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五章战后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与外交
第五章战后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与外交
金砖四国
高盛证券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吉姆· 奥尼尔在2001年发表的一份题为 《全球需要更好的经济之砖》中 首次提出,2050 年,世界经济格 局将会大洗牌,全球新的六大经 济体将变成中国、美国、印度、 日本、巴西和俄罗斯。
最不发达国家
1971年联合国大会将最不发达国家
作为国家类别,后几经调整衡量标准, 1991年衡量最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和社会 标准:(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60 0美元以下;(2)人口不超过750 0万;(3)扩大的实际生活质量指数 (包括预期寿命、人均摄取热量、入学 率、识字率等)不超过47点;(4) 经济多种经营指数(包括制造业、工业 就业比重等)不超过22点,据此确定 24个国家为最穷国。
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划分
依照世界银行2007年度标准: 低收入国家和地区(49个):年人均收入低于935美元 中低收入国家和地区(54个):年人均收入介于936美 元至3705美元之间 中高收入国家和地区(41个):年人均收入介于3706 美元至11455美元之间 高收入国家和地区(65个):年人均收入在11456美元 以上 中国2008年度人均国民收入为3315美元,排在第104位 ,属中低收入国家。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 (OPEC)
沙特人均8,530 美元 科威特人均16,340 美元 利比亚人均531 7美元 伊拉克3324美元 卡塔尔人均66,063美元
1960年,成立,现有成员国12个, 阿尔及利亚(1969年)、伊朗(1960 年)、伊拉克(1960 年)、科威特 (1960年)、利比亚(1962年)、尼 日利亚(1971年)、卡塔尔(1961 年)、沙特(1960年)、阿拉伯联合 酋长国(1967年)、委内瑞拉(1960 年)、安哥拉(2007年)和厄瓜多尔。 总部设在维也纳。2003年探明该组织 成员国的石油储量占世界69%,前三 位的是沙特阿拉伯、伊朗和伊拉克。
第三世界崛起的三个里程碑
1、亚非会议(万隆会
议)
1955年,会议在印尼 的万隆召开,这是亚 非新独立的民族国家 第一次在没有西方国 家参加的情况下自主 召开的会议。它标志 着一个新的国家群体 --第三世界正式登 上了国际政治舞台。
2、不结盟运动
1961,25国第一次不 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 议,提出独立自主、不 结盟、非集团的外交准 则。第三世界国家政
最不发达国家50个
亚洲9国:阿富汗、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老挝、 马尔代夫、缅甸、尼泊尔、也门; 非洲34国:安哥拉、贝宁、布基纳法索、布隆迪、 佛得角、中非、乍得、科摩罗、刚果(金)、吉布 提、赤道几内亚、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冈比 亚、几内亚、几内亚比绍、莱索托、利比里亚、马 达加斯加、马拉维、马里、毛里塔尼亚、莫桑比克、 尼日尔、卢旺达、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塞内加尔、 塞拉利昂、索马里、苏丹、多哥、乌干达、坦桑尼 亚、赞比亚; 大洋洲5国:萨摩亚、瓦努阿图、图瓦卢、基里巴斯、 所罗门群岛;拉丁美洲的海地。
治上团结的表现。
3、七十七国集团
1964第一届联合国贸易 和发展会议上77个发展 中国家发表联合宣言
第三世界在经济领域实 现团结的主要标志
(二)第三世界在国际 舞台上的作用
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深刻地改变着联合国的面貌
促进了世界和平力量的发展和壮大
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基本力量
新兴工业化国家
Newly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NICs
经济发展程度介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
的国家 亚洲四小龙: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 亚洲四小虎: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 尼西亚 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南非、以色列、摩洛 哥、突尼斯、加蓬、智利、秘鲁、哥伦比亚
共有7.5亿人口(其中34个国家位于撒哈
进口替代战略
又称内向发展战略,指发展中国家优先发展本国 制成品生产,用本国产品替代原先进口的商品, 以带动其它经济部门发展的战略。由于实施该战 略必须伴以贸易保护政策,因而不利于促进本国 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工业技术进步,更不利于 产品的出口。时间过长发展中国家的称谓
发展中国家——经济层面
第三世界——政治层面,第三世界这一
概念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60-80年代 为国际社会所认同,它最早由法国的人 口统计学家、经济学家索维提出 民族独立国家——历史层面 南方国家——地理层面
一、第三世界的崛起及其作用
(一)第三世界的崛起 (二)第三世界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
经济发展的五个阶段和五个层次
成就
问题
改革
经济发展的五个阶段
1、准备阶段(1945-1955年) 收回经济主权、进行土地改革、实行初级产品出口 战略。 2、起飞阶段(1955-1966年) 实行进口替代战略,制造业发展迅速。 3、高速增长阶段(1966-1980年) 开始由进口替代发展战略转向出口导向发展战略。 4、停滞阶段(1980-1990年) 被称为发展中国家“失去的10年”,除东亚保持高 速增长外,普遍陷入困境。 5、调整和好转阶段(90年代至今)
第五章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治与外交
第三世界的形成及其作用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及其问题 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及其问题 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政策与对外关系
1974年2月,毛泽东
会见赞比亚总统卡 翁达时对第三世界 的概念进行了新的 阐释:美国、苏联 是第一世界,日本 、欧洲、澳大利亚 、加拿大等发达资 本主义国家是第二 世界,包括中国在 内的其他国家是第 三世界。
也称出口替代战略,是指国家采取种种
措施促进面向出口的工业部门的发展, 以非传统的出口产品来代替传统的初级 产品的出口,扩大对外贸易,使出口产 品多样化,以推动工业和整个经济的发 展。
经济发展的五个层次
高收入国家:石油生产和出口国
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某些大国(中、印) 中低收入国家和地区 最不发达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