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教育学历年真题(3)一.单项选择题1.传统教育走向现代教育,其重要标志是()A.杜威的儿童中心思想B.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思想C.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思想D.卢梭的自然主义思想2.()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也是当前在西方教育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
A.文化教育学B.实用主义教育学C.批判教育学D.实验教育学3.“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提出者是()A.蔡元培B.黄炎培C.陶行知D.杨贤江4.下列称谓和人名对应错误的是()A.现代课程理论之父——泰勒B.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C.实验教育学——斯宾塞D.幼儿教育之父——福禄贝尔5.西汉初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A.永恒性B.历史性C.相对独立性D.继承性6.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A.教给学生知识B.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C.让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D.让学生知书达理7.我国近代“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是由()提出的。
A.鲁迅B.胡适C.蔡元培D.陈独秀8.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否定的教育特征是()A.教育的终身化B.教育的多元化C.教育的民主化D.教育的全民化9.教材、教学参考书属于教育基本要素中的()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内容D.教育活动方式10.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教育的是()A.家长批评孩子B.感受美好的自然环境C.新生儿吮吸母乳D.参加画展11.否定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割裂教育的历史传统,把教育完全作为政治、经济的附庸。
这样的观念违背了教育的哪一特性()A.生产性B.永恒性C.相对独立性D.工具性12.“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
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
”这一认识主要表明现代教育具有()的特征。
A.科学性B.价值性C.生产性D.未来性13.下列选项中,属于实用主义教育学观点的是()A.教育过程即历史文化过程B.师生关系中以教师为中心C.教学过程与生活过程合一D.课程组织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14.教育既有培养创新精神的能力,也有扼杀创新能力的力量。
从作用的方向看,此观点反映出教育有()A.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B.社会功能与个体功能C.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D.政治功能与经济功能15.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A.孔子B.孟子C.许慎D.朱熹16.把人类社会和教育划分为古代社会、古代教育和现代社会、现代教育的根本标准是()A.生产工具B.生产关系C.生产力D.劳动17.下列关于终身教育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终身教育使教育成为有效的、公正的、人道的事业B.终身教育谋求各类教育之间的联系和统一C.终身教育不包括非正规教育D.终身教育已被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普遍接受18.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这一办学理念的著名教育家是()A. 蔡元培B.陈鹤琴C.陶行知D.胡适19.下列关于封建社会教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官学与私学是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基本类型B.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以四书五经为主C.鲜明的等级性是封建社会教育的重要特征D.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已经从分离走向结合20.英国教育家沛西・能认为,教育是天生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是扎根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这一观点属于()A.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21.“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来自于()A.《学记》B.《论语》C.《尚书》D.《孟子》22.历史上第一个明确主张“教育心理学化”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 C. 裴斯泰洛齐 D. 杜威23.秉承自然主义教育理念的著名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苏格拉底C.卢梭D.斯宾塞24.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学派与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B.杜威和赫尔巴特C.赫尔巴特和杜威D.夸美纽斯和杜威25.主张“有教无类”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26.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过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思想家是()A.夸美纽斯B.卢梭C.洛克D.裴斯泰洛齐27.标志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的著作是()A.《学记》B.《普通教育学》C.《大教学论》D.《教育漫话》28.我国政府与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建立了教育合作与交流关系,同各国政府签署了一千多项双边及多边教育合作与交流协议和执行计划。
这反映了教育发展()的趋势。
A.个性化B.信息化C.全球化D.民主化29.某学校组织学生去学农基地体验农耕生活,小黑经历了辛勤的耕作后,更加珍惜坐在教室里学习的宝贵机会,在学业上更加刻苦。
根据日本教育社会学家柴野昌山的分类,学农的经历对小黑的教育功能属于()A.正向显性功能B.正向隐性功能C.负向隐性功能D.负向显性功能30.决定教育永恒性的是教育的()A. 目的B.内容 C. 方法D.功能徐州市教育学历年真题(3)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解析】杜威的“儿童中心”教育就是解放儿童的教育,这是教育的现代转向的重要体现,是传统教育转向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
2.C【解析】批判教育学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是当代西方教育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代表人物有美国的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法国的布厄迪尔。
3.C【解析】略。
4.C【解析】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梅伊曼和拉伊。
5.B【解析】题干所述内容体现了教育的历史性。
6.B【解析】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它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7.C【解析】1912年2月,蔡元培发表了著名的教育论文《对于新教育之意见》,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思想,即: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
8.C【解析】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
9.C【解析】教育媒介是教育的基本要素之一,教育媒介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和教育材料,而教育内容主要体现在课程、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和其他形式的信息载体中,还体现在经过选择和布置的具有教育作用的环境中。
题干所述属于教育基本要素中的教育内容。
10.C【解析】“新生儿吮吸母乳”属于人类的本能行为。
11.C【解析】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
12.C【解析】人们日益认识到,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
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
教育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杠杆。
因此,现代教育具有明显的生产性。
13.C【解析】A项为文化教育学的观点;B项为“教师中心论”,属于传统教育学的观点;D 项为学科中心课程理论的观点。
故A、B、D项均不符合题意。
14.C【解析】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正向功能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负向功能指教育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15.B【解析】“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16.C【解析】根据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主要体现在生产工具的性质和科学文化的发展水平方面)以及建立在其上的生产关系的性质,把社会发展的历程划分为原始社会、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三大阶段,相应地就把教育发展的历程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原始教育、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
17.C【解析】终身教育既包括正规教育,又包括非正规教育。
18.A【解析】蔡元培在改革北京大学的教育实践中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
19.育,因而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没有培养生产工作者的任务,基本上是与生产劳动脱离的。
20.B【解析】题干所述是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观点。
21.A【解析】略。
22.C【解析】在西方教育史上,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
23.C【解析】略。
24.C【解析】赫尔巴特为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杜威为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
25.A【解析】孔子在教育对象上主张“有教无类”。
26.C【解析】洛克反对天赋观念,提出了“白板说”。
27.B【解析】教育学的学科独立是一个历史过程,所谓的学科形成时期,是指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所经历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起点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问世,终点是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发表。
即标志着教育学开始诞生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正式诞生是《普通教育学》。
28.C【解析】题干所述内容是教育全球化的典型体现。
29.B【解析】正向功能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隐性功能指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
小黑通过体验农耕生活体会到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在学习上更加刻苦,这体现的是教育的正向隐性功能。
30.D【解析】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
教育的永恒性是由教育本身的职能(教育的功能)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