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孙权劝学上课用

孙权劝学上课用


鲁肃 (172-217),字子敬。三国时 吴王的得意谋臣,倍受赏识。从小丧父, 靠祖母抚养。他少有大志,轻财好施, 喜欢习武骑射。 鲁肃也是三国历史上的一 个重要人物。他一生的最大 功绩是倡导、促成并终身不 易地竭力维护孙刘联盟,使 三足鼎立之势能够形成。
字音、节奏. 初,权/谓吕蒙(mé ng)曰:“卿 /(qīng)今/当(dāng)涂(tú)/掌事,不可 /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 /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 (shè)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 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 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 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jí )更 /(gēng)/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 乎!”肃/遂(suì )拜蒙母,结友/而别。
刮目相待:
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 刮,摩擦。刮目,擦擦眼。相待,相看待。
二、《伤仲永》和《孙权劝学》内容与写法的不同点:
内容
《伤仲永》 仲永天资过人,但幼年不学,最终泯然众人 (反)
《孙权劝学》 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吕蒙幼年鲁莽,但年长好学,学有所成,终成大器 (正)
写法 《伤仲永》 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孙权劝学》对话为主,言简意丰。
找出文中主要人物?围绕他们发生了什么 故事?
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三国时吴国名将
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
孙权
劝学
吕蒙
就学
赞学 结友
鲁肃
1、“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委与重任,谈必要。
孙权劝学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适当点拨,授方法。
3、“卿言多务,孰若孤?”
(善劝)
婉转批评,促学习。
4、“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现身说法,说益处。
疏通文意 初,权 谓 吕蒙
当初 对……说
现在
曰:“卿 今 当涂
君对臣或朋友之间 的爱称。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
现在 当权
事务
掌事,不可不学!”蒙辞 以军中多务。
推托 用
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权曰:“孤 岂
王侯 自称
难道
欲卿治经为
想 研究儒 家经典
博士 邪!
掌管经学传授 的学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 可不学!”蒙辞 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 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 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 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 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 别。
豪爽而不失风度, 对朋友的进步十 分高兴(爱才、 敬才)
读 出 语 气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 可不学!”蒙辞 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 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 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 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 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 1.双重否定句。语气坚决 、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别。议,ຫໍສະໝຸດ 大惊曰:“卿今现在
议事 非常(十分) 惊奇
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 三 再,又 读书人 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 何 见事 之

晚乎!”肃 遂

于是
无实义 拜蒙母,结友而别。 表顺接 拜见
为什么
蒙乃始就学。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议论,十分惊奇地说: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冰心
分析人物形象
孙 权
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他从兄长孙策遇害身亡之日起, 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占有江东。 其最大功绩就是开发了东南地 区,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繁 荣发展。
关心部下、 耐心规劝
吕蒙 ,东吴国大将。
虚心接受听取别人的 意见(知错能改,坦 诚豪爽)
鲁肃
字子敬,三国时吴王的得意谋臣,倍受赏识。从小丧 父,靠祖母抚养。他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他 一生的最大功绩是倡导、促成并终身不易地竭力维护孙刘联盟, 使三足鼎立之势能够形成。
• (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 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 (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 事物。 • (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 (4)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见并去做。 • (5)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 • (6)不但自己要学好,还要催动附近的人也要学习,让社会也一 起进步。 • (7 )劝人要讲究策略。 • (8)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 (9)只要发奋学习,就能积学修业,学有所成。 • (10)与《伤仲永》相比,突出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 (11)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 (12)一个人即使基础差,但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能学到 知识,并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办事能力。 •
曹操 :“生子当如孙仲谋。”《吴历》
吕蒙(178-219) ,东吴国大将。
字子明,少年时不读书,以胆 气称,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 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 跟随孙权打仗有功,官拜虎威 将军。倍受孙权、鲁肃的信赖。 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 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 名扬三国。杀关羽后不久病死。
三、学完本文,你有哪些启示?
启示:①开卷有益: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增 长才干。②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③不能总 拿老眼光看待人和事。④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后天学习很重要、 学无止境、 学习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司 马 光
《 资 治 通 鉴 》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的文学常识;
2、准确朗读课文,把握文中常用文言词语、 故事内容和文中出现的成语;
3、揣摩文章的对话描写,有感情的朗读课 文、背诵课文;
4、认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树立学无止境, 开卷有益的观点。
(1 ) 作者简介
司马光,字君实, 北宋 政治家、 史学 家。
2.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 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不悦、责备。 3.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 可不学!”蒙辞 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 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 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 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 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 别。 感叹句,要读出惊讶赞叹的语气。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
但 当 涉猎, 见
只 粗略地读 了解
往事
历史 罢了
耳。
只 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卿言多务,孰 若孤?

谁 比得上
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认为
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
蒙乃
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

于是 开始
蒙论
(2)课文出处
司马光 《资治通鉴》是________ 主持编纂的一部______ 编年 体 通史,记载了从________ 战国 到______ ____年的史事。 五代 共 1362
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 提供政治借鉴。
孙权(181-252),字仲谋,三国时 吴国的创建者。他从兄长孙策遇 害身亡之日起,在五十多年的时 间内据有江东。其最大功绩就 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了东 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小组合作学习
1、你能在文中找到我们常用的成语吗? 2、《伤仲永》和《孙权劝学》内容与 写法有哪些不同点? 3、学完本文,你有哪些启示? 4、你能说几句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吗?
一:你能在文中找到我们常用 的成语吗?
吴下阿蒙:
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现
泛指缺少文才,学识的人。
感悟反思:
从孙权身上,我得到的启示是:要善于 劝学,同时也要关心别人。 从鲁肃身上,我得到的启示是:要用发 展的眼光看问题。还要敬才爱才 。 从吕蒙身上,我得到的启示是:要善于 接受别人的正确的规劝。
开卷有益,要活到老学到老 。
七、考一考你的领悟能力
请同学们以“我从《孙权劝学》 中学习到了……”句式谈一谈这节 课你的收获。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冰心
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必要性) 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目的、方法) 孙权劝学 但当涉猎,见往事 耳。 (善劝) 卿言多务,熟若孤? (婉转批评)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读书益处)
先——辞——军中多务 (对比) 吕蒙学习 后——就——学有小成 (能听取意见)
一字多义:
文 言 词 汇 整 理 练 习
古今异义:
过 古:到
今: 经过
孤 古: 古时王侯自称
今:孤独 只,仅仅 但 古: 转折连词,但是 今:
更 古: 重新
今: 更加
博士 古: 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 学位名称
合作探究。
1、文中三个人物各做了什么事? 2、孙权是怎样劝告吕蒙的?你从中学到了哪 些劝说技巧? 3、吕蒙就学的效果怎样?课文是采用什么写 法突出他的学习效果的? 4、文中三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