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气候及气候类型1、影响气候的因素知识结构(1)太阳辐射是影响气候的最根本因素,它决定了全球气候从低纬向高纬由热带向亚热带、温带、寒带过渡的总体分布特征;(2)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的最重要因素,一方面大气环流在海陆间、高低纬间进行热量和水分的输送、交换,对全球降水分布产生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大气环流本身也是重要的气候现象,大气环流使同一气候带内由于降水差异而形成不同的气候(如亚热带的季风气候与地中海气候、温带的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和季风气候);(3)下垫面(地面状况)则使各地气候进一步复杂化。
因为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不同的下垫面直接影响大气的水热状况,如:沿海与内陆、副热带地区的大陆东岸与西岸、高原山地与平原、山地迎风坡和背风坡、裸地、植被覆盖地与水面等海洋与陆地: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温度变化小、变化慢;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差异。
下垫面 地形地势:山地比附近平原温度低,温度变化小;阳坡与阴坡;迎风坡与背风坡;垂直差异。
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反射率:新雪>冰面>裸露地面>植被覆盖地面>海洋(4) 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CO2等增多,温度升高),放出大量人为热改变地表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兴修水库、植树造林影响气候)例1:下列因素中,造成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太阳辐射B 、大气环流C 、下垫面状况D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1)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以亚、非、欧为基础) 纬度位置 十 海陆位置复习整理:①只分布在北半球的气候类型(或南半球缺失的气候类型)共四种: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 性气候 温带 季风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苔原气候冰洋大 西 洋太平 洋706040 3020 10 050 3525 10热带气候、温带气候、亚寒带气候、极地气候②只分布在大陆东岸,西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三种:气候、气候、气候③只分布在大陆西岸,东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三种:气候、气候、气候④气候类型分布最多的大洲:洲(种),其次是亚洲(种)⑤除了南极洲外,在各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气候和高山气候⑥受单一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气候(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气候(常年受副高控制)、气候(常年受极地高压控制)⑦受单一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气候(受信风带控制)、气候(常年受西风带控制)⑧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有:气候(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干季受信风带控制)、气候(受西风带和副高交替控制)⑨各大洲中分布面积较大的气候类型及缺少的气候类型:(见下表)⑩非地带性分布A、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十地形迎风坡十沿岸暖流”热带雨林气候大致分布在赤道南北纬10°之间的地区,受纬度位置及大气环流的影响,具有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主要位于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亚马孙河流域及亚洲印度尼西亚等地。
那些远离赤道的地区,只要气温、降水量等达到一定数值也可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这样的地方在地球上有四处,即非洲岛东部、澳大利亚部、巴西高原部和中美洲东北部。
它们虽然远离赤道,但由于处于来自海洋信风的迎风地带,附近洋面又有暖流的加温加湿作用,从而使上述地区不但气温较高,降水也较为丰富,符合形成热带雨林的条件,所以发育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B、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热带草原气候大致分布于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位于热带雨林气候的两侧,因处在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之下而形成。
赤道穿过东非高原,本地区理应为热带雨林气候,但由于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改变了此处的气温和降水状况,从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C、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处西风带内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温带大陆性气候一般分布于温带大陆的内陆地区,距海洋较远,干旱少雨。
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东面距海洋较近,并处于西风带内,但该地处于安第斯山脉东侧的背风地带,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D、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可以看到,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地区。
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及南美大陆西岸狭长地带,许多人误以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分布于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事实上,只要是温带地区,又能受到西风的影响,终年有暖湿空气从海洋面上吹来,就可以形成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如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南北二岛、智利火地岛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另外,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可以看到,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于沿海地带,并呈现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分布特征,其原因主要是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气候分布不能深入内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带,从而具有了上述特征。
例2:完成下列问题:1、远离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气候区有,它们的成因是。
2、非洲的气候带分布规律为,成因为;赤道穿过的东非高原不是热带雨林气候而是热带草原气候的原因是。
北回归线穿过的非洲东部为气候,而南回归线穿过的非洲东部为气候,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3、温带海洋性气候以洲分布最广,原因是4、北美洲以气候分布面积最大,原因为。
5、南美洲热带雨林气候区比非洲大得多,原因为。
(2)世界气候的成因和特点:气温高低造成降水差异的最主要因素降水多少确定●单一气压带、风带的影响:赤道低气压带——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副热带高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西风带——温带海洋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多雨)●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副高)——热带草原气候——千温季明显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深居内陆、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少中纬度大陆西岸、终年受西带影响——温带海洋性气候●受季风影响:热带季风气候——旱雨季(6—9月为雨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干燥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热带季风气候●受纬度位置影响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凉爽纬度高苔原气候——终年寒冷、最热月可达0°以上冰原气候——终年酷寒(全年在0°以下)纬度低热带雨林气候●地形因素影响:高原、高山气候例3:读“青藏高原气象资料”和“青藏高原对气流的影响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来自青海省气象局近40年来的气象资料显示,青藏高原平均每10年温度升高0.16℃,而过去的100年,世界平均气温仅上升了0.7℃,从降水资料来看,虽然近40年来青藏高原的降水总量在增加,平均每10年增加1.69mm,但降水增加主要在冬春季节,夏季和秋季降水都在减少,尤其是进入90年代后,全年降水量有所减少。
(1)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我国东部地区冬季降水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说明原因:(2)青藏高原隆起后,对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____,请说明原因:(3)青藏高原气温升高且降水量减少对长江、黄河、澜沧江等河流源头的补给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4)促使高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除了气候变暖等大气因素外,还有一些人为原因,据了解的情况列举3种。
例4:新华社消息:中国科考队于20XX年8月23日结束了为期23天、行程近2000公里的科学探险考察,27日返回北京。
这是我国科学家首次对亚马孙地区进行的地理和生态环境综合科学考察。
阅读材料,回答1—4题1、亚马孙地区有世界上最大的、被称为“地球之肺”的生态系统是()A、热带草原B、热带雨林C、亚马孙河D、亚马孙平原2、对上题中所述“地球之肺”带来严重破坏的主要是()A、热带雨林迁移农业B、粗放的畜牧经营方式C、滥捕滥杀野生动物D、过度引水灌溉3、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的河流,原因有()①受赤道低压影响,流域内降水十分充沛②西高东低的地形,有利于大西洋水汽的输入③受三面高原、山地的影响,暖湿气流被抬升,多地形雨④集水面积广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比刚果盆地更大,原因有()①西高东低的地形,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②受暖流的影响大③受寒流影响大④纬度低,热量充足⑤陆地面积宽广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④⑤D、①②⑤(3)气候类型确定方法一、在地理位置图上确定气候类型:例5:读图,分析1.若P点常年受西风的影响,则P的位置正确的是A.欧洲西部B.美国西部沿海C.非洲西南沿D.南美洲西南沿海2.若P地季节性受西风影响,则该地的气候类型或气候特征是()A.地中海气候B.温带海洋气候C.全年多雨D.1月份为炎热的夏季例6:某海港位于54ºN,当北京时间为7月7日6点时,当地为7月6日22点,则该港的气候类型为,此时当地盛行风向为。
例7:读图,A地和B地的气候相比较,正确的说法是()A.高温不同期,多雨不同期 B.高温同期,多雨同期C.高温同期,多雨不同期 D.高温不同期,多雨同期例8:读下图,回答(1).若此时为“两至”,由图可知正确的说法是A.此地一定位于北半球B.此地一定位于南半球C.此日此地所在的半球是太阳直射的半球D.此日此地年在的半球是太阳斜射的半球(2).若此地位于北半球,且是6月22日,当地较北京时间晚7小时,则此地的气候类型应是A.温带海洋性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地中海气候(3).若某地春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等同于图中正午太阳高度,则该地气候类型可能是①热带雨林气候②热带沙漠气候③地中海气候④苔原气候⑤温带季风气候⑥热带草原气候A.①⑥B.②⑤ C.③④D.③⑥方法二、运用所给的气候资料分析气候特征、判断气候类型①气候特征因素分析:纬度位置决定气温分布的基本格局大气环流决定降水状况下垫面状况使气温分布复杂化,影响该地区降水状况②模式法又叫分布规律法。
主要是根据气候类型在全球的纬度分布规律来判断,所以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可以浓缩在一张模式图上。
例9:已知地球上四个小岛的地理位置分别为:A(46°N,148°E);B(36°N,14°30′E);C(6°S,134°E);D(51°S,75°W)。
那么,四个小岛的气候类型为:A ;B ;C ;D 。
③数据法:一般可分为全年几个月或各月气温和降水的统计表,按照一定的标准来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称为数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