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处理(换填)监理实施细则目录1、监理实施细则得编制依据 (1)2、路基工程地基处理特点及其技术、质量标准 (2)3、地基处理监理工作范围及重点 (5)4、监理工作流程 (6)5、地基处理(换填)控制要点、目标及手段 (12)6、监理工作方法与措施 (20)7、旁站具体部位及工序 (33)1、监理实施细则得编制依据新建成都与谐型大功率机车检修段地基处理(换填)监理实施细则编制依据为:1、《铁路站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23-2003)2、《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14-2004)3、《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4、《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 10301-2009)5、《铁路路基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 10302-2009)6、《新建成都与谐型大功率机车检修段工程路基施工图》7、《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05)8、《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TB10035—2006,局部修订:铁建设[2009]62号)9、《铁路路基土工合成材料应用设计规范》(TB10118—2006)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20111—2006)(2009)年版11、《铁路工程地基处理技术工程》(TB10106—2010)12、《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2009)年版1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14、《铁路混凝土及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10210-2001)15、《铁路混凝土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技[2005]157号)16、《铁路路基施工规范》(TB102022002)17、《铁路路基电缆槽》(通知(2010)8401)18、《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用参考图(通号[2009]9301)19、已批准监理规划;20、已批准得指导性、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21、其它有关规范、标准等。
2、路基工程地基处理特点及其技术、质量标准2、1、本项目路基工程特点1.本标段铺轨路基长度约6、7km;2、路基主要类型:地基处理(包括松软土地基、软土地基等)。
沿线不良地质与特殊地质以松软土、软土为主。
3、为保证路基得纵向刚度均匀性变化,在轨道基础竖向刚度出现突变得路基与桥台、路基与涵洞、路基与L型挡墙等分界处均设置了相应得过渡结构。
4、路基加固整治主要措施:挖除换填、强夯、原地碾压。
5、工后沉降控制标准高。
为满足无砟轨道工后沉降控制技术要求,路基工程须严格控制地基与路堤得工后沉降。
6、与站后工程接口多。
造价人才网路基工程与综合接地、电缆沟槽、管线过轨、接触网支柱基础、声屏障基础等站后工程得接口复杂,须统一设计、统一施工,加强组织与协调,保证接口合理、施工有序、质量可控。
2、 2、主要技术及质量标准一、基底处理1、对路堤基底采用挖除换填处理得地段必须清除植物根系,填料应满足设计要求,其密实度应达到压实标准。
2、对水田、雨季滞水或地下水位高得低洼谷底路堤地段,清除表层种植土,换填表层种植土,换填渗水性填料或水稳性好得填料,换填厚度高出地面0、5m。
3、对加固措施为非复合监理工程师论坛地基地段得填筑底面进行冲击追密碾压措施,达到稳定与密实得验收标准。
4、挖除换填基底面检查标准为:①换填底面地基为粗砂地段,基底面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5、0Pa或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10或天然地基基本承载力0≥0、18Mpa;②换填底面地基圆细砾土、粗圆砾土、卵石土或基岩W3或者W2地段,开挖后地质情况与原设计必须相符。
5、当地基存在普通粘土、软土、松软土或液化土层等,不能满足路基稳定,沉降要求时,应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二、地基加固处理工程设计所采用得地基加固处理措施有:挖除换填、原地碾压。
(一)基底挖除换填1、挖除换填厚度、范围按设计要求进行,若施工中发现设计换填底以下仍存在软弱土层或人工弃填土时,应全部清除至硬底。
2、半挖半填地段或路堑地段挖除换填时,按设计要求进行,特别注意保证换填底部纵、横向得排水坡度,以避免积水、淤水,软化地基。
3当换填区域采用机械开挖时,应留有30~50cm厚得人工清理层,换填底应平整,排水通畅。
(二)原地碾压1、振动碾压施工前,应进行现场试验,以确定碾压遍数,及振动功率等参数;确定质量检测方法,评价标准等。
2、现场施工时冲击压实次数根据设计要求得压实度与沉降量控制值来控制冲击压实次数。
3、振动碾压得范围应超出路基两侧坡脚外宽度为处理深度得1/2-2/3,且不小于3、0m。
4、当存在下列情况,不得采用震动碾压技术:地面以下2-3m范围内存在软土夹层;粉土地基;地层含水量大于60%地层;附近受既有建筑物影响(如距桥台、防洪堤、危房、古建筑、支挡构筑物30m范围得路堤段);各种已有复合地基加固得地基。
5、碎砾石及砂土地基压实遍数宜控制在6遍左右,黏性土地基压实遍数一般为3~6遍。
6、振动碾压处理效果得评价标准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2、3、主要验收标准规范路基施工应严格执行国家行业标准、铁路施工得现有规范、规程、规定得标准与要求,同时必须满足客运专线路基设计文件对路基各部分提出得技术要求,确保路基得强度与变形符合要求,且在列车荷载得长期反复作用下,以及各种不良自然环境(气候、降雨、地震、洪涝)影响下,路基稳固,路基强度保持不变,弹性不改变、不变形等,做到寿命长,列车平稳、舒适,高速安全运营。
路基地基处理按下列标准执行:《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05)《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TB10035—2002)《铁路路基土工合成材料应用设计规范》(TB10118—200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铁路混凝土及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10210-2001)《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TB10426-2004)《铁路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TB10501-9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3、地基处理监理工作范围及重点3、1、监理工作范围1、参加现场调查,调查施工沿线地形地貌、施工用取土场、当地料场、进场施工设备与检测设备等情况。
2、审查施工承包人上报得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重点为标段土石方得调配。
3、检查路基沉降观测系统得设置及观测,审核观测结果分析资料。
4、地基处理监理工作范围:共有原地面平整、碾压、挖除换填、振动压实等分项得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及合格工程实物量得计量核实;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组织协调;对安全、质量、文明施工进行监督控制。
3、2、路基工程地基处理监理工作重点、难点部分4、监理工作流程4、1、路基地基处理工作流程路基施工中得地基处理监理工作程序见下列流程图:55、1 5、11.234位10%51)基底无草皮、树根等杂物,且无积水;2)原地面基底密实、平整;坑穴处理彻底,无质量隐患;3)横坡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验。
检验方法:观察基底处理外观,用坡度尺测量横坡坡度。
6、原地面坡度陡于1:5时,应自上而下挖台阶,并整平碾压,沿线路横向挖台阶得宽度、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沿线路纵向挖台阶得宽度不应小于2m。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个台阶检验3点。
检验方法:尺量。
5、1、2换填1、施工前应对换填得范围与深度进行核实。
2、当采用机械挖除换填土时,应预留30~50cm得保护层由人工清理。
3、换填所用得填料应符合设计要求。
换填中粗砂或碎石得检验应符合下表得规定。
填筑前应对料场进行取样检验;填筑时应对运至现场得填料进行抽样检验。
当填料发生变化或更换时应重新进行检验。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对填料得检验项目、检验数量应符合下表得规定。
监理单位应检查试验结果,在每填筑50000m3时平行检验一组。
检验方法: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规定得试验方法检验。
4、换填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验。
检验方法:尺量、水准测量。
5、换填深度范围内得土层应挖除干净,坑底应按设计要求整平。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验。
检验方法:观察。
6、换填基坑坡脚线位置得允许偏差为-50 mm。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换填基坑沿线路纵向及横向各抽样检验4处。
检验方法:经纬仪测量。
7、换填顶面高程、横坡得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得规定。
换填顶面高程、横坡得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8、换填压实质量应根据填料类别下按表采用双指标控制。
地基处理换填压实标准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沿线路纵向每100m 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压实系数K(改良细粒土)或孔隙率n(粗粒土与碎石类土)6点,其中: 左、右距路肩边线1m 处各2点,路基中部2点,有反压护道地段每100m 增加1个检测点;每100m 每填高约90cm 抽样检验地基系数4 点,其中:距路基边线2m 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2点。
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样数量得10%平行检验压实系数或孔隙率;见证全部地基系数K 30检测。
地基处理换填压实标准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沿线路纵向每100m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压实系数K(改良细粒土)或孔隙率n(粗粒土与碎石类土)6点,其中:左、右距路肩边线1m处各2点,路基中部2点;每100m每填高约90cm抽样检验地基系数K30、动态变形模量Evd4点,其中:距路基边线2m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2点。
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样数量得10%平行检验压实系数(或孔隙率)、动态变形模量Evd;见证全部地基系数K30检测。
5、2地基处理得监理工作目标一)总体目标落实“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要求,推行统一得建设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作业标准,建立铁道部指导、建设单位为龙头、参建各方各负其责、协同推进,体现先进性、系统性、统一性、文化性得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体系,形成建设项目各项工作闭环管理、有序可控,使建设项目“六位一体”控制水平明显提高,把铁路工程建成精品工程、安全工程。
二)质量目标1、杜绝设计、施工质量较大及以上等级事故。
2、主体工程质量零缺陷,按照验收标准,各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合格率达到100%,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
3、基础设施达到设计速度目标值要求,一次开通成功。
4、竣工文件做到真实可靠,规范齐全,实现一次交接合格。
三)安全目标1、实现安全零死亡。
2、杜绝重大及以上施工安全事故。
3、杜绝重大及以上道路交通责任事故。
4、杜绝重大及以上火灾爆炸事故。
5、控制一般责任事故。
四)工期目标1、实现工期零延误。
2、确保控制性工程、架梁线路、无砟轨道、长轨铺设、联调联试及试运行等主要阶段性工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