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考化学试题汇编-实验与探究题10 例1.(佛山)氯气(Cl2)是黄绿色气体,水溶液叫氯水。
把品红试纸(染有品红的纸)伸入氯水中,品红褪色。
【发现问题】氯水中的哪些成分能使品红褪色呢?【查阅资料】氯气溶于水,部分与水反应,方程式为Cl2 + H2O = HCl + HClO。
其中,HClO 的名称叫次氯酸,是一种弱酸,具有强氧化性。
【猜想】猜想1:是氯水中的水使品红褪色的;猜想2:是氯水中的(填化学式)使品红褪色的;猜想3:是氯水中的盐酸使品红褪色的;猜想4:是氯水中的次氯酸使品红褪色的。
【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过程分析①把品红试纸伸入水中没有褪色猜想1不成立②把品红试纸伸入干燥的氯气中没有褪色猜想2不成立③没有褪色猜想3不成立【结论】综合分析:氯水中的(填化学式)使品红褪色,具有漂白作用(能使品红等有色物质褪色)。
【反思】(1)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2)氯水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化学方程式为。
(3)向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猜想】Cl2【实验探究】③把品红试纸伸入到盐酸中【结论】HClO 【反思】(1)+1 (2)AgNO3+HCl=AgCl↓+HNO3(3)先变红色后褪色2.(揭阳)某实验小组对实验室中A、B、C、D四瓶无色溶液进行鉴别,它们分别是硫酸钠、稀硫酸、澄清石灰水、四种物质的一种。
可供使用的实验用品有: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钠、紫色石蕊溶液、硝酸钡溶液、硝酸银溶液、稀硝酸溶液、玻璃棒、试管、胶头滴管。
请利用提供的实验用品,鉴别出四种物质,并完成实验报告: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四支试管,各取少量的A、B、C、D溶液,分别先滴加紫色石蕊试液B溶液变红色,D溶液变成蓝色。
A、C溶液都呈色。
B是D是②另取二支试管,各取少量的A、C溶液,分别先滴入硝酸钡溶液后再滴A是硫酸钠溶液C是入稀硝酸溶液。
【发现问题】做完实验②后,该小组在网上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用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进行检验SO42-时,亚硫酸根离子(SO32-)的存在干扰了SO42-的检验。
如往亚硫酸钠(Na2SO3)溶液滴加硝酸钡溶液后有沉淀生成,再加足量的稀硝酸酸依然有白色沉淀。
【提出问题】若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硫酸根离子(SO42-)与亚硫酸根离子(SO32-)中的一种或两种,该如何检验?【查阅资料】亚硫酸钡(BaSO3)是无色晶体或白色粉末,微溶于水,在水中是白色沉淀。
中性或碱性条件下NO3-不能和SO32-反应,但在酸性条件下,NO3-能和H+反应相遇时(HNO3)具有强氧化性,易把SO32-氧化生成SO42-。
往亚硫酸钡中加入盐酸能发生类似于碳酸钡与盐酸的反应,生成有刺激性的气体。
【猜想】该无色溶液中含有(1)SO42- (2)SO32-(3)。
【实验探究】请你将下列实验填写完整。
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③取该溶液少量试管E中,加入硝酸钡溶液后再加入稀硝酸酸有白色沉淀生成不能确定猜想一定成立④取该溶液少量试管F中,加入加入稀盐酸,加热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猜想可能成立⑤在④所得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猜想(3)成立写出亚硫酸钠溶液与硝酸钡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得出结论】要鉴别一种离子的存在,必须排除其它离子的干扰,不然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① 紫色 B为稀硫酸 D为清石灰水② 有白色沉淀无现象的 C为氯化钠溶液【猜想】(3) SO42-或 SO32- 【实验探究】③ (1)④ (2)或(3)⑤ 硝酸钡溶液有白色的沉淀生成 Na2SO3+ Ba(NO3)2=BaSO3↓+2NaNO33.(肇庆)实验室有一瓶化肥的标签已脱落,只知道它是NH4Cl、(NH4)2SO4、NH4HCO3和尿素[CO(NH2)2]中的一种。
请你完成以下探究:【猜想】猜想①:该化肥是NH4Cl,猜想②:该化肥是,猜想③:该化肥是NH4HCO3,猜想④:该化肥是尿素。
【实验探究】(1)取少量样品在研钵中与熟石灰研磨,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证明猜想不成立;写出其中一种化肥发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如右(图1),另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适量水振荡,再选(图2)中溶液滴入试管中,若无气泡放出,则猜想不成立。
(3)在步骤(2)的试管中再滴入(图2)中的溶液,若,则猜想①成立;若,则猜想②成立,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猜想②(NH4)2SO4(或硫酸铵)【实验探究】(1)④ 2NH4Cl+Ca(OH)2=CaCl2+2H2O+2NH3↑,或(NH4)2SO4+Ca(OH)2=CaSO4+2H2O+2NH3↑,或NH4HCO3+Ca(OH)2=CaCO3+2H2O+NH3↑(2)(2分)HCl溶液(或盐酸)③ (3)BaCl2溶液(或氯化钡溶液)无白色沉淀有白色沉淀(NH4)2SO4+BaCl2==BaSO4↓+2NH4Cl4.(贵港)某化学小组发现一袋包装破损的漂白粉,同学们对其漂白作用是否失效产生了疑问。
【查阅资料】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O)2、CaCl2和Ca(OH)2,其有效成分是Ca(ClO)2。
Ca(ClO)2可溶于水,漂白原理是:它在空气中发生反应:Ca(ClO)2+H2O+CO2=CaCO3+2HClO,HClO 能使有色物质如品红溶液褪色。
HClO不稳定,易分解生成HCl和O2。
【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把少量漂白粉样品加入水中,通入漂白粉的漂白作用已失效。
足量的CO2气体,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继续探究】同学们对失效后的漂白粉的成分很感兴趣,并作进一步探究。
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对失效后的漂白粉成分进行猜想,猜想一:CaCl2和CaCO3;猜想二:CaCl2和Ca(OH)2;猜想三:CaCl2和CaCO3和Ca(OH)2。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步骤一:把样品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后过滤,有气泡产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一成立。
步骤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桂林)请你参与下列探究:【问题情景】在课外活动中,小斌按照课本实验(见图1)探究分子的运动时,闻到了刺激性的氨味,于是,小斌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结果不再有刺激性的氨味,并且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得到了和课本实验同样的结论。
【实验探究与结论】小斌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
(1)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发生的变化是。
从分子运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从浓氨水化学性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
(2)用初中的化学知识分析,固体氢氧化钠的作用是。
(3)和课本实验比较,小斌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写出两点)①;②。
【思维拓展】小媚受小斌实验的启发,将图2装置进一步改装成图3装置,用于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1)打开活塞K滴入稀硫酸后,两条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试纸发生的相同变化是,不同变化是,小媚从课本实验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使石蕊变色,因而她认为以上两个变化验证的二氧化碳的性质依序是、。
(2)小柔认为小媚的装置还可以同时验证: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②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小柔为完成自己的两个验证实验,对小媚的实验进行的简单改进是:、。
【实验探究与结论】(1)滤纸条变红分子在不断运动或浓氨水(氨或NH3或NH3·H2O)易挥发浓氨水(NH3·H2O)显碱性或浓氨水(NH3·H2O)是碱性物质或氨气与水反应生成了碱或浓氨水(NH3·H2O)易分解(2)氢氧化钠吸水放热,加速浓氨水的挥发(3)现象明显、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实验药品用量少、环保无污染【思维拓展】(1)试纸由紫色变红色下面的试纸先变红或两条试纸变色的快慢不同或两条试纸变色的深浅不同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酸(碳酸或酸性物质)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或二氧化碳比空气重(2)在外管(或大试管)内加入澄清石灰水将燃烧的木条放在支管口5.(梧州)梧州市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按照课本实验方法(如图19甲),做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实验时,发现很难观察到紫红色铜的生成,却往往有暗红色固体出现。
他们决定对这个实验进行探究和改进。
【提出问题】暗红色的固体是什么?如何选择合适的条件,使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更明显?【查阅资料】铜有+1和+2两种化合价,通常情况下,氧的化合价为-2,碳的化合价为+4或-4。
【猜想与假设】(1)同学们认为这种暗红色固体可能是一种化合物,并猜测它的化学式为。
(2)同学们还认为,通过改变反应物的状态、质量比,以及反应装置,可以使该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减少出现暗红色固体的情况。
【分析与交流】(1)小吴建议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进行实验。
你认为这样建议的原理是。
(2)小周建议用图19的乙装置替代甲装置。
与甲相比较,乙装置中将试管直立放置的作用是。
(3)对下列三种氧化铜和碳的质量比例,小施建议选择 (填选项序号)的比例。
A. 32︰3B. 40︰3C. 48︰3你认为小施这样选择的理由是。
【实验与结论】同学们决定按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他们在检验了乙装置的后,往试管中加入已干燥的药品并开始加热,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刚出现浑浊时,(填“可以”或“不能”)确定氧化铜和炭粉已经开始反应。
不久,即可看到试管底部变红热,停止加热后,仍能看到红热现象,并沿试管底部自下而上蔓延,这个现象说明该反应是(填“吸”或“放”)热反应。
待反应结束,先将导气管从石灰水中取出,然后关闭止水夹,让产物自然冷却。
若不关闭止水夹,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待产物冷却后,同学们终于找到了期待已久的紫红色铜珠,实验获得了圆满成功。
【猜想与假设】Cu2O(Cu4C、Cu2C等)【分析与交流】(1)这是固体反应物间的反应,使用颗粒更小的反应物,可以增加表面积,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2)有利于集中加热,获得持续高温。
(3) A 反应中炭粉会与试管内的氧气反应而部分消耗,故稍过量的炭粉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实验与结论】气密性不能放空气会进入反应的试管中,使生成的依然灼热的铜重新被氧化。
6.(常州)过碳酸钠(Na2CO4)在洗涤、印染、纺织、造纸、医药卫生等领域有大量应用,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测定过碳酸钠样品(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的纯度。
【实验原理】2Na2CO4+ 4HCl ===== 4NaCl + 2CO2↑+ O2↑+ 2H2O【实验装置】(如图)【交流与讨论】Ⅰ.甲同学认为测定产物中O2的体积即可测定样品的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