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肠杆菌的分离和培养

大肠杆菌的分离和培养


问题2:在培养过程中如何进行维持无菌状态? 消毒VS灭菌
较为温和的方法,如酒精
强烈,完全无菌
芽孢为细菌的休眠体, 对不良环境有很强耐受性
灭菌消毒技术是微生物有关工作中 最普通也是最重要的技术。
灭菌消毒技术大汇总 1、高压蒸汽灭菌法
1kg/cm2、121 ℃下维持15min. 0.5kg/cm2、90 ℃下维持30min.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微生物简单介绍 病毒 细菌 放线菌 真菌 原生生物
放线菌
• 单个或少数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大量繁殖 时,就会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 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种群) • 菌落是鉴定菌种的重要依据
• 结构 • 异养型,兼性厌氧型,革兰氏阴性(红色)(G-) • 应用
问题1:用什么培养大肠杆菌?(稀释)涂布分离法1、玻璃刮刀放在酒精溶液中待用 2、取出时要经过灼烧 稀释10-5—10-7倍, 3、一般要稀释菌液进行培养 取0.1ml不同浓度的稀释液
4、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的过程
一 配制LB培养基,并灭菌 计算称量 溶解 调pH 分装 加塞,包扎 灭菌
二 倒平板、制斜面 三 大肠杆菌的培养 四 大肠杆菌的分离 使所需细菌大量繁殖 获得单菌落,纯化菌株
KH2PO4 Na2HPO4 MgSO4· 7H2O 葡萄糖 尿素
1.4 g 2.1 g 0.2 g 10 g 1 g
琼脂
15 g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 蒸馏水定容到100 mL
( ( 1 )此培养基能否用于植物组织培养? )下列材料或用具:①培养细菌用的培养基与培养皿, 4 )转为固体培养基时,常采用 的 65 )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 , ( ②玻棒、试管、锥形瓶和吸管,③实验操作者的双手。 2)培养基中加入尿素的目的是 处理后,才能倒掉。 其中需要灭菌的是: 筛选 ,这种培养基属于 ;需要消毒的是: 。 (3)“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分别来自培养基中 的 和 ,实验需要振荡培养,原因是
防止温度过高,葡萄糖分解碳化 。
2、灼烧灭菌法
接种环、接种针
玻璃刮刀
3、干热灭菌法
160-170 ℃下加热1-2h。
4、G6玻璃纱漏斗过滤法
5、其他 三角瓶用封口膜、超净台操作(含紫外灯、过滤风) 在接种时要速度快
3、如何分离大肠杆菌 划线分离法 (平板划线分离法) ①培养皿倒置 ②划线的末端 出现不连续的 单菌落
划线分离法(或涂布分离法) 五 斜面接种培养
目的菌株的纯培养和菌种保存
接种环(针) 接种 菌种管 接种在 固体培养基中
三角瓶(液体培养基)
实验2: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
1.如何设计对照? 2.如何把液体培养基配置成固体培养基?
3.如何完成菌液稀释? 用什么液体来稀释菌液? 4.用什么方法来分离这种微生物? 5.该实验简单的设计思路是什么?
培养基。
• 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 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液体培养基
凝固剂 琼脂
扩大培养,工业生产
固体培养基
分离纯化,鉴定菌种,计数,保藏
选择培养基 鉴定培养基 天然培养基 合成培养基
成分 碳源 氮源 无机盐
作用
主要作能源物质 合成含N类化合物 调节渗透压等
主要来源
无机碳(CO2) 或有机碳(糖类) N2,NH3,铵,硝酸盐 尿素,牛肉膏,蛋白胨

生长因子
调节促生长 维生素,Aa,碱基等
细菌中性偏碱,霉菌中性偏酸。
如鉴定分解尿素的细菌,在培养基中添加酚红, 产生红色反应。 LB液体培养基与LB固体培养基。
加入青霉素的培养基: 分离酵母菌、霉菌等真菌 加入高浓度食盐的培养基: 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 不加氮源的无氮培养基: 分离固氮菌 不加含碳有机物的无碳培养基: 分离自养型微生物
例1、某小组同学为了调查湖水中细菌的污染情况而 进行了实验。实验包括制备培养基、灭菌、接种及培养、 (1)培养基中含有的蛋白胨、淀粉分别为细菌培养 提供了 和 。除此之外, 培养基还必须含有的基本成分是 和 (2)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 (4 20小时后,观察到平板上有形态和颜色不同 3)培养 )为了尽快观察到细菌培养的实验结果,应将接种了 的菌落,这说明湖水样品中有 种细菌。一般说 湖水样品的平板置于 中培养,培养的温度设定 来,菌落总数越多,湖水遭受细菌污染的程度越 在37℃。要使该实验所得结果可靠,还应该同时在另 ( 5)如果提高培养基中NaCl的浓度,可以用于筛选耐 一平板上接种 细菌,这种培养基被称为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