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二章 X射线运动学衍射理论.
第二章 X射线运动学衍射理论.
晶体衍射是大量原子散射波相互干涉的结果。 衍射花能够揭示衍射晶体的结构特征,取决于两个 方面:
1、X射线衍射束方向反映了晶胞的形状和 大小; 2、X射线衍射束的强度反映了晶胞中的原 子位置与种类。
X射线衍射理论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 : 在衍射现 象与晶体结构之间建立起定性和定量的关系。
证明:ABC为(hkl)晶面 它在坐标轴上的截距: OA=a/h,OB=b/k,OC=c/l, 则: AB=OB-OA= b/k- a/h BC=OC-OB= c/l- b/k
g AB (ha kb lc ) (b / k a / h) 0
即 g*⊥AB,同理 g* ⊥BC,
一、布拉格方程
用劳厄方程描述 X射线被晶体的衍射现象时,入射线、衍射 线与晶轴的六个夹角不易确定,用该方程组求点阵常数比较 困难。所以,劳厄方程虽能解释衍射现象,但使用不便。 1912 年英国物理学家布拉格父子( Bragg , W.H. & Bragg , W.L.)从X射线被原子面“反射”的观点出发,推出了非常 重要的、简单实用的布拉格方程。
正点阵中每一(hkl)晶面对应着一个倒易点,该倒易点在倒 易点阵中的坐标即为( hkl );反之,一个倒易点( hkl )对 应正点阵中一组( hkl )晶面,( hkl )晶面方位与晶面间距 由该倒易点相应的决定。
三、倒易点阵的建立
若已知晶体点阵参数,即由定义式可求得其相应倒易点阵参 数,从而建立其倒易点阵. 依据与(hkl)的对应关系,通过作图法建立倒易点阵。即在 正点阵中取若干不同方位的(hkl),并据其作出对应的g* , 各终点的阵列即为倒易点阵。
(3)干涉晶面和干涉指数
2d sin n d hkl 2 sin n
令 d HKL
d hkl n
2d HKL sin
由(hkl)晶面产生的n级反射,可以看成是(HKL)晶 面产生的一级反射。(hkl)与(HKL)面互相平行。 面间距为dHKL的(HKL)晶面不一定是晶体中的原子面, 而是为简化布拉格公式而引入的反射面,称为干涉晶面。 H、K、L称为干涉指数,H=nh、K=nk、L=nl。
四、倒易矢量推导晶面间距和晶面夹角 计算公式:
立方晶系
晶面间距:
d hkl
a h2 k 2 l 2
晶面夹角:
Cos
h1h2 k1k2 l1l2 h1 k1 l1 h2 k2 l2
2 2 2 2 2 2
第二节
X射线衍射方向
一、布拉格方程 二、衍射矢量与埃瓦尔德图解 三、衍射方法
晶体可看成由平行的原子面所组成,晶体的衍射线是由原子 面的衍射线叠加而得的,由于相互干涉,有些衍射线被抵消, 有些得到加强。更详细的研究指出,能够保留下来的衍射线, 相当于某些网平面的反射线。所以,晶体对X射线的衍射可 视为晶体中某些原子面对X射线的“反射”。 将衍射看成反射,是导出布拉格方程的基础。但衍射是本质, 反射只是为了使用方便的描述方式。 在以后的讨论中,常用“反射”这个术语描述衍射问题,或 者将“反射”和“衍射”作为同义词混合使用。
仅当正交晶系
1 1 1 a ,b ,c a b c
倒易点阵和正点阵互为倒易
二、倒易矢量及其性质
在倒易点阵中,从倒易原点到任一倒易点的矢量 称倒易矢量g* g*hkl = ha kb lc 两个性质:
1. g*矢量垂直于正点阵中的(hkl)晶面 g* //N(晶面法线) 2. g*矢量的长度等于其对应晶面间距的倒数 g* hkl =1/dhkl
一束X射线照射到晶体上,电子受迫产生振动,向四周辐射 同频率电磁波——经典散射。同一原子内的电子散射波相干 加强形成原子散射波。由于这些散射波之间的干涉作用,使 得空间某些方向上的波始终保持相互叠加,于是在这个方向 上可以观测到衍射线;而另一些方向上的波则始终是互相抵 消的,于是就没有衍射线产生。 原子散射波干涉的总结果称为散射。
即 g*⊥(hkl)晶面。
设n为g*方向上的单位矢量, n= g*/∣g*∣ 面间距在数值上等于OA在g* 方向上的投影,则有:
d hkl
a ha kb lc 1 OA n h g g
g*唯一的代表正点阵(hkl)晶面
倒易阵点与正点阵(hkl)晶面的对应关系
晶体点阵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正倒点阵基本矢量之间的关系
一、定义
倒易点阵的基本矢量垂直于正点阵异名矢量构成的平面
bc a V 所以有:
ca b V
ab c V
c c a a b b 1
a b a c b a b c c a c b 0
X射线照射晶体时,只有那些面间距大于X射线半波长 的晶面才能产生衍射
α-Fe的晶面间距由大到小分别为0.202nm(110), 0.143nm(200),0.117nm(211),0.101nm(220), 0.090nm(310),0.083nm(222),0.076nm(321)。 如果用波长为0.194nm的铁靶产生的Kα射线照射α-Fe, λ/2=0.097nm,则只有前4个晶面可以 产生衍射。 如果用波长为0.154nm的铜靶产生的Kα射线照射α-Fe, λ/2=0.077nm,则前6个晶面都可以产生衍射。
劳厄方程与布拉格方程:
劳厄方程是从原子列散射波的干涉出发,去求Ⅹ射 线照射晶体时衍射线束的方向。 布拉格方程则是从原子面散射波的干涉出发,去求 Ⅹ射线照射晶体时衍射线束的方向。
两者的物理本质相同
1、布拉格方程的推导
当一束X射线照射在一层原子面上,如果入射角与反射角相 等,则:
a(cos cos ) 0
二、衍射矢量与埃瓦尔德图解
1、衍射矢量
X射线照射晶体产生的衍射线束的方向,不仅可以用布拉格 定律描述,在引入倒易点阵后,还能用衍射矢量方程描述。 在图中,O为原子面,N为它的法线。假如一束x射线被晶面 反射,入射线方向的单位矢量为S0,衍射线方向的单位矢量 为S, 则
S S0
称为衍射矢量
表明相邻原子之间无光程差,可以同相位干涉加强。
X射线穿透能力很强,除了表层原子面上的原子相互干涉外, 深层内部的各层原子面上的散射波都要参与干涉。 考虑相邻两层原子面,第一层原子面的反射线与第二层原 子面的反射线之间的波程差为:
2d sin
根据光干涉原理,当相邻两束衍射波的光程差为波长的整 数倍时,干涉加强,即相邻晶面间的衍射线干涉加强的条 件为:
研究衍射方向可以确定晶胞的形状与大小,同时可以看到, 若晶胞由不同原子组成或排列方式不同,衍射方向(θ)却没 有反映,该问题可通过衍射强度的研究来解决。
3、布拉格方程的应用
结构分析-X射线衍射学 利用已知波长的特征X射线,通过测量θ角,可以计算晶面 间距d,分析晶体结构。
X射线光谱学 利用已知晶面间距d的晶体,通过测量θ角,从而计算出未 知X射线的波长。
g*的基本性质确切表达了倒易矢量与正点阵中(hkl)晶面一 一对应的关系: 即一个g*与一组(hkl)晶面对应,g*的方向与大小表达了 (hkl)晶面在正点阵中的方位与晶面间距;反之,(hkl) 晶面决定了g*的方向与大小。
g*的基本性质也建立了作为终点的倒易(阵)点与(hkl)晶 面的一一对应关系:
2d sin n
N称反射级数
布拉格方程
2、布拉格方程的讨论
(1)选择反射
晶体对X射线的衍射是各层晶面之间的散射波的干涉加强, 除了要满足反射条件(入射角=反射角),还要满足衍射条 件2dsinθ=nλ。 X射线衍射和可见光反射的区别: X射线衍射是入射线在晶体中所经过路程上的所有原子散射 波干涉的结果,晶体表面及内层原子面都参与了反射作用; 可见光反射只发生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 X射线衍射只在满足布拉格方程的角度上产生;而可见光反 射可在任意角度产生。 可见光在良好的镜面上反射,其效率可接近100% ,而X射 线衍射的强度比起入射线强度却微乎其微。
(4)衍射方向与晶体结构的关系
将布拉格方程变换形式
2d sin
sin
2d
将不同晶胞的晶面间距带入布拉格方程,并对两边平方, 有: sin 2 2 H 2 K 2 L2 立方晶系
2
4a
2 2 2 2 H K L 2 sin 2 2 4 a c
(2)衍射的限制条件
由布拉格方程 2dsinθ=nλ 可知, sinθ=nλ/2d,因 sinθ≤1 , 故nλ/2d ≤1。 当d一定时,λ减小,n可增大,说明对同一种晶面,当 采用短波长X射线时,可获得较多级数的反射,即衍射 花样会复杂。 对衍射而言,n的最小值为1,此时λ/2≤d, 这就是能产 生衍射的限制条件。
S
S0
g H a K b Lc
S
g
HKL
2、埃瓦尔德图解
衍射矢量可用衍射三角形表示。如入射束的波长和方向不变, 当不同晶面在满足衍射条件产生衍射时,该三角形的顶角 2θ在变化。由于S0不变, 2θ变化实际上只是S以A为圆心 的转动。由于点阵是三维的,不同晶面的法线是在三维空间 变化的,故S的端点B在空间上的轨迹是球面。 在S转动的同时,衍射矢量g*以C为中心,端点随之在球面移 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