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黄

大黄

大黄
概述: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
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

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

别名:将军,川军,锦纹大黄。

药性类别:暂未分类
性味与归经:苦,寒。

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功能与主治: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用于实
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

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

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

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

用于火毒疮疡。

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

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

用法与用量:3~30g,用于泻下不宜久煎。

外用适量,研
末调敷患处。

注意:孕妇慎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临床应用:
1.大黄甘遂汤(《金匮要略》)治妇人产后,水与血结于
血室,少腹满如敦状;及男女膨胀,癃闭,淋毒,小腹满痛者。

大黄12g,甘遂6g,阿胶6g,水煎顿服。

其血当下。

本方中大
黄,甘遂虽是峻猛之药,但由于所主之证并非爆发性的急症,
所以药性并不像陷胸汤,十枣汤那样凶猛。

2.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治阳虚寒结,腹痛便秘,
协下偏痛,发热,手足厥冷,舌苔白腻,脉弦紧。

大黄(9克),附子(12克),细辛(3克),水煎服。

方中大黄开闭泄结,通便攻积,为臣药。

与附子合用,大黄籍附子大热,其寒性去而走泄之性得存,荡涤胃肠,攻下寒积。

3.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少腹肿痞,疼痛拒按,小便自调,或善屈右足,牵引则痛剧,或时时发热,身汗恶寒,舌苔薄腻而黄。

现用于湿热瘀滞的急性阑尾炎,妇女急性盆腔炎,附件炎,痔漏。

大黄12g,牡丹3g,桃仁9g,瓜子12g,芒硝9g,以水煎,纳芒硝,再煮沸,顿服之。

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

方中大黄苦寒降泄,其泄火解毒,荡涤肠中热毒之力尤强,且能活血化瘀以通滞,最宜于热结瘀滞之内痈证。

为君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