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媒体_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新媒体_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徐振祥(湖南理工学院,湖南岳阳414006)摘要:新媒体使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形势下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

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的传播特征与优势,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机遇与挑战,必须制定相关对策与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07)06-0064-03新媒体是指相对于书信、电话、报刊、广播、电影、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

新媒体种类很多,主要有博客/播客/维客、搜索引擎(如百度、Google)、电子邮箱、手机短信/手机彩信/手机报纸/手机广播电视、数字电视、IPTV、网络电视、虚拟社区、门户网站、简易聚合、网络文学/网络动画/网络游戏/网络杂志/网络广播、移动电视等,其中有的属于新的媒体形式,有的是新的媒体硬件、新的媒体软件和新的信息服务方式。

新媒体以其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深受大学生的关注和喜爱,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环境和良好的机遇。

但新媒体新技术的出现容易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加之社会生活节奏加快,浮躁心理蔓延,若对这些社会现象缺乏理性思考的话,就不能正确的鉴别和把握其本质。

同时,随着新媒体的影响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信息发布失控、人际关系脆弱、西方文化霸权强化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问题与挑战。

认识网络等新媒体的发展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针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思考,认真研究,探索如何利用新媒体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方法、更新教育内容、拓展教育渠道、创新教育模式,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1.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开放性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新媒体依托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而形成了巨大的网络体系,具有信息容量大、资源丰富、传输快捷和交互性强、覆盖面广、形式多元等优势,较之以往任何一种传播技术和交流工具,都有根本性跨越。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可以借助新媒体,挖掘大量、丰富的资源,吸纳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进行继承与创新;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大规模地、主动地、快速地传播正确的思想、理论与政策,而无须受制度、体制和其它繁琐程序的制约,无论是工作场合和对象、教育方式与手段还是信息获取与传播,都获得了突破性的改善,从而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崭新的、空前广阔的理论与实践平台。

2.新媒体的灵活性和快捷性有利于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长期以来,以课堂教学为主,辅助座谈、讨论、谈心、社会实践等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手段。

而在新媒体时代,手机短信、博客、网络论坛以其灵活、快捷的特点,日益成为一种崭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并显示其独特优势。

新媒体能够更为方便和快捷地发布更具个性化的信息,在最短的时间,通过文字、语言、图片或者相互交流等方式,把教育内容迅速传递给受教育者,使思想教育更直接、更深入。

通过新媒体,大学生不必按传统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到规定的场所接受教育,而可以通过手机短信、网络等新媒体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任何时间获取所需的知识和教育,极大提高了思想教育信息的传播效率。

3.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多边和平等性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双方的信任度大为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感,一直是影响和制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和质量的关键。

由于人的思想隐蔽性的客观存在,大学生一般不愿意向老师讲真话和说实情,这是当前高校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并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情感教育阻碍。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新媒体虚拟传播手段与大学生进行双向交流,消除大学生的心理戒备和隔阂,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主导者之间的信任,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007年第6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No.6,2007(总第88期)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Research(SumNo.88)收稿日期:2007-09-18基金项目: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07C19)作者简介:徐振祥(1974-),男,湖南理工学院院长办公室讲师,硕士.4.新媒体信息传播的互动性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性在网络新媒体上,层次各异的文章和图文并茂的资料使不同水平和基础的受教育者在同一时间里都有适合自己的内容选择。

受教育者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中,自由地选择浏览信息,在主动的探索和寻求新的视觉听觉内容的过程中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潜移默化和不断提升。

这种信息传播的双向互动使受教育者由消极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参与与互动交流,从而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自主性。

5.新媒体的虚拟性和匿名性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新媒体传播技术打破了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界限,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的认识方式,交往中个人的性别、年龄、相貌、种族、身份、职业等一些重要的社会特征被掩盖了,新媒体人际交流中的虚拟环境和角色,缩小了人际交往的心理距离,减少了心理防范,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只有符号的交往,这种虚拟性和匿名性可以使大学生将内心深处的孤独、苦闷、迷惘等倾诉出来,教育双方可以在通过短信、论坛、网络聊天等形式“毫无顾忌”地进行真实心态的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真正实现畅所欲言。

教育者能够通过新媒体了解受教育者最真实的想法,对于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进行组织讨论,会收到一般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不可比拟的效果。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自由传播、传播者的平民化、传媒机构的企业化、信息的虚拟化、不良信息泛滥等也会扰乱信息传播环境,造成新媒体的失范,使个人隐私的社会伦理问题、信息的管理与控制问题、强势文化的过度影响问题、现实世界虚拟化问题、舆论导向的偏颇问题等客观地存在。

新媒体的发展开辟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广阔发展前景,也给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困难与挑战。

1.新媒体信息传播的“无屏障性”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添了难度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政治、道德与法制观念的教育。

新媒体时代的校园信息化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信息传播的“时间无屏障”、“空间无屏障”和“资讯无屏障”状态,信息的发布和使用空间更加自由。

一些落后的、腐朽思想和文化甚至各种反社会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论调、资产阶级消极思想文化的渗透以及泛滥的违反社会公德的信息等利用新媒体的途径大肆传播,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

大学生从新媒体中获得信息具有不确定性和难以控制性,很多信息能给大学生思想观念和道德认知上带来深刻影响,抵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部分效果。

新媒体负面影响的存在,加大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舆论导向的难度,削弱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效果,给思想政治教育增添了难度。

2.新媒体的虚拟性和互动性容易引发大学生心理信任危机和人格障碍新媒体如手机短信、博客、网络论坛等都具有很明显的虚拟性和互动性,在新媒体空间,大学生多以匿名或者化名的方式进行交流,新媒体中的言行无法规范,真实性无法保证,甚至可以公开承认和认可交往者的虚假言论。

新媒体的人际信任危机可能会影响到大学生的现实人际交往,导致现实交往中对他人真诚性的怀疑和自身真诚性的缺乏,进而影响自己与他人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同时交往角色的虚拟和心理交流的间接性也可能使大学生去除承担任何责任的心理负担,因而可能在新媒体交流表现得异常真实和坦率。

而一旦在新媒体中经常性的表现逐渐固定下来,并与现实具有很大差异时,就会出现个体的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现象。

现实人格与虚拟人格如果频繁地转换,必然会出现心理危机,导致人格障碍。

3.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使高校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受到挑战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是全新的,挑战是全新的。

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把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变得界限模糊了,把实体的现实与创造的现实连接起来,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的认知方式。

而这种直接认知方式不知不觉的剥夺了青年学生的独立性知觉,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虚拟时空”的存在形式,使青年学生不自觉地受这一存在形式的强制性影响和被动性接受,失去理性和自我。

然而,面对新媒体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身改革的速度却远远跟不上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步伐。

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大学生和高校教师以及他们所依赖的原有教育制度环境已严重滞后,特别是在教育理念、教育政策、教育目的等方面缺乏前瞻性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对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前沿认知。

4.新媒体传播的技术复合性与信息传播的快捷性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媒体素养提出新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新媒体这一新的校园信息化平台的掌握、熟悉和运用及其创新能力与想象能力的发挥,决定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于新媒体的认识、使用和发展。

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对新生事物的认同感,使他们成为新媒体最早的接受者和使用、推广者,而教育者却往往处于信息劣势的境地,而且还存在新媒体技术意识淡薄、网络技术水平差、缺乏接受新鲜事物的敏锐性、观念更新不够等不足之处。

因此,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熟悉新媒体、更新知识、提高新媒体素养,是迎接新媒体时代挑战的必然要求。

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65第6期三、新媒体环境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分析新媒体的发展使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渠道、手段等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

面对新的媒体环境和新的教育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借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不断创新和拓展教育的渠道和空间,利用新的教育载体探索多样化有效的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开创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1.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新媒体环境中,信息的生产传播机制是一种“大众”到“小众”的传播模式,信息的选择与利用实现了个体自由化和自主化。

在新的环境中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重理论“灌输”而形成的教师主体和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实现教育角色的转换,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针对新媒体时代的特点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律与要求,帮助大学生学会认识和分析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积极鉴别纷繁复杂的信息,引导大学生积极自主参与整个教育过程,树立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与自我教育和掌握学习的观念,使师生互为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同时互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形成教育者与学生协同学习的模式,并构筑起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