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的分类
按说明对象分
1.事物性说明文:解说实体物体的形态、结构、性质、特征等的说明文。
2.事理性说明文:阐释抽象的事理、本质、关系、规律等的说明文。
(二)按写作方法分
1.一般性说明文:以平实的写法,客观准确的介绍人物、事物和知识,说明事物变化和事理。
这类文章要求具体性、科学性和浅显易懂,故又称平实说明文。
2.文艺性说明文:即科学小品,它的特点是用文艺的笔调,兼用描写等方式,用对话、故事等形式来加强说明的形象性,使文章生动活泼有趣。
它与文艺作品不同,它运用文艺手法的目的是为了传播切实可靠的知识,而不是塑造形象。
说明顺序(说明文都是由说明对象的特点出发来安排说明顺
序的)
时间顺序:以时间先后作为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总体到部分,一般用于相对静止的事物,如园林、建筑物、工艺品等。
逻辑顺序: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一般包括:从整体到部分
从原因到结果
从主要到次要
从概括到具体
从现象到本质
三.说明文的结构形式
1.总分式:具体包含三种“总——分”,“总——分——总”,“分——总”。
2.并列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平等的。
3.连贯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过程安排层次,前后互相承接。
4.递近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
四.说明方法
1.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的加以说明。
※注意:①分类别的标准,一次分类只能用同一个标准,以免产生重叠交叉的现象。
②有的事物的特征、本质需要分成几点或几个方面来说,也属于分类别。
③运用分类别的方法,所列举的种类不能有遗漏。
2.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
※注意:①所举例子的代表性。
②例子的适量性。
3.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打比方与比喻一致,不同在于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而说明文中只有明喻和暗喻。
4.列数据
※注意: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依据,并力求近似。
5.作比较:用具体的或大家已经熟知的事物和它比较,得到具体
而鲜明的形象。
可以同类比,也异类比;可以“横比”,也可
以“纵比。
6.下定义:“被定义者”的位置可以在“定义者”的前面,也可
以在“定义者”的后面。
7.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特点做些解释。
定义法和
诠释法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
区别方法:“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的是定义;不能互换的就是诠释。
8.摹状貌
为了使被说明的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描写。
9.画图表:更好地说明事物。
10.引资料:使说明内容更充实具体。
范围: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五.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要符合客观实际,在时间、空间、数字、范围、程度等方面要准确无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