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脏病的相关知识

心脏病的相关知识

心脏病会遗传吗ﻫ除了先天性心脏病有遗传倾向,其他类型的心脏病一般不遗传。

父母一方有“先心”,婴儿“先心”的发生率是2%,是一般人群的6倍。

不过先天性心脏病不一定就会遗传,由单基因和染色体异常所导致的各类型先天性心脏病约占10%,可见多数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是多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与心血管畸形相关较强的环境因素主要为:感染特别是病毒感染、缺氧、羊膜病变、胎儿受压、先兆流产、母体营养不良、放射线和药物在妊娠早期的应用、母亲年龄过大等。

心脏病高发人群:1 ﻫ.年龄大于45岁的男性、大于55岁的女性。

2.吸烟酗酒者。

3.有家族遗传病史者。

ﻫ 4.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等心血管内分泌疾病患者。

5 ﻫ.缺乏运动或工作紧张者。

ﻫ心脏病详细解释:ﻫ先天性心脏病:目前认为先心病的发生与遗传及环境因素影响有关。

由单基因和染色体异常所导致的各类型先天性心脏病约占10%,可见多数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是多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与心血管畸形相关较强的环境因素主要为:感染特别是病毒感染、缺氧、羊膜病变、胎儿受压、妊娠早期先兆流产、母体营养不良、糖尿病、苯酮尿、高血钙、放射线和细胞毒性药物在妊娠早期的应用、母亲年龄过大以及地区差别等。

ﻫ后天疾病所致:1.冠心病:抽烟及糖尿病,高血压等导致血管硬化狭窄,使血流受阻,易使心肌缺氧而受损。

ﻫ2.风湿性心脏病:主要在风湿热感染后,心脏瓣膜逐渐病变所导致之异常。

ﻫ 3.肺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是肺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病理生理阶段,所有引起肺动脉高压的疾病终将进展为肺心病。

ﻫ 4.心肌病:新陈代谢或荷尔蒙异常的心肌变化等,有时酗酒,药物亦导致心肌变化。

5 ﻫ.心脏肿瘤:心脏肿瘤表面碎片或血栓脱落引起栓塞。

可能与肿瘤的产物、肿瘤坏死或免疫反应有关。

ﻫ6.甲状腺激素:过多可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心悸、运动耐力减弱,甚至导致心房颤动(房颤)、劳力性呼吸困难、心绞痛和心力衰竭的发展和恶化等。

80%左右的甲减患者都有心血管系统受累的异常表现。

典型者表现为甲减性心肌心包病,包括心包积液,心脏无力性扩张和继发性心肌病。

7.其他疾病导致的心脏病:包括高血压以及其它免疫机能异常引起之血管病变,与糖尿病有关的心脏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心脏自主神经病变。

其他:ﻫ外界因素的影响:慢性低压低氧引起的肺动脉高压,感染导致的心脏病变。

药物因素:可能与药物代谢过程中产生氧自由基和超氧化物直接损害心肌细胞线粒体有关,干扰能量代谢,抑制细胞呼吸,抑制辅酶Q的合成和活性,Ca2+过多地进入心肌细胞,致使心肌细胞ATP耗竭,抑制心肌细胞功能。

ﻫ放射线:对心肌细胞、血管、心内淋巴管有直接损伤。

发生率高低与射线量有关,放射剂量超过4Gy(400rad)即可致心脏损伤;超过60Gy(6000rad)时,50%的患者可发病。

症状心脏病的症状心脏病的早期症状:ﻫ体力活动劳累时或饱餐、寒冷、吸烟、紧张时,有心悸、疲劳、气急、呼吸困难感等不适,或突然出现胸骨后疼痛或胸闷压迫感。

晚间睡觉枕头低时感到呼吸困难,需要高枕而睡。

熟睡或做恶梦过程中突然惊醒,感到心悸、胸闷、呼吸不畅。

出现下肢浮肿。

手指或足趾末端出现肥大、变形。

脸、口唇和指甲出现青紫、暗红等异常颜色。

ﻫ心脏病的症状:在心功能代偿期,病人可无明显自觉症状,在心功能失代偿期,则逐渐出现心衰的症状,大多数患者基础病变不同,病情轻重不一,又往往伴有多种疾病,使其症状不典型,常见有反复呼吸道感染,面色苍白,憋气,劳力性呼吸困难,咯血,经常性胸闷胸痛,心动过速,在鼻尖、口唇、指(趾)甲床明显紫绀。

部分有心绞痛、晕厥,排汗量异常。

晚期病例则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端坐呼吸和肺水肿。

一、先天性心脏病:轻者无症状,查体时发现,蹲踞体征、杵状指(趾)、肺动脉高压、出生后或婴儿期即已出现响亮的心脏杂音。

年长儿可有生长发育迟缓。

患儿自幼有反复呼吸道感染,面色苍白,憋气,呼吸困难和心动过速,在鼻尖、口唇、指(趾)甲床明显紫绀。

部分有胸痛、晕厥。

部分排汗量异常。

ﻫ二、心肺病变所致心脏病1 ﻫ.冠心病:冠心病的典型临床症状是发作性心绞痛。

有时患者也会以急性心肌梗死为第一表现。

少数患者可以表现为隐形的慢性心肌缺血,导致心脏扩大和慢性心衰。

冠心病的另一临床表现可以是猝死。

还有部分患者可以表现为心律失常。

2.风湿性心脏病:患病初期常常无明显症状,后期则表现为心慌气短、乏力、咳嗽、肢体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直至心力衰竭而死亡。

3.肺性心脏病:(1)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病程漫长,基础病变不同,病情轻重不一,又往往伴有多种疾病,使其症状不典型,常被掩盖或与其他疾病混淆,易造成误诊或漏诊。

本病发展缓慢,临床上除原有肺、胸疾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外,主要是逐步出现肺、心功能衰竭以及其他器官损害的征象。

ﻫ(2)急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常突感呼吸困难、明显发绀、窒息、心悸、剧烈咳嗽和咯血。

多有中等程度发热。

严重者常致猝死,或因心力衰竭、休克、心脏停搏或心室纤颤而死亡。

肺大块梗塞区域叩诊浊音,呼吸音减弱或伴有湿啰音。

如病变累及胸膜可出现胸膜摩擦音或胸腔积液的体征。

ﻫ 4.心肌病:发症状通常是活动后气促以及易于疲乏等,当心肌病是由感染引起时,患者的首发症状可以是突然发热和类流感样症状。

患者的心率增快,同时伴有血压下降或正常、在大腿和腹部有液体潴留以及肺中液体淤积。

借助于听诊器常能闻及心脏杂音。

5.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可在任何年龄呈现症状,最多见的发病年龄为20岁前后。

有劳累后气急、昏厥、头晕和活动后心绞痛,与主动脉瓣狭窄相类似,约10%的病例因阵发性或持续性心房颤动引起心悸或体循环栓塞。

晚期病例则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端坐呼吸和肺水肿。

三、全身疾病所致心脏病ﻫ 1.肿瘤性心脏病:可有胸痛、昏厥、充血性左心和(或)右心衰竭、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心律失常、传导障碍、心内分流、缩窄性心包炎、血性心包积液或心包填塞。

可产生广泛的非心脏性全身表现:发热、恶液质、全身不适、关节痛、雷诺现象、皮疹、杵状指、发作性古怪行为、全身及肺栓塞。

由于心脏表现常呈非特异性,并且可能很轻微、甚至缺乏,以致心脏肿瘤的全身表现有时可误诊为结缔组织血管病变、感染、或非心脏性恶性肿瘤。

2.高血压性心脏病:在心功能代偿期,病人可无明显自觉症状,在心功能失代偿期,则逐渐出现左心衰竭的症状,开始时仅在劳累、饱食或说话过多时感心悸、气喘、咳嗽,以后症状逐渐加重,上述症状呈阵发性发作,多表现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并痰中带血,严重时可发生急性肺水肿。

3 ﻫ.甲亢性心脏病:甲亢时心律失常最常见,包括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房纤颤,其中最常见者为房颤。

久而未治的甲亢可引起突出的心脏形状改变,包括心房或心室扩大、心脏重量增加、心肌细胞肥大、心肌纤维间隙增宽,这些改变在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后可以改善或逆转。

甲亢患者充血性心衰的发生率大约6%,年龄大于60岁,病程长者更易发生。

4 ﻫ.甲减性心肌病:由于T4缺乏致使心肌细胞间质黏多糖和糖蛋白等沉积心肌,黏液性水肿可导致甲减性心脏病,包括心肌、心包及冠状动脉的损害。

临床医生若不警惕,极易导致长期误诊。

5.糖尿性心脏病:糖尿病早期心率常有增快倾向。

无痛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较高,可达24%~42%,病人仅有恶心、呕吐、充血性心力衰竭,或表现为心律不齐,心源性休克,有些仅出现疲乏无力、头晕等症状,无明显心前区疼痛,故易于漏诊与误诊。

直立性低血压,常伴头晕、软弱、心悸、大汗、视力障碍、昏厥,甚至休克。

ﻫ四、其他因素所致心脏病ﻫ 1.中毒性心脏病:毒性心脏病中,约50%~70%的患者呈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样表现,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病死率高。

部分患者(占19%)出现心包积液,它可以是患者的唯一症状。

2.妊娠合并心脏病:发病率为1%~4%,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妊娠可使心脏病患者的心脏负担加重而诱发心力衰竭。

妊娠合并心脏疾病在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中居第二位,为非直接产科死因的第一位。

3.放射性心脏病:可出现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及冠状动脉病变,心包炎多发生于放射治疗1年内发病,症状取决于心包积液量的多少,重者可有心脏压塞症状;晚期可出现缩窄性心包炎症状。

患者可有心悸、气促、胸闷、胸痛、心绞痛等,还可有发热、心包摩擦音。

4 ﻫ.慢性高原性心脏病:主要表现为心悸、气急、胸闷、头晕、头痛、乏力、失眠、劳力性心前区疼痛,发绀、水肿、颈静脉怒张、肝大等心力衰竭表现,患者血压偏高,二尖瓣及肺动脉瓣区闻及2~3级收缩期杂音,P2亢进。

检查心脏病的检查一、动态心电图:又称长程心电图,可提供受检者全日的动态心电活动的信息。

有效地补充常规心电图的不足,不仅可以获得连续24小时甚至48小时的心电图资料,结合病人的活动日记,还可以明确病人的症状、活动状态及服用药物等与心电变化之间的关系。

二、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是用以发现早期冠心病的一种诊断方法,虽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比有一定比例的假阴性和假阳性,但由于其方便、无创伤、安全,仍被公认为一项重要的临床检查手段。

其中平板运动试验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运动负荷试验方法。

ﻫ三、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心、大血管的形态结构和搏动状态,了解房室收缩、舒张与瓣膜的关闭和开放活动的规律,为临床提供具有重要价值的参考资料。

四、X线检查:在心脏X线片上则能较准确的测出心脏横径、心胸比率和心脏面积。

五、CT检查:心脏形态、心功能、心肌组织检查和心肌灌注的定量和定性分析,确定有冠心病的存在。

ﻫ六、磁共振成像:提示心脏大血管病变和清楚的心肌梗死部位;PET可显示早期心肌代谢异常,但价格昂贵,经济条件许可者可以选用。

七、放射性核素心脏显像:包括静息时心肌显影和结合运动试验的动态显影。

有201Tl或99mTc-MIBI使正常心肌显影而缺血区不显影的“冷点”显影法,和用99mTc焦磷酸盐使新近坏死的心肌显影而正常心肌不显影的“热点”显影法,进行心梗定位和冠心病的早期诊断。

较新的显像法包括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诊断心脏病的诊断心脏病的种类:ﻫ分为先天性心脏病和后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出生后或婴儿期即已出现响亮的心脏杂音。

年长儿可有生长发育迟缓。

后天性心脏病包括:心肺病变所致心脏病(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肺性心脏病,心肌病,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全身疾病所致心脏病(肿瘤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甲亢性心脏病,甲减性心肌病,糖尿性心脏病)、其他因素所致心脏病(中毒性心脏病,妊娠合并心脏病,放射性心脏病,慢性高原性心脏病)等。

ﻫ心脏病的分级:ﻫⅠ级(轻度)指体力活动不受限制,像健康人一样从事各种工作和各项活动,没有不适的感觉。

Ⅱ级(中度)是指重体力活动时会感到心慌、气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