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一)试卷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诗经》中国风的篇数是()。
①一百六十篇②三百零五篇③一百零五篇④四十篇2、《谷风》中开头写的“习习谷风,以阴以雨”是()①赋②比③兴3、我国历来将“风”、“骚”并称,这里指我国古代的优秀诗歌作品是()①屈原和宋玉的作品②原始歌谣和原始神话③《诗经》和《楚辞》4、处于辞赋最兴盛时代其代表作在汉赋发展史上确立了一个“劝百讽一”的赋颂传统是()①贾谊②枚乘③司马相如④扬雄5、最早的文人五言诗是()①辛延年《羽林郎》②班固《咏史》③张衡《同志歌》④宋子候《董娇娆》6、《诗品》中说:“骨气奇高,辞采华茂”这是对()艺术风格的概括。
①曹操②曹丕③曹植④王粲7、《恨赋》、《别赋》的作者是()①庾信②鲍照③吴筠④江淹8、“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的诗句。
①杜甫②李白③白居易④李贺9、深含着在政治生涯中失意情绪的山水文学作品是()。
①王维的山水诗②柳宗元的游记③刘禹锡的《竹枝词》10、唐代盛行的说唱文学是()。
①唐人传奇②变文③宝卷④话本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诗经》中下列作品描写妇女爱情婚姻不幸的有()等几首诗。
①《关睢》②《伯兮》③《静女》④《氓》2、号称汉代四大赋家的是()①贾谊②枚乘③司马相如④杨雄⑤班固⑥张衡⑦蔡邕3、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是()等几位。
①蔡琰②阮籍③张华④嵇康⑤张协⑥潘岳4、谢灵运的名句有()等几句①“彩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②“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③“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④“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⑤“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⑥“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⑦“岸花临水发,江燕绕樯飞”⑧“西山有浮云,亭亭如车盖”5、北朝颇有文学价值的学术著作是()等几部①颜之推的《冤魂志》②张华的《博物志》③刘义庆的《世说新语》④郦道元的《水经注》⑤杨之的《洛阳伽蓝记》6、南朝乐府民歌包括()等几类。
①吴声歌②西曲歌③神弦曲④鼓角横吹曲⑤杂曲歌辞7、盛唐山水诗的代表作家是()等几位。
①李白②王维③孟浩然④柳宗元⑤储光羲⑥崔灏①汉乐府②古体诗③近体诗④乐府旧题9、像孟郊一样以苦吟苦思而著称的诗人还有()。
①李贺②贾岛③李商隐④杜牧10、描写妓女与才子爱情故事的有()几篇唐传奇。
①《李娃传》②《莺莺传》③《柳毅传》④《霍小玉传》三、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诗经》六义2、楚辞3、宫体诗4、花间词派5、韩孟诗派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有何影响?2、《卫风·氓》是怎样表现出女主人公的思想感情的?3、《招魂》作者是谁?作者招的是谁的魂?理由何在?4、简述“建安文学”繁荣的原因。
5、简述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分析《庄子》散文的精神实质和风格特征。
2、结合具体作品,论述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
3、唐代古文运动产生的原因及其理论。
《古一》答案三、名词解释1.“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屈原等人创作的诗歌,是当时产生的一种富有南方地方特色的新诗体。
西汉末年由刘向整理后“楚辞”就成为一部总集的名称。
“楚辞”是先秦北方史官文化同南方巫官文化融汇、交流的产物,也是春秋以来楚国在长期独立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地方文化的结晶。
2.花间词派:五代后蜀时,卫尉少卿赵崇祚将晚唐五代词人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编为《花间集》,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词派因此得名。
其核心内容不脱冶游宴乐、男女私情,风格绮艳婉丽,对宋词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录了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
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
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
“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又分大雅和小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4.宫体诗(或徐庾体):这是南朝梁代宫廷中形成的一种诗体,内容以艳情、咏物为多,也有不少吟风月、狎池苑的作品,风格绮艳秾丽,讲究声律,代表作家是梁简文帝、及徐摛、徐陵、庾肩吾、庾信等文人,又称“徐庾体”。
5.韩孟诗派:中唐诗人韩愈、孟郊的合称,孟郊诗颇得韩愈赏识,当时即有“孟诗韩笔”的称誉。
同时二人作诗皆好奇思硬语,诗风相近,故称。
四、简答题1.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有哪些主要影响?答:一.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神话所开创的为人生的主题,事实上成为了我国文学发展的主流。
神话富于情感、富于形象、富于想象的特征,也极大地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发展。
二.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如:屈原的楚词、庄子散文、李白诗歌等;明清小说如《西游记》《封神演义》等。
2、《卫风·氓》是怎样表现出女主人公的思想感情的?答:体现了女主人公:淳朴善良:一开始被男主角貌似憨厚的表现所骗,对他深信不疑,一网情深;热情单纯:看不到氓便“泣涕涟涟”,看到了氓便“载笑载言”;一开始很温柔,后来发现男主角的真实面貌则表现出刚毅勇敢的一面决然与男子分手,从顺服走向了反抗。
这是一首弃妇的怨诗,全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追述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过程,诉说了女子悔恨交加的痛苦心情。
作者在叙事的过程中融入了主人公的感情变化——由爱、到悔恨、再到决绝,较细腻的刻画了她的心理活动,展现了她坚强的性格。
3、《招魂》作者是谁?作者招的是谁的魂?理由何在?答:招魂》作者屈原,作者为楚怀王招魂。
理由如下:第一,篇中所写奢侈享受,非楚王莫属。
尤其像“ 九侯淑女,多迅众些” ,娶一国之女,其他诸侯送女作媵妾从嫁,这必是像楚王这样的身份,才能拥有。
第二,文献所载,上天所辅必是帝、王,而非臣民。
“ 有人在下,我欲辅之” 必是指楚王( 陈子展说) 。
第三,乱曰之后写打猎,既提到“ 汩吾南征” ,又提到“ 与王趋梦” 、“ 君王亲发” ,明是作者回忆与楚王狩猎情形。
最后并深情呼唤“ 魂兮归来,哀江南” ,这只可能是屈原来招楚怀王之魂。
4、简述“建安文学”繁荣的原因。
答:建安文学之所以兴盛,与其时代背景有很密切的关系。
一,东汉末年州牧割据,战祸延绵,人民妻离子散,四出逃亡,或死于乱军之中,或死于饥荒疠疫。
建安文人生活于这个巨变的年代,目击种种社会的惨状,极有切身的感受。
故当时的文学作品,多有反映现实的主题,描写战乱、人民疾苦和渴望国家统一的作品大量产生。
可见时代环境的刺激对建安文学的兴盛是有重大影响。
二、儒学的衰微亦助长建安文学的兴盛。
自西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儒学一直在思想上占据著统治的地位。
儒学传统的文学观点乃是原道宗经,文学一直只是经学的附庸,窒碍了文学的自由发展。
东汉倾颓,传统的儒学已失去了统治地位和支配思想的力量,故此文学开始摆脱了经学的束缚。
很多的作家都具有反传统的思想,尤以曹操、曹植父子最为明显。
他们不再将文学视为阐发经义的工具,而是用来反映现实生活和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使文学安文人对文学的价值和作用,有更深刻的反思,对各种文体的特点、文章的风格与作者的关系等也有更深入的研究,文人亦经常相互探讨批评,曹丕的《典论论文》正是当时最举足轻重的一篇文学批评之作,可知建安文学的发展与文学批评不无关系。
四、当时领袖的提倡,也使建安文学更为兴盛。
曹操父子不单是当时的文坛领袖,更是政治的领袖人物,“挟天子以令诸侯”。
他们爱好文学,广招人材,曹操下令“唯才是举”,促成了一群有水准的文人共同创作,建安七子即是一例。
曹氏父子招材之余,自己亦有优秀的文学作品,加以其政治地位,对建安文学发展起了推动的作用。
他们喜好文学,对文士自然礼遇有加,不同于过去的统治者将之视作“俳优”,相反却是一同从事创作,讨论文章,相处如宾如友。
是以文学风气变得活跃,建安文学兴盛,与统治者的态度有莫大关系。
五、建安文学的兴盛,实际也是文学发展的规律。
两汉文学为建安之兴起了准备作用,诗、赋等等,皆启发了建安的作家们。
例如建安文学的现实精神,就是师承于汉代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三祖陈王,以至建安七子,常以乐府旧题名篇反映现实。
古诗十九首等亦为建安抒情诗提供了借鉴。
5.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答:(一)杜甫在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发展史上占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
他继承《诗经》、汉魏乐府及初唐陈子昂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拓宽和加深了诗歌的题材范围和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使诗歌的艺术形式和风格技巧更加丰富多彩,把现实主义诗歌推向新的高峰。
(二)杜甫诗歌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1、杜诗的现实主义精神影响着一代代诗人,如元、白的新乐府,晚唐的聂夷中、杜荀鹤、皮日休,宋代的陆游、文天祥,直至清末的黄遵宪等都受到杜诗的影响。
2、杜甫忧国忧民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在后世的爱国诗人(如文天样等)以及广大人民中引起广泛的共鸣。
3、杜诗在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渚方面为后世诗人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借鉴。
五、论述题1、分析《庄子》散文的精神实质和风格特征。
庄子的文风在当时非常新鲜,他开创出很多虚构的场景、人物,来表达自己超脱的观念和想法,描绘的情景本身和其中蕴含的思想,都超脱现实之上,是心灵的乌托邦,这个乌托邦,深深感动着陶渊明、李白等后世文人。
在他们对现实不满、感到污浊憋屈的时候,庄子造出的那个清风满面、亦仙亦幻的世界就给了他们心灵的救赎。
庄子以散文,李白以诗篇名世,体裁不同,但李白的文风也正是上天入地、气象恢弘,想象力超绝、洋溢着自由浪漫的气息,这些地方,都与庄子遥相呼应。
但你要说具体和直接的影响,可能还需要对李白的文本本身做具体分析,例如他是否用了庄子的词句、典故。
否则的话,也只能说是遥相呼应,不能将这影响的因果关系坐实。
2、结合具体作品,论述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
陶渊明的诗歌现存一百二十多首,多写于归田之后,故田园诗占了很大的比例。
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一、恬淡自然,质朴无华。
陶诗田园诗描绘了平淡的田园生活,表现了农村生活的恬美静穆和作者悠闲自得的心情。
或春游、或登高、或酌酒、或读书、或采菊于东篱、或盥濯于檐下,以及在南风下张开翅膀的新苗、日见茁壮的桑麻,无不化为美妙的诗歌。
如“山涤馀霭,宇暖微霄。
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时运》)。
写山村的早晨,晨雾渐渐消失,南风使新苗长上了翅膀。
二、笔法清新,描写细腻。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之五),这幅在南山衬映下的薄暮美景,在诗人的全心感受下呈现在眼前。
在这首诗中,“见”字体现了全诗的神韵,妙在对南山自然之景的勾勒,是诗人采菊时偶然视线的触及,也是心境悠然之显。
如果改用“望”字,就是刻意追求,意味索然,而且与“悠然”不相适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