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劝学》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学习,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及句式。
2.通过课堂诵读,积累名句,背诵课文。
3.通过品味探究,理解文中比喻句蕴含的道理,形成良好的学习观。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背诵课文,积累名句。
2、难点:理解文中比喻的含义及其阐述的道理。
三、教学创意
文言文教学须注重积累和诵读。
本课文言知识的梳理,主要是以预习导学案的形式,让学生课前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完成的。
课堂上则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力求使学生形成文言语感,最终达到熟读成诵。
在诵读中,提纲挈领,理清文章脉络;品味探究,感受比喻之妙,进而领会荀子散文善用比喻、说理透辟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文化导入
(教师在黑板上写一篆体“儒”字。
)
这是一个什么字?(生答。
)
由这个“儒”字你们会想到哪些词汇?(儒雅、大儒、儒商、儒学等)
说到“儒”字,总让我们联想起饱读诗书、温文尔雅、羽扇纶巾等一些美好的形象。
而儒家,作为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思想流派,自东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一直在中国文坛、仕坛独领风骚。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不妨从“儒”字本身去寻找答案。
我们看,把“儒”字拆开是“人”字和“需”字,我理解为:人之所需是为“儒”。
那么,儒家思想里面到底有哪些为人处世、安身立命所必需的东西呢?《论语》里面有这么10个字: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
相信时至今日,这些仍然是我们塑造美好人格所必备的元素。
诵读儒家经典,铸就道德人生。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先秦最后一位儒家大师荀子,去聆听他的《劝学》良言。
(二)文章诵读
1.一读:掌握技巧,读出语感
文言文的学习首先要注重诵读,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文言文诵读有三个基本要求。
[出示课件1]
(生读)现在,是不是有点文言文的感觉了?好,我们一齐读。
文言文诵读还要注意重音的处理,这样才能更好地表情达意。
屏幕上红色字体要重读。
[出示课件4]
很多。
我们看屏幕。
[出示课件8]
板书设计:
劝学
荀子
儒是根本
学为源泉五、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