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栽培技术
六、留种技术
选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品种较纯的三 年生植株,加强田间管理,于5m左右月抽 花薹时设立支架,以免被风吹断。种子成 熟极易被风吹落,应经常注意生长情况。7 月中下旬部分种子呈黑褐色时,即迅速割 回,放在通风阴湿处使其后熟,数日抖下 作种用。供春播用的种子应阴干贮藏,勿 使受潮发霉。
七、大黄储藏中的要求
•
一、形态特征
•
大黄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肉质肥大, 木质化,不分叉,呈萝卜形,有的具数个分叉, 呈牛头形。茎直立,不分枝,高90-120厘米,中 空,有纵沟和短柔毛。根生叶大,近圆形,掌状 深裂。花序圆锥形,分枝紧密,小枝向上挺直, 数枚簇生于各节。花小,数朵簇生,绿白色或浓 紫色。瘦果红色,三角形,长圆,具3个棱翅,顶 部圆形或微凹,基部心形。
•
三、生长习性
•
大黄性喜冷凉气候,耐寒,忌高温。野生于我国西 北及西南海拔2000米左右的高山区;家栽在 1400米以 上的地区。气候条件:冬季最低气温要在-10℃以上, 夏季气温不超过30℃,无霜期50-180天,年降雨量为 500-1000毫米。对土壤要求较严,一般以土层深厚、富 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壤上或砂壤上最好。在黏重酸性 的土壤栽种,造成根茎生长不良,影响产量。排水不良、 地下水位过高的地块,不宜种植。大黄忌连作,需经4 -5年后再种,宜与豆科、禾本科作物轮作,或以党参、 黄连为前作。 大黄种子容易萌发,在15-25℃的温度条件下,发芽 率可达85%以上,种子寿命为l-2年。
四、栽培技术
• 1.选地、整地 • 大黄是一种深根性植物,主根可深入土层3045厘米,选地以疏松、排水良好的砂壤山坡地为 好,前茬作物玉米、马铃薯等收获后,结合深耕 施足基肥,每亩施厩肥4000-5000千克,在贫瘠 的土壤上,还可增加施肥量。
• •
2.繁殖方法 主要用种子繁殖,也可用子芽(母株根 茎上的芽)繁殖。种子繁殖又分直播和育苗 移栽两种方法。 (1)直播 在初秋或早春进行。直播按行株 距70厘米X 60厘米穴播,穴深3厘米左右, 每穴播种5-6粒,覆土2厘米左右。每亩用种 量2-2.5千克。
•
大黄是多年生高大草本。生于山地林缘或草 坡,野生或栽培,根茎粗壮。茎直立,高2m左右, 中空,光滑无毛。基生叶大,有粗壮的肉质长柄, 约与叶片等长;叶片宽心形或近圆形,径达40cm 以上,3-7掌状深裂,每裂片常再羽状分裂,上面 流生乳头状小突起,下面有柔毛;茎生叶较小, 有短柄;托叶鞘筒状,密生短柔毛。花序大圆锥 状,顶生;花梗纤细,中下部有关节。花紫红色 或带红紫色;花被片6,长约1.5mm,成2轮;雄蕊 9;花柱3。瘦果有3棱,沿棱生翅,顶端微凹陷, 基部近心形,暗褐色,花期6-7月,果期7-8月。
4.病虫害防治
•
病害主要有根腐病、轮纹病、疮痂病、炭疽病、 霜霉病等,可采用综合防治法,实行轮作;保持 土壤排水良好;及早拔除病株烧毁,病株处的土 壤用石灰消毒;清除枯枝落叶及杂草,消灭过冬 病源;发病前或发病时用1:1:12O波尔多液喷 雾或浇灌。根腐病多在8—9月雨季发生,或在高 温多湿时发生,常在大黄收获的当年,或前一年 发生。根部顶端开始变黑腐烂,叶片同时变黄, 以至枯死。防治方法是注意排除积水,及时松土。 打薹后,用土理好打薹的伤口,或用生石灰水消 毒。发病后及早拔除病株,秋季收集枯枝叶烧毁, 减少病菌来源。 虫害主要有金龟子和蚜虫,可用化学药剂毒杀。 金龟子为害亦可在早晨捕杀或夜晚点灯诱杀成虫。 蚜虫在6-7月为害严重,可用乐果乳剂2000倍液 喷洒。
3.田间管理
•
(1)中耕除草 大黄第一年幼苗小,杂草易生,结合松 土要勤除草,在行间种植大豆、玉米,抑制杂草生长。第 二至三年,在5月上旬、7月中旬除草松土,并在根部多培 土,以促进根茎生长,同时又能防冻。 (2)施肥 大黄为喜肥植物,除施基肥外,每年还需 进行追肥2-3次。第一年6月亩追饼肥50千克,过磷酸钙 10-20千克。第二年追肥2次,分别于5月、6月在行间开 沟施入人粪尿,或过磷酸钙20-30千克,氯化钾10-20千克, 施后覆土,浇水。 (3)打薹 大黄移栽后在第3、4年的5~6月间,抽苔 开花,除留种以外,均应及时摘除花苔,以免消耗大量养 料,以利根茎发育。打薹应在晴天进行。
•
育苗第二年的4月中旬(谷雨)或8月下旬 (处暑)移栽。将苗挖出后把幼苗侧根剪去,在 整好的土地上,及时栽植,株行距各60厘米,挖 穴15-30厘米深,每穴1株,覆土,埋住芦头,压 实土壤,使根与土紧密结合。
移栽时可采取“曲根定植”,即定植时将种苗 根尖端向上弯曲呈L形,可大大降低植株的抽薹 率。 (3)子芽繁殖 在收获大黄时,将母株根茎上 萌生健壮而较大的子芽摘下种植。过小的子芽可 栽于苗床里,第二年秋天再行定植。为防止伤口 处腐烂,栽
• 大黄是多年生、多次结实的高山草本植 物,通常散生于寒冷山岳地带的林中、林 缘、灌丛或草甸中。其生育期仅有15天左 右。4月底到5月初出苗,5月中旬抽花茎。 花茎多汁有清香酸味,为产区群众所喜食。 6月中旬左右开花,7月中、下旬种子成熟 茎杆逐渐枯萎。9~10月,叶簇部分开始枯 萎至植株地上部分枯死。与此同时,根茎 周围形成越冬芽。
掌叶大黄
(葵叶大黄、北大黄、天水大黄)
唐古特大黄 (鸡爪大黄、北大黄)
药用大黄(南大黄)
大黄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 解毒等功效。 • 大黄用于中医药历史悠久,始载于《神农本 草经》,言其可以“下淤血,血闭,寒热,破症 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 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以后历代本草中 均有记载,为中国传统出口药材之一。甘肃、青 海、西藏、四川、陕西等地主产掌叶大黄和唐古 特大黄。陕西、四川、甘肃、贵州、云南、河南、 湖北等地主产药用大黄。
•
天然大黄的生长年限可达20年以上,一般生 长到3~4年后,植株开始开花,结实。唐古特大 黄则需生长到第6年开始开花,结实。
状或 被 根 状或 称 上 在 生 在 三 根 通 差“ 称 茎 优“ 为 显 林 长 自 年 茎 常 。分 为 延 良罐 “ 著 下 环 然 以 , , 一 枝 “ 长 而罐 林 延 的 境 条 上 二 年 黄 草 不 生黄 棵 长 大 有 件 植 年 生 ” 山 明 长” 黄 , 黄 着 下 株 生 的 , 黄 显 在, ” 侧 , 密 , 根 植 大 商 ” , 草商 、 根 其 切 根 茎 株 黄 品 , 侧 甸品 “ 细 根 关 茎 明 才 植 的 “ 根 的的 萝 、 茎 联 的 显 逐 株 经 牛 粗 大经 卜 少 大 。 延 增 渐 不 济 大 , 黄济 黄 , 多 生 长 大 形 形 性 黄 多 ,性 ” 被 向 长 与 , 成 成 ”, , ;
•
大黄在储存及运输中切忌潮湿,受潮易 生虫、发霉和变色。应置干燥通风处避光 保存。如发现受潮、霉变或生虫,可在阳 光下摊晒或文火烘炕,用刷子将霉刷去。 防治虫害入夏前可用硫黄、氯化钴或磷化 铝熏蒸,但用硫黄熏时时间不宜过长,以 免褪色走油、影响品质。大黄片可置石灰 缸内,密闭保存,以防潮、霉、蛀。
谢 谢!
五、采收与加工
• 通常选择生长3年以上的植物,于9—10 月地上部分枯黄时,或4—5月大黄未发芽 前釆挖,除去泥土,用磁片或碗片(勿用铁 器,以免变黑影响质量)刮去粗皮及顶芽, 按各地规格要求及大黄根茎大小,横切成 片或纵切成办,或加工成卵圆形或圆柱形, 粗根可切成适当长度的节,然后用线绳串 起,悬挂屋檐下或棚内透风处阴干,或匀 摊在熏架上以微火烘至快干时改用急火烘 至足干,或晒干。 每亩可收干货400千克 左右。
• (2)育苗移栽 • 为了节约种子和提高土地利用率,或 在春季干旱,不宜直播栽培的地区,常采 用播种育苗,移栽大田。具体方法是在整 好土地上作宽1.2米、长21米的高畦,四 边开好排水沟。横向在畦上开沟条播,行 距12厘米,深5厘米,将种子均匀撒入沟 内,覆土2-3厘米,再覆一层草。发芽出 土后揭去覆草。注意拔草,5-6月施一些 稀人粪尿追肥。过冬时10月下旬在大黄苗 行上培土3-5厘米,以防幼苗受损,第二 年移栽。
大黄栽培技术
中药里的“将军”——大黄
•
大黄是我国著名传统中药, 为蓼科大黄属植物掌叶大黄、 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的根及 根茎,被记录于中国药典,也 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药典所记 录。栽培种主要为掌叶大黄, 次为唐古特大黄和药用大黄。 大黄的原植物是多年生草本植 物,根及根茎(亦有叶及柄) 入药,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 药材称北大黄,药用大黄药材 称南大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