1921 年 8 月,中华心理学会成立。

8. 在西方,心理卫生思想可以从古希腊希波克拉底的著作找到。

9. 1930 年,在华盛顿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与会代表来自 53 年国家,有 3000 多人。

10. 1917 年,北京大学哲学系首次开设了心理学课,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11. 卫生就是保卫生命、维护生机的意思。

1 / 15二、名词解释 1. 心理:2. 卫生:3. 心理卫生:4. 整体恒动论:三、简答题 1. 简述心理卫生的含义。

2. 简述古代西方关于心理卫生的主要观点。

3. 简述保持心理卫生的原则。

4. 简述中国古代的心理卫生思想。

四、论述题 1. 试述心理卫生的健康意义。

2. 结合实际谈谈幼儿园心理卫生的教育与发展的意义。

第二章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一、填空题 1. 造成挫折的情境有环境障碍、自身的局限性和心理冲突。

2. 现代健康概念包含着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适应社会三方面内涵。

3. 心理防御机制是人应付紧张性刺激,维护康宁心理的手段。

4. 一般认为,智商低于 60 者智力低下者。

5. 体质是指在遗传的基础上,个体在发育过程中受内外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整个有机体机能的状态。

6. 家庭环境在个体心理发生、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7. 心理冲突是相反的或相互排斥的冲动、欲望或趋向同时出现时产生的一种矛盾心理状态。

---------------------------------------------------------------最新资料推荐------------------------------------------------------8. 个体遭受挫折时,常常会出现一些消极反应。

9. 生活事件、心理应激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既与生活事件自身的性质、特点有关,也与人体对生活事件的认知评价、个人经历、适应能力、情绪状态及个性倾向性有一定关系。

10. 适度的心理应激不仅是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且可以维持人的正常功能活动。

二、名词解释 1. 健康:2. 应激:3. 心理冲突:4. 挫折:三、简答题 1. 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2. 简述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基本原则。

3. 简述心理冲突的表现形式。

4. 简述影响心理健康的生物学因素。

四、论述题结合实例谈谈影响心理健康的心理社会因素。

第三章心理辅导的理论与方法一、填空题 1. 精神分析法的辅导目标:一是使潜意识意识化,使潜意识冲突表面化从而帮助来访者重新认识自己或重建人格;二是帮助来访者克服潜意识冲3 / 15突。

2.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和华生等人的儿童强迫性恐怖症实验奠定了行为转变法最初的基础。

3. 认知重建法辅导的重点就是要以理性代替非理性,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合理的认知代替不合理的认知,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理认知给心理带来的不良影响。

4.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5. 1954 年斯金纳首先提出行为治疗的概念。

6. 罗杰斯于 1951 年后发表了《来访者中心治疗》一书,形成了个人中心法,被视为心理辅导理论的第三种势力。

7. 认知重建法认为,人的心理问题是由其不合理或扭曲的认知造成的。

8. 精神分析法又称为心理分析法,创始人是西格蒙弗洛伊德。

9. 个人中心法认为辅导关系胜于辅导技巧。

10. 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技术辩论的核心是帮助来访者向其不合理信念提出挑战和质疑,以动摇其信念。

11. 行为转变法主要辅导目标是消除不良行为,并代之以更有效能的行为。

12. 弗洛伊德第一次提出人存在潜意识的观点,并认---------------------------------------------------------------最新资料推荐------------------------------------------------------ 为潜意识在很大程度上支配和影响着人的意识和行为,并且是人们心理问题发生的重要原因。

13. 70 年代以来,行为转变法开始被誉为心理治疗领域的第二势力,并超过心理分析占据主导地位。

14. 个人中心法的理论基础为人本主义理论,始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

15. 认知重建法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辅导方法,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艾里斯、贝克和麦肯鲍姆等人。

二、名词解释 1. 厌恶法:2. 积极的尊重:3. 暴露法:4. 系统脱敏法:5. 代币法:6. ABC 理论:7. 阻抗:8. 共情:三、简答题 1. 简述行为转变法辅导的基本原理。

2. 简述精神分析法辅导的基本原理。

3. 简述放松训练的基本步骤。

4. 简述个人中心法辅导的基本原理。

5 / 155. 简述认知重建法的辅导目标。

四、论述题 1. 试述行为转变法的辅导方法。

2. 试述精神分析法的理论基础。

第四章幼儿期常见问题行为的矫正和预防一、填空题1. 问题行为既不是躯体疾病或缺陷的继发情况,也不是某种特定精神疾患的症状表现。

2. 在创设物质环境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地了解并善于挖掘每一物质环境的心理教育价值。

3. 儿童遗尿症是指 5 岁以上的儿童仍不能控制排尿,在日间或夜间反复出现不自主排尿者。

4. 儿童期常见的恐怖症主要有社交恐怖症、学校恐怖症、黑暗恐怖症和动物恐怖症等。

5. 游戏是幼儿宣泄紧张和负性情绪的一条有效途径。

6. 教师在创设物质环境过程中要注意满足和引导幼儿的需要和兴趣。

7. 环境陶冶即指通过教育情境有意无意地帮助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能使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常保持积极的情感体验。

8. 师幼交往的心理环境不应是教师主观强制的单向灌输的心理影响。

教师既要对幼儿进行关怀和教育,又应以朋友的身份与幼---------------------------------------------------------------最新资料推荐------------------------------------------------------ 儿交流情感和看法。

9. 保教渗透即寓心理教育于幼儿园日常保育和教育工作中,在保教工作中要注意加强对幼儿心理健康的维护及心理品质的培养。

10. 游戏有利于解决幼儿心理上的主要矛盾。

二、名词解释 1. 专题训练:2. 儿童恐怖症:3. 儿童多动症:4. 环境陶冶:5. 儿童孤独症:6. 问题行为:7. 口吃:三、简答题 1. 简述儿童学习障碍的主要表现。

2. 简述游戏对幼儿心理教育的功能。

3. 简述幼儿问题行为的表现。

4. 简述儿童学习障碍的矫正措施。

5. 简述矫正儿童孤独症的措施。

6. 简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如何营造温馨和谐、民主平等、团结合作的心理氛围。

7. 简述幼儿问题行为的类型。

8. 简述儿童多动症的一般特点。

7 / 15四、论述题 1.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处理幼儿整体发展与特长培养的关系。

2.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做到保教渗透,促进幼儿心理的发展。

3. 试述幼儿问题行为的成因。

五、应用题 1. 应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促进新生适应幼儿园生活的专题活动。

(要求写明活动内容、目标、过程)。

2. 应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帮助幼儿宣泄情绪的专题活动。

(要求写明活动内容、目标、过程)。

3. 应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提高幼儿坚持性的游戏活动。

(要求写明游戏内容、目标、过程)。

4. 应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促进幼儿交往的专题活动。

(要求写明活动内容、目标、过程)。

模拟试卷综合练习一一、填空题 1. 心理,可人为地分成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三大部分。

2. 在西方,心理卫生思想可以从古希腊希波克拉底的著作找到。

3. 1930 年,在华盛顿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心理卫生---------------------------------------------------------------最新资料推荐------------------------------------------------------ 大会,与会代表来自 53 年国家,有 3000 多人。

4. 1917 年,北京大学哲学系首次开设了心理学课,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5.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6. 1954 年斯金纳首先提出行为治疗的概念。

7. 罗杰斯于 1951 年后发表了《来访者中心治疗》一书,形成了个人中心法,被视为心理辅导理论的第三种势力。

8. 认知重建法认为,人的心理问题是由其不合理或扭曲的认知造成的。

9. 环境陶冶即指通过教育情境有意无意地帮助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能使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常保持积极的情感体验。

10. 师幼交往的心理环境不应是教师主观强制的单向灌输的心理影响。

教师既要对幼儿进行关怀和教育,又应以朋友的身份与幼儿交流情感和看法。

二、名词解释 1. 系统脱敏法:2. 代币法:3. ABC 理论:4. 问题行为:9 / 155. 口吃:三、简答题 1. 简述心理卫生的含义。

2. 简述古代西方关于心理卫生的主要观点。

3. 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4. 简述行为转变法辅导的基本原理。

5. 简述儿童多动症的一般特点。

四、论述题试述幼儿问题行为的成因。

五、应用题应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促进幼儿交往的专题活动。

(要求写明活动内容、目标、过程)综合练习二一、填空题 1. 卫生就是保卫生命、维护生机的意思。

2. 早在我国春秋之初,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管仲便对人的心理卫生问题有所论述。

3. 比尔斯于 1908 年 5 月成立了全世界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即康奈狄克州心理卫生协会。

4. 1921 年 8 月,中华心理学会成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