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S物流及其信息系统分析报告姓名:边潇逸学号:班级:13物流管理一班指导老师:罗春元二〇一六年一月目录一、UPS物流及其信息系统概述......................1.1UPS简介 ....................................1.2UPS信息系统概述 ............................二、需求分析.....................................2.1系统的任务与目标 ...........................2.2系统的功能确定 .............................2.3系统的性能需求分析 .........................2.4系统的数据需求分析 .........................三、系统可行性分析...............................3.1经济可行性分析 .............................3.2技术可行性分析 .............................3.3社会可行性分析 .............................四、系统的核心逻辑描述...........................4.1组织结构图 .................................4.2数据流程图 .................................4.3系统的处理逻辑 .............................一、 UPS物流及其信息系统概述1.1UPS简介UPS快递(United Parcel Service)在1907 年作为一家信使公司成立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是一家全球性的公司,其商标是世界上最知名、最值得景仰的商标之一。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快递承运商与包裹递送公司,同时也是运输、物流、资本与电子商务服务的领导性的提供者。
UPS(联合包裹速递服务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快递承运商与包裹递送公司,1907年成立于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快递承运商与包裹递送公司,UPS同时也是专业的运输、物流、资本与电子商务服务的领导性的提供者。
UPS每天都在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域管理着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
通过结合货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UPS不断开发供应链管理、物流和电子商务的新领域,如今UPS已发展到拥有300亿美元资产的大公司。
UPS已经有107年的历史,成立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
最初的时候,UPS的情况与国内一些快递企业类似,规模并不大。
UPS 的创始人Jim Casey和Claude Ryan在借到100美金后,在一个不大的城市里面,骑着自行车开始了自己的事业。
但是在美国的快递业里,UPS是最早的一家。
当时的交通工具主要是汽车,UPS最早也都是用汽车来进行递送。
在过去106年,UPS在发展的过程中也经历了很多的挫折。
经济危机是经济运行周期中难以避免的现象,尤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危机的周期也越来越短,而且一次经济危机发生后,其风暴往往会袭击全球,很难幸免。
对于UPS而言更加明显,因为它要在全球200多个国家运作。
经济危机发生时影响到的网络,应该是全球所有的地方。
尽管如此,面对以前的多次危机,UPS都成功克服了。
UPS从最初的包裹递送,逐渐拓展产品服务范围,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整体供应链提供商。
UPS在中国的业务发展也有过高潮和低谷。
最开始的时候,也就是1988年与中国的大型公司进行合作,组建了自己的办事处。
在2005年,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快递市场开始对外正式开放,外资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全面开展国际快递业务,UPS在中国区也随之全面运营。
2008年,UPS成为了北京奥运会的物流与快递赞助商,这让我们自己引以为豪。
随后,UPS在中国市场有两个重大的投入,一个是开始投资建设上海国际转运中心,另一个是投资建设深圳亚太转运中心,而且这两个转运中心都已先后投入运营。
并且,上海国际转运中心的业务已经覆盖了中国的主要地区。
对于以往所取得的成就,我们感到非常自豪。
UPS之所以能走到今天,取得今天的成功,大概有三个较为关键的因素:第一是企业文化,第二是企业执行力,第三是不断的变革。
可以用“变中求胜”来描述UPS的发展。
实际上,变革的核心有四个。
第一个是如何吸引、培养一支业务娴熟,业务多元化的团队。
在UPS,大家都拥有相同的价值观,为公司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第二个是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我们努力发展成为解决方案的领导者。
第三个涉及到我们的企业文化,就是以客户为中心,持续不断的关注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有预见性的、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
第四,在全球范围内倡导,不断的追求卓越、不断的创新来加速我们改革的进程。
1.2UPS信息系统概述与竞争对手联邦快递(FedEx)相比,UPS 传统上更注重质量与效率,或多或少有些轻视甚至忽视先进技术的应用。
UPS 信息服务部门的高层领导承认,“如果你在1985年进入我们的信息服务机构,从技术角度讲你走进的是1975年的机构”。
而联邦快递自80 年代初涉足航空快件市场以来,一直重视新技术的开发与利用,通过自动报单、自动分拣、自动跟踪等系统,大大降低了空运服务的成本,使联邦快递主宰了80 年代的航空快件市场,迫使UPS 亦步亦趋地加大信息技术的投入,并在很短的时间达到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了联邦快递的技术水平。
1988 年,UPS 将其带有600个终端的IBM主机扩展到17,000个终端。
同年,UPS 收购了Roadnet和II Morrow这两家技术公司,他们开发了一套系统,使发运者能够通过计算机屏幕沿发运线路追踪每一台运送车辆,并且通过一套车上设备来调控发动机,以帮助UPS 的车辆避免故障。
而UPS 的技术人员也开始开发与联邦快递相类似的自动包裹跟踪系统。
1989 年,UPS 投资8,000 万美元,在新泽西州Mahwah 建立了一个连接UPS 全球计算机网络的计算机和电子通讯中心。
1991年,UPS 开始了一次大胆的行动,指望通过开发“发货信息收集器”(Delivery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Device,简称DIAD)来超过联邦快递的信息系统能力,把竞争推向高技术领域。
写字板,通过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在读取信息的同时将数据传输到UPS的数据网络中。
当收货人在电子写字板上签收货物时,所有的信息会即时传到UPS庞大的电子追踪系统,与此同时发货人就可以在网上查到这些信息,并且可以看到收货人的签名。
通过DIAD,还可以将道路交通情况和什么地方有客户需要上门收货等信息传达到司机。
即便有几十年的地面运输经验,UPS 还是依靠全球定位系统,结合派送货物的数量来规划每个司机的送货线路。
不仅如此,UPS 独特的移动解决方案,还使客户可以通过掌上电脑、手机甚至无线寻呼机等,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对自己交运的物品进行追踪。
如果要交货,只要将自己所处方位的邮政编码输入掌上电脑,就能得到最近的UPS 收货点的资料;或者直接使用UPS 的定位软件来查找收货点的位置。
在过去十几年里,UPS 在新技术上的投资已经超过110 亿美元,并且还在以每年10 亿美元的速度继续增加,包括信息主干网的建设、PC 机和手提电脑、无线通讯和移动数据交换系统的建设等等。
这些投资不仅使运件的实时跟踪变得轻而易举,而且带动了全球范围内新一轮商业模式改变的浪潮。
《财富》杂志戏称,今天的UPS 已经不再是一个有技术的卡车运输公司(A Trucking Company with Technology),而是一个有卡车的技术型公司(A Technology Company with Trucks)。
UPS 网罗了4,000 名程序编制员和技术人员。
它在Mahwah和亚特兰大设有两个大型的数据中心,拥有14 台主机,每秒钟可以运行11.34 亿条指令。
UPS 还拥有713个中型机(Mid-range Computer)和245,000台PC,以及3,500个局域网和130,000个连接工作站。
UPS 的全球网络遍布100 多个国家,为超过90 万的用户提供服务。
UPS 的网站每天平均处理250万条网上货物追踪指令,通过移动无线电通讯传输的货物追踪指令达170 万条。
1999 年的圣诞节期间,UPS 网站处理的网上追踪指令达到单日330 万条的纪录。
UPS 的信息技术成就不仅为它带来了盈利和奖项,更重要的是,它为UPS下一步的行业扩展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二、需求分析2.1系统的任务与目标在信息系统上,联合包裹将应用在美国国内运输货物的物流信息系统,扩展到了所有国际运输货物上。
这些物流信息系统包括署名追踪系统及比率运算系统等其解决方案包括:自动仓库、指纹扫描、光拣技术、产品跟踪和决策软件工具等。
这些解决方案从商品原起点流向市场或者最终消费者的供应链上帮助客户改进了业绩,真正实现了双赢。
2.2系统的功能确定在信息管理上,最典型的应用是联邦快递在美国国家半体公司(NationalSemiconductor)位于新加坡仓库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有效的减少了仓储量及节省货品运送时间。
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在联合包裹物流管理体系中的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新加坡仓库,一位管理员像挥动树支一样将一台扫描仪扫过一箱新制造的电脑芯片。
随着这个简单的举动,他启动了高效和自动化、几乎像魔术般的送货程序。
这座巨大仓库是由联合包裹的运输奇才们设计建造的。
联合包裹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将这箱芯片发往码头,而后送上卡车和飞机,接着又是卡车,在短短的12小时内,这些芯片就会送到国家半导体公司的客户远在万里之外硅谷的个人电脑制造商手中。
在整个途中,芯片中嵌入的电子标签将让客户以高达三英尺的精确度跟踪订货。
由此可见,物流信息技术通过切入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来实现对物流企业各生产要素(车、仓、驾等)进行合理组合与高效利用,降低了经营成本,直接产生了明显的经营效益。
它有效地把各种零散数据变为商业智慧,赋予了物流企业新型的生产要素信息,大大提高了物流企业的业务预测和管理能力,通过"点、线、面"的立体式综合管理,实现了物流企业内部一体化和外部供应链的统一管理,有效地帮助物流企业提高了服务质素,提升了物流企业的整体效益。
具体地说,它有效地为物流企业解决了单点管理和网络化业务之间的矛盾、成本和客户服务质量之间的矛盾、有限的静态资源和动态市场之间的矛盾,现在和未来预测之间的矛盾等等。
2.3系统的性能需求分析以现代物流信息技术为核心竞争力基础的联合包裹已经在我国北京、上海、广州开办了代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