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交线与平行线(教师教案)第一段典型例题【开课】教师在正式开课前,先把本次课程的内容简单概括一下:今天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一.相交线、垂线的概念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的概念三.平行线的的性质和判定【课程目标】1. 理解相交线的定义、对顶角的定义和性质、邻补角的定义,正确识别"三线八角”;2. 理解垂线的定义、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掌握垂线的性质;3. 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正确地表示平行线,会利用三角尺、直尺画平行线,理解平行公理和平行公理的推论;4. 掌握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和平行线的性质;5. 能综合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证明和计算。
【课程安排】1教师简要介绍本次课程的关键点,同学做题,然后教师讲解2教师总结,学生做综合练习(第二段)教师讲解【教师讲课要求】教师先将第一段练习发给每一位学生,学生做题时教师必须巡视,了解学生做题情况,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进行讲解。
第一部分相交线、垂线课时目标:理解相交线的定义、对顶角的定义和性质、邻补角的定义,正确识别“三线八角”;理解垂线的定义、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掌握垂线的性质;教师讲课要求【知识要点】:请学生看一下做好上课的准备(一)相交线1. 相交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那么这两条直线叫做相交线,公共点称为两条直线的交点。
如图1所示,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于点0。
S S S图1 图2 图32. 对顶角的定义若一个角的两条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如图2所示,/ 1与/ 3、/ 2与/ 4都是对顶角。
注意:两个角互为对顶角的特征是:(1)角的顶点公共;(2)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3 )两条相交线形成2对对顶角。
3.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4. 邻补角的定义如果把一个角的一边反向延长,这条反向延长线与这个角的另一边构成一个角,此时就说这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如图3所示,/ 1与/2互为邻补角,由平角定义可知/ 1 + Z 2 = 180 °。
(二)垂线1. 垂线的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如图4所示,直线AB与CD互相垂直,垂足为点0,则记作AB丄CD于点0。
其中“丄”是“垂直”的记号;“1"是图形中“垂直”(直角)的标记。
注意:垂线的定义有以下两层含义:(1)v AB 丄CD (已知)(2)vZ 1 = 90°(已知)•••/ 1= 90 ° (垂线的定义)••• AB丄CD (垂线的定义)2. 垂线的性质(1)性质1:在同一平面内,经过直线外或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即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性质2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即垂线段最短。
3•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图5 图6如图5所示,m的垂线段PB的长度叫做点P到直线m的距离。
4. 垂线的画法(工具:三角板或量角器)5. 画已知线段或射线的垂线(1)垂足在线段或射线上(2)垂足在线段的延长线或射线的反向延长线上(三) “三线八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线所截,可得八个角,即“三线八角”,如图6所示。
(1) 同位角:可以发现/ 1与/ 5都处于直线』的同一侧,直线•、勺的同一方,这样位置的一对角就是同位角。
图中的同位角还有/2与/ 6,/ 3与/ 7,/ 4与/ 8。
(2) 内错角:可以发现/ 3与/ 5都处于直线』的两旁,直线|目、』的两方,这样位置的一对角就是内错角。
图中的内错角还有/4与/ 6。
(3)同旁内角:可以发现/ 4与/ 5都处于直线勺的同一侧,直线3 > '的两方,这样 位置的一对角就是同旁内角。
图中的同旁内角还有/ 3与/ 6。
范例1.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正确,如果是错误的,说明理由。
(1) 过直线外一点画直线的垂线,垂线的长度叫做这个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2) 从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个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3) 两条直线相交,若有一组对顶角互补,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4)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要么相交,要么平行。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是否清晰。
(1 )、(2)都是对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描述,由“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都是错的;由对顶角相等且互补易知,这两个角都是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相交或平行,必须强调“在同一平面内”。
解答:(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因为垂线是直线,它的长度不能度量,应改为“垂线段 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2)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因为“点到直线的距离”不是指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本身, 而是指垂线段的长度。
(3)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4)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因为只有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才是相交或平 行。
如果没有“在同一平面内”这个前提,两条直线还可能是异面直线。
说明:此题目的是让学生抓住相交线平行线这部分概念的本质,弄清易混概念。
范例2.如下图(1)所示,直线 DE 、BC 被直线AB 所截,问 一1各是什么角?图(1)分析:已知图形不标准,开始学不容易看,可把此图画成如下图 (2)的样子,这样就容 易看了。
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可判断(1)、( 2)90°故(3)正确;同一平面内,两E图(2)答案: 4 是同位角,㈢是内错角,耳是同旁内角。
范例3如下图(1),图(1)(1 是两条直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____________________ 被第三条直线___________________ 所截构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角。
(2 )—1是两条直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____________________ 被第三条直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截构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 角。
(3)I —■_____________ 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第三条直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截构成的_________________ 角。
(4)丨凶|与'6是两条直线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__________________ ,被第三条直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截构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角。
分析: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有关角的直线,因此可以得到是由直线亠被第三条直线M所截构成的同位角,如下图(2),类似可知其他情况。
答案: (1) U 1与凹2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也所截构成的同位角。
(2)曰1与凶3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已所截构成的同位角。
(3)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已所截构成的内错角。
(4)丨凶5与凶6是两条直线凶被第三条直线二所截构成的同旁内角。
范例4按要求作图,并回答问题。
<T> 先酒-个厶ABCJS得ZABC > <)0° ;⑵ 分别画出这个二角形各边上的高如人BEfllCF:⑶在你所网的图形中,写出所有的垂线段*(I》適过测址」和I ;点人到直线放*.点"到直线八匚点( ' 到直线的原离・解析(I)⑵分别冊I出BC边上的f^AD^AC边上的高BE、川扌边上的爲CFJt^ D、E.F 是垂足.(3) W* AD丄DC BE±A(\ CF丄AF.所以该图形屮共竹九条垂线段,它ffl分別是Al). HI). (1). RE、AE. CE. KF. BF.CH⑷略.图 1X5. 7(1)如图13.5,7(1),已知直线X h ft!交,画直线小便它•与直线 h 相兗所成的与Z 立互为同位角*⑵如B9 13. 5, 7(2).已知宜线爪 d h 相交于点a 点p 在宜线 厶土・经过点卩吋一条梵线仟与直线茁相交•便蘇和切所成的一个角 // 成同労内角,且与Z0成内错角.解靳这两道小题都是画图题.首先要仔细审题•明确刪图燮求; 其次.在画好图厉要进行验证.甬图题是一种操件題+既能培养动手能 力•乂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对于几何学习右独特作川-范例6证明垂直如图・0是晝线AB 上的•点. OD 足NMJC 的平分卸OE 的平分线,证明小D 丄DE” 利用悄平分塊的摊念m 平 ^ZAtx.;-ZCW-yZA(X.b TOE 平分/#0(:AZroC=yZBtX7 \* Z 「OD 十 Z EOC= ZWE*ZAOC-F ZBOC^ZAOB^ 180' AZf>OE- \ ZAOB - 90s :.()D_LOE第二部分平行线[课时目标]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正确地表示平行线,掌握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和平行 线的性质能综合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证明和计算。
教师讲课要求范例5作图题a知识要点:请学生看一下准备上课1.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1)在平行线的定义中,“在同一平面内”是个重要前提;(2)必须是两条直线;(3)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相交或平行,两条互相重合的直线视为同一条直线。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以这两条直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以及它们的公共点个数|回进行平行用“//”表示,如图7所示,直线AB与直线CD平行,记作AB// CD,读作AB平行于CD。
3. 平行线的画法4. 平行线的基本性质(1)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2)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5.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4)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5)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同时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6. 平行线的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记: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记: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记: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范例1如图,已知/ AMF= / BNG=75 °,/ CMA=55 °,求/ MPN的大小答案:50°解析:因为/ AMF= / BNG=75 °,又因为/ BNG= / MNP ,所以/ AMF= / MNP ,所 以 EF //GH ,所以/ MPN= / CME ,又因为/ AMF=75 °,/ CMA=55 °,所以/ AMF+ / CMA=130 °,即/ CMF=130 °,所以/ CME=180 ° - 130° =50 °,所以/ MPN=50范例2如图,/ 1与/ 3为余角,/ 2与/ 3的余角互补,/ / PCM答案:57.5°解析:因为/ 1 + / 3=90// DE ,所以/ BCN= / 4=115 °,所以/ ACM=115 °,又因为 CP 平分/ ACM ,所以/ PCM=/ ACM= 一 X 115 ° =57.5 °,所以/ PCM=57.5 °范例3如图,已知:/ 1 + / 2=180°,/ 3=78 °,求/ 4的大小答案:102°解析:因为/ 2= / CDB ,又因为/ 1+ / 2=180 °,所以/ 1 + / CDB=180 °,所以得到AB // CD ,所以/ 3+ / 4=180 °,又因为/ 3=78 °,所以/ 4=102°范例4如图,已知:/ BAP 与/ APD 互补,/ 1 = / 2,说明:/ E=/ F4=115 ° , CP 平分/ ACM ,求/ 2+ (90°—/ 3) =180°所以/ 2+ / 1=180 °,所以 ABD解析:因为/ BAP与/ APD互补,所以AB // CD,所以/ BAP= / CPA,又因为/ 1 =/ 2,所以/ BAP -Z 1 = / CPA-Z 2,即/ EAP= / FPA,所以EA // PF,所以/ E= / F范例5如图,已知AB // CD , P为HD上任意一点,过P点的直线交HF于0点,试问:/ HOP、/ AGF、/ HPO有怎样的关系?用式子表示并证明答案:/ HOP= / AGF -Z HPO解析:过O作CD的平行线MN,因为AB // CD,且CD // MN,所以AB // MN,所以Z AGF= Z MOF= Z HON,因为CD // MN , Z HPO= Z PON,所以Z HOP= Z HON -Z PON= Z HON -Z HPO,所以Z HOP= Z AGF-Z HPO范例6 如图,已知AB // CD,说明:Z B +Z BED +Z D=360 °分析:因为已知AB // CD,所以在Z BED的内部过点E作AB的平行线,将Z B + Z BED + Z D的和转化成对平行线的同旁内角来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