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 学前儿童的思维和言语

第七章 学前儿童的思维和言语


思维是在实际行动中进行的,离开了 动作,思维也就终止。
第一节 思维概述
2. 具体形象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是利用头脑中已有的具体形象(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例如,进行计算时,幼
儿需将数目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如对于“3+2”,他需先想着是“3个苹果加2个苹果”,或“3 只小兔加2只小兔”才能算出得数。
第一节 思维概述
幼儿初期常常不能按事物的客观逻辑进行判断,而是按照“游戏的逻辑”或“生活的逻辑” 来进行。这种判断没有一般性原则,不符合客观规律,而是从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出发,属于
代表能理解真正含义。
为了提高幼儿掌握概念的水平,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多 给他们提供具有不同典型性的实例,同时引导他们总
结概括其中的共同特征。
第二节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与培养
3.学前儿童数概念的发展
学前儿童掌握数概念也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过程。数概念的掌握是以事物的数量关系能从
各种对象中抽出,并和相应的数字建立联系为标志的。 学前儿童数概念发展大约经历了3个阶段:
年 龄 5 74 11.2 14.7 6 63 22.8 14.2 7 27 71 2 8 28 70 2 9 23.1 76.2 0.7 10 4.2 95 0. 8
直接判断 间接判断 其他判断
从表7-1可以看出:7岁前的儿童大部分进行的是直接判断;之后儿童大部分进行间接判断;6~7
岁判断发展显著,是两种判断变化的转折点。
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
维活动。
第一节 思维概述 三、思维的品质
思维的广度
思维的独立性
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逻辑性
第一节 思维概述
(一)思维的广度
思维的广度指思维的广阔性,指要善于全面地
考察问题,从事物的多种处样的联系和关系中 去认识事物。 (二)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随机 应变程度。思维灵活性的具体表现是,当问题 的情况与条件发生变化时,思维能够打破旧框 框,提出新办法。
第一节 思维概述
(二) 思维的特性
1. 思维的间接性 间接性是指以一定事物为媒介来反映那些不能直 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表现为人能借助于已有知 识经验,来理解和认识另一些没有被感知或不可
能被感知的事物、事物间的关系及事物发展的进
程。 2. 思维的概括性
思维的概括性表现为思维反映的是一类事物所具
有的共性。反映的是事物之间普遍的、必然的联 系。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的 共同特征和规律性抽出来加以认识,这就是思维 的概括性。
第一节 思维概述
案例7-5
对斜坡上皮球滚落的原因, 3 ~ 4 岁儿童说:“(球)
站不稳,没有脚。” 5~6岁儿童说:“球在斜面上滚 下来,因为这儿有小山,球是圆的,它就滚了。要是钩
子,如果不是圆的,就不会滚动了。”
案例7-6
向幼儿讲述这样两件事:“明明正在看书,听到妈妈在厨房里喊他,他不知
有什么事要他帮忙,赶快向厨房跑去。进门时,由于跑得太快,不小心撞倒
第一节 思维概述
(二)从探索答案的方向来看
1.聚合思维
聚合思维是将各种 信息聚合起来,得 出一个正确答案或 最好的解决方案的 思维方式。
2.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根据 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 向思考以寻求多样答案的思维方 式,是指人们根据当前问题给定 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 沿着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思考,从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具有一定阶段性,各年龄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学前早期儿童以直观行动思维为 主,学前中期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前晚期儿童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整个幼儿 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表现。
第二节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与培养
(一)直观行动思维(0~3岁)
学前儿童在进行这种思维的时候,只能反映 自己动作所能触及的具体事物,依靠动作思
(1)通过实例获得概念。
(2)通过语言理解获得概念。
第二节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与培养
2.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
儿童对概念的掌握受概括能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一般认为,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可以分为3种水平:
动作水平概括、形象水平概括和本质抽象水平的概括。它们分别与3种思维方式相对应。
动作水平 概括
形象水平 概括
(一)思维的发展是认识水平提 高的标志
思维既是认识活动的核心,也是
高级的认识过程,它的发展本身
就是认识过程有低级阶段发展到 高级阶段结果和证明。
PART 07
学前儿童的思维和言语
第一节 思维概述
第二节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与培养
第三节 言语的概述
第二节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与培养 一、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性
了门旁的椅子,上面放的10个杯子全摔碎了。”“另一个小孩叫亮亮。有一 天,妈妈出去买菜了,没在家,他赶忙爬上椅子够柜子上的果酱吃。下来时,
一不小心,碰掉了1个杯子,摔碎了。”然后问他们:“如果你是妈妈,你批
评谁批评得厉害?为什么?”结果发现,年龄小的儿童倾向于严厉批评明明, 因为他摔了10个杯子,而6~7岁的儿童中,已有相当一部分认为更应该批评 亮亮,因为“他想偷吃东西”,“明明摔了10个杯子,可是他是想快点给妈 妈帮忙,不小心碰的,不是想干坏事儿”。如何看待年龄小的幼儿倾向于批 评明明的现象?
第一节 思维概述 二、思维的种类
从个体发展来看,思维可以分为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3种。
直观行动思维
抽象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
第一节 思维概述
1. 直观行动思维
直观行动思维是在对客体的直接感知和实际操做过程中进行的思维,又称为直觉行动思维。其主
要特点:
思维是在直接感知中进行的,思维不 能离开直观的事物。
学 前 心 理 学
PART 07
学前儿童的思维和言语
第一节 思维概述 第二节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与培养 第三节 言语的概述
PART 07
学前儿童的思维和言语
第一节 思维概述
第二节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与培养 第三节 言语的概述
• 理解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理论知识。 • 掌握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 初步学会运用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理论知识,分 析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及促进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策略。 • 理解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基本理论。 • 掌握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基本特点。 • 初步学会运用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基本理论知识,分 析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及促进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策略。
第二节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与培养
(三)抽象逻辑思维(六七岁以后) 幼儿期,特别是5岁以后,明显地出现了抽 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具体表现在分析、综 合、比较、概括等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 概念的掌握、判断和推理的形成,以及理 解能力的发展等方面。
第二节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与培养 二、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第一节 思维概述 一、什么是思维
案例7-1
当你早晨醒来,推开窗门一看,发现地面上湿漉漉的,你
就会得出不同结论:洒水车刚刚洒过水;昨晚下过雨。这是一 种什么心理过程呢?
第一节 思维概述
(一)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
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 式。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每当碰到一时不 能解决的问题时,往往会说“让我想一想”“请你 考虑考虑”。这种“想”和“考虑”,就是指人的 思维活动。
(一)幼儿掌握概念的特点 1.儿童掌握概念的方式 概念既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也是人脑对客观事 物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概念是用词来标示的, 词是概念的物质外衣,也就是概念的名称。 儿童掌握概念的方式大致有两种类型: (1)通过实例获得概念。 (2)通过语言理解获得概念。
案例7-3
你们是如何掌握“灯”这个概念的?如果教师 教幼儿掌握“花”和“勇敢”的概念,一般采 取什么方式?
第一节 思维概述
(三)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指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
发现的本质,对事物是否剖析得彻底。 (四)思维的独立性 思维的独立性指不借助于现成的答案和别人的 帮助,独立地提出问题、独立地寻找答案、独 立性并不易受他人暗示。
第一节 思维概述
(五) 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过程的速度或迅速程度。它是人们在短时间内 当机立断地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决定、迅速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思维 敏捷的人对问题较快的反应,是经过深思熟虑,有事实作依据,能付 诸实现的。
于是,他开始有意识地拽拉毯子,直到拿到物体。
该婴儿不仅通过实际的动作尝试解决了问题,而且多少积累了一些经验。
第二节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与培养
(二)具体形象思维(性经验的增加、
语言的丰富,为思维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 维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具体形象思维是直觉行动思 维演化的结果,具体形象正是儿童的直觉行动在思 维中重复、浓缩而成的表象。具体形象思维在直觉 行动思维中孕育起来并逐渐分化,以致成为幼儿期 儿童思维的主要方式。 具体形象思维有以下两个特点:具体性和形象性。
案例7-4 一幼儿认为“汽车比飞机跑得快”。他说:“我坐在汽车 里,看到天上的飞机飞得很慢。”如何看待这一幼儿的判断?
第二节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与培养
1.以直接判断为主,间接判断开始出现
学前儿童以直接判断为主。他们进行判断时,常受知觉线索的左右,把直接观察到的事物的表面
现象或事物间偶然的外部联系,当作事物的本质特征或规律性联系。 随着年龄增长,间接判断能力开始形成并有所发展,从表7-1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表7-1 儿童直接判断与间接判断的发展(%)
考,而不能离开动作在动作之外思考,更不
能计划自己的动作,预见动作的效果。因此, 学前儿童的直观行动思维依赖于一定的情境,
离不开儿童自身的行动。思维只在动作之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