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离异家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对策

离异家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对策

离异家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对策朱玉婷(琼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08级小学教育语文方向,海南五指山 572200)摘要:在我国,随着离婚率的逐年上升,给离异家庭的儿童带来的压力是不言而喻的。

对儿童心理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这种压力会因儿童不同的自身特点,家庭特点及社会环境特点而不同产生影响,伴随父母离异的过程,离异家庭儿童的心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适应不良,进而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在本文中,将高度关注离异家庭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与之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离异家庭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原因教育对策近年来,在我国,随着离婚率的提高,无论对父母还是子女,离婚无疑都会带来莫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巨大的影响。

因此在本文主要探讨离异家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与之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一、离异家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一)出现较严重的性格缺陷,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

由于父母离异,,孩子常出现以下心理问题:1、孩子会产生自卑感。

他们会觉得父母离婚很丢人,还有家庭的经济情况又大不如前,感觉自己低人一等,做事畏首畏尾,一蹶不振。

家庭不健全是对儿童情感需要的剥夺。

孩子因为怕被人了解而导致怕与人交往, 远离了集体和小伙伴变得孤独、敏感和怪僻,心理上产生了自卑情绪。

2、孩子会形成孤僻的个性,不能自如地与他人交往,唯恐被他人轻视和排斥。

被孤独的阴影笼罩着的儿童,心中充满孤寂、愁苦与被遗弃的感觉,与外界环境就会越来越疏远。

离异家庭的孩子自我评价较低,消极的自我情绪体验使他们形成扭曲的自我形象,既不能正确评价自己,也不能正确对待别人,以至于不能接受自己。

当恐惧感超过亲近别人的欲望时,就会压抑自己的欲望,对他人采取冷漠的态度,造成性格孤僻。

3、意志薄弱的孩子易形成怯懦性格。

他们胆小怕事,容易屈从他人,无反抗精神,在困难面前惊惶失措,感情脆弱,经不住挫折和打击等。

夫妻离异后,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对孩子管教严格,使孩子望而生畏,总是担心自己使父亲或母亲失望,时时体验着恐惧的情绪。

此外,同伴的讥笑和轻视,也会使离异家庭子女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表现出抑郁和退缩。

怯懦性格是自小被培养起来的,它来源于恐惧感。

而孩子的恐惧感多来源于成人。

父母的离异、家庭失和,给孩子带来不能摆脱的情感负担,使孩子心理上的积极因素被抑制。

因此,离异家庭的学生多表现为抑郁和退缩。

4、孩子会有攻击心理。

父母的离异导致孩子心理上产生一种压抑的情绪,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便会发泄,将压抑情绪变成了攻击行为,逐步向固执、情绪不稳定、敌对的不良方向发展。

由于攻击行为的出现,造成和同学之间的紧张,人际关系不和谐,孤独、不合群。

自卑和焦虑心理加重,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易冲动而意志薄弱的孩子易形成暴躁的性格。

在不和睦的家庭中,家庭成员间经常争吵、打闹,极易使孩子产生冷酷、悲戚的心情,并由此导致惊慌、恐惧、心绪不良的情绪,长此下去,就会形成粗暴的性格。

特别是离异家庭中那些父母另有新欢后被虐待、遗弃的子女更是如此。

5、嫉妒心理在离异家庭孩子身上显得尤为突出。

他们看到同学被父母疼爱, 看到同学的行为受到赞赏 , 看到同学之间友好的伙伴关系,便产生了嫉炉,用一些不正当的方式对待同伴,其目的在于缩小和消除自己与完整家庭学生之间存在的差距,使自己取得心理平衡。

(二)产生强烈的被遗弃感、怨恨感、恐惧和不安等消极情感。

由于父母离异,给孩子带来了恐惧和不安。

他们一想到缺少温暖的家庭和关系不和谐的父母,便会产生一种悲伤、无奈、紧张、害怕的心理体验,整日生活在一种提心吊胆、痛苦无奈的压抑中。

因为焦虑情绪和产生,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干什么事情都心不在焉,神情恍惚,极不利于其学业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大多数孩子感到父母的分手不管由何原因引起的,都会给自己带来压抑和痛苦的感觉。

男孩子由于对新的家庭关系的适应比女孩子缓慢,因而,感受痛苦水平更高一些。

据河北省的调查,有89.5%的孩子在父母离婚的头6个月都有恐惧感。

从北京地区的调查结果看,在父母离异的头6个月里,也同样有25.55%的离异家庭子女,表现出强烈的恐惧感。

他们更怕被唯一的亲人遗弃。

而强烈的自卑心理和被遗弃感势必会严重影响他们对待父亲和母亲的态度和感情,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怨恨感。

据北京市的调查,在对待双亲的态度上,他们与完整家庭子女有着明显的区别,完整家庭子女90.27%都喜欢(不恨)自己的父母,而离异家庭子女中,喜欢父母的仅占59.84%,有40.16%的孩子都怨恨父母或其中的一方。

(三)出现学习困难,社会发展不良对儿童来说,他们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父母的督促和帮助,自觉性较差,而父母离异后,儿童多半无人管教,这是造成学习困难的外在因素。

已有的调查表明,许多离异家庭子女经常无故旷课、扰乱课堂秩序,作业马马虎虎,抄袭别人,甚至不完成作业,所以,他们中的不少人逐渐成为班级里的差生。

离异家庭子女情绪的变化,必然会给学习带来困难,这是学习困难产生的内在因素。

因此,大部分离异家庭子女在学习成绩上明显不如完整家庭的子女。

(四)离异子女的心灵创伤持续时间较长,难以平息和恢复。

对儿童来说,父母离婚后,他们往往需要很长的一段的时间来适应家庭结构,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活习惯,人际交往,亲子关系等方面的变化。

如果孩子在这一时期得不到父母或他人的有力支持,他们的心理健康就有可能持久而严重的伤害。

据有关资料表明:离异家庭子女中有37%的孩子,在父母离异5年后,心灵上依然创伤未愈;另有29%的孩子正处在勉强对付,努力熬过艰难的时期。

这说明离婚给孩子造成的心灵创伤在短期内是难以恢复和抚平的。

二、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离婚这一事件并不能直接作用于儿童本身,而是通过各种随之而来的认识,感受及社会的相会作用来影响儿童。

一般来说,离异家庭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及个人因素,其中以家庭因素最为重要。

(一)家庭因素离婚之所以会产生一系列消极影响,归根结底是家庭关系发生了变化,尤其是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发生了变化,父母的心理调节水平,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儿童的教育方式等都是造成儿童心理问题的家庭因素。

1、父母的心理调节水平离婚给夫妻双方都带来了巨大的心理伤害,尽管这种损害在离婚前的冲突中已经存在,却不会因为离婚而结束,甚至会因为离婚而产生更多的适应问题。

父母会因为经济压力和人际关系压力而变得性情急躁,沮丧,从而对孩子失去耐心。

因此,父母能否很好的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是离异家庭儿童能否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尤其是离婚时期,正是孩子最需要父母的时期,而父母往往困扰于自己的感情巨变而无法集中精力照顾子女,从而造成儿童的心理问题。

2、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父母离婚后,孩子如果还能和父母保持密切的联系,对孩子的适应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如果孩子与非监护父母之间有良好的关系,就可以减少对其带来的不利影响。

孩子不仅需要父母双方和他们保持联系,同时也需要父母继续教育和照顾他们。

此外,父母之间的关系孩子也有重要的心理影响。

通常离婚后由父母取得对孩子的监护权,母亲对父亲的态度会对6岁前的男孩及青春期的女孩带来重要的影响。

3、父母成员之间的冲突离婚作为父母激化的表现,难免引起家庭成员之间的言语或行为冲突对孩子来说有害。

有研究指出,儿童对父母离婚后的适应与父母在离婚时的冲突较少有关。

冲突的持续,会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尤其是男孩。

单亲家庭中,父母一方以孩子作为发泄对象,另一方面是由于家中没有其他人可起到缓冲作用。

4、儿童教养的方式教育方式是影响儿童行为的重要因素。

多数情况下,离婚给家庭结构带来的破坏会对父母的教养方式产生消极的影响。

有些父母会对自己未能给子女一个完整的家而愧疚,会溺爱孩子。

孩子在承受父母离异的打击之后固然需要安慰,但父母的安慰必须通过正确的方式来表达,过分的迁就与溺爱只会形成新的行为问题。

由于离异家庭的父母必须应付各方面的问题,他们只会采取简单的专制教育方式,这不仅会降低孩子的自我评价,也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二)学校因素学校是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生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学校教育条件主要有学校教育条件,生活条件以及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而小学生更加依赖学校的生活,在孩子适应父母离异事实过程,同龄伙伴对离异家庭儿童的接纳程度影响其适应的主要因素。

如果同伴因其家庭破碎而歧视他疏远他,这样造成的伤害很严重,使其父母离异对他们心里的伤害一时难以平复。

离异家庭的儿童更需要在同辈团体中获得支持和帮助。

其次,教师是否给予离异家庭儿童特殊的关怀也是影响其适应的重要因素。

父母离婚后,他们在家庭中获得的关注和辅导就少了,教师的帮助不仅能使孩子从家庭的困扰中摆脱出来,专心学习,同时也能使孩子消除无助感。

(三)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关系等,这些因素对一个人的成长起到了决定的作用,目前社会生活的种种不健康的思想和行为严重的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健康,各种社会媒体的作用越来越大,由于离异家庭的孩子拥有特殊的心理特征,这些因素造成的负面影响更是不可低估的。

一方面,目前的社会环境对离异家庭的儿童还不太宽容,间接地影响者子女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主流文化也容易给他们贴标签,用另类的眼光看待他们。

如各大媒体和他人都把离异家庭的儿童当做是问题儿童等。

(四)个人因素小学生,由于他们还处在成长和发育阶段,大脑的发育尚未成熟,生活的阅历还相当贫乏,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自我调整能力较差,因而更容易受到各种有害刺激的伤害。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突然离婚,以及父母离婚后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对他们教养的不合理,就势必会对他们的情绪和个性的健康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三、离异家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一)改善家庭教育,细心呵护孩子受伤的心灵1、关注孩子,重视孩子,让孩子在爱中成长在父母离异后,如果家长没有及时关注孩子的心理感受, 没有及时给予孩子安全感, 那么离婚就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严重的伤害, 甚至给他们稚嫩的心灵留下难以愈合的伤口。

父母亲要给予孩子温暖的情感支持, 将离婚对孩子的影响降到最低。

家庭气氛对于孩子心理的影响非常大, 常年紧张冲突的家庭氛围已经对孩子的心理及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无论家庭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都要尽量给孩子创造爱的氛围, 让孩子在父母无尽的关爱中长大。

不论孩子与谁生活在一起,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双方都应该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并且应当亲自抚养并教养孩子,让孩子加强与父母之间的亲密感和一体感,采取共同抚养方式,减少孩子对父母的抵触情绪以及严重的被抛弃感。

2、给予孩子信心,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观父母离异的阴影可能会影响到孩子,但是换一种角度,这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笔财富,孩子在这些挫折之中可以锻炼自己,而变得更加自强、自立,所以只要父母正确的引导,鼓励孩子多去交往,与不同类型的人们交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