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11节-全身麻醉药讲课教案
第11节-全身麻醉药讲课教案
6.神经安定镇痛术 氟哌利多及芬太尼按50:1制成的合剂静脉注射, 使患者达到意识模糊朦胧,痛觉消失,称为 神经安定镇痛术。 适用于外科小手术。如同时加用氧化亚氮及肌 松药可达到满意的外科麻醉,称为神经安定 麻醉。
2020/6/28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NMDA受体阻断剂,抑制丘脑和新皮质系统,选 择性阻断痛觉冲动的传导,兴奋脑干及边缘系统。
意识模糊,短时记忆缺失,痛觉完全消失,梦幻 和肌张力增加等。
氯胺酮麻醉时对体表的镇痛作用明显,对内脏的 镇痛作用差,但诱导期短,对呼吸影响轻微,对 心血管具有明显兴奋作用。
短时的体表小手术和烧伤清创、切痂、植皮等。
2020/6/28
作用机制 ***
吸入性麻醉药的作用机制尚未明了。 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性递质受体功能,和/
或抑制兴奋性神经递质受体功能 调节部分细胞离子通道活性。
相关受体有NMDA-R和AMPA-R,神经元烟碱 受体,以及GABAA受体通道及Na+、K+离子、 Ca2+通道等。
2020/6/28
药动学**
肺泡膜扩散而吸收入血 吸收速度受肺通气量、吸入气中药物浓度和血/气
分布系数等的影响。 最小肺泡浓度(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 MAC )在一个大气压下,能使 50%病人痛觉消失的肺泡气体中药物的浓度。 MAC越低,药物的麻醉作用越强。 血/气分布系数大的药物在血中溶解度大 ,达到血/ 气分压平衡状态较慢,故诱导期长
因麻醉较浅,主要用于诱导麻醉。若单独 应用只适用于小手术及某些外科处理。***
通过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性递质受体 功能,和/或抑制兴奋性神经递质受体功能, 以及调节部分细胞离子通道活性发挥麻醉 作用。***
2020/6/28
硫喷妥钠 thiopental sodium**
属超短时巴比妥类药物,脂溶性高,静脉注射后 几秒钟即可进入脑组织,无兴奋期。在体内迅速 重新分布,故作用维持时间短。
吸入性麻醉药脂溶性较高,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 脑组织发挥作用。脑/血分布系数大的药物易进入 脑组织,使麻醉作用增强,诱导期缩短。
202hetics)
静脉麻醉药用于麻醉,方法简便易行,麻 醉速度快,药物经静脉注射后到达脑内即 产生麻醉,故诱导期不明显。***
第11节-全身麻醉药
目前临床常用: 恩氟醚和异氟醚
麻醉诱导迅速平稳、因血中溶解度低,故诱导和 苏醒均较快,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小。肌松好。呼 吸道无明显刺激但恩氟醚强抑制呼吸。异氟醚对 呼吸抑制轻 七氟烷 麻醉诱导期短,深度易于控制,对心脏功能影响小, 不刺激呼吸道。能增强和延长非去极化肌肉松弛 药的作用。用于儿童及成人诱导麻醉和维持麻醉。
2020/6/28
第三节 复合麻醉 (combined anaethesia)
复合麻醉是指同时或先后应用两种以上的 麻醉药物或其它辅助药物,减轻病人的紧 张情绪及克服全麻药的诱导期长和骨骼肌 松弛不完全等缺点。
2020/6/28
1·麻醉前给药 如使用镇静、镇痛、抗组胺等类 药物,消除紧张恐俱情绪,并加强麻醉效果; 合用抗胆碱药可抑制呼吸道分泌和支气管痉挛
2·基础麻醉 进人手术室之前给以大剂量的催 眠药,深睡眠状态,减少麻醉药用量,使麻醉 过程平稳。
3·诱导麻醉 诱导短如硫喷妥钠,使迅速进入 外科麻醉期,以避免兴奋期各种症状。
4.低温麻醉:物理降温+氯丙嗪,使体温下降 到28~30℃,耗氧量(心脏直视手术)。
2020/6/28
5.控制性降压 短时作用的血管扩张药硝普钠或钙拮抗剂使 血压适度下降,并抬高手术部位(颅脑手术)。
起效快,降低脑血流量、代谢和耗氧量,不升高 颅内压;
抑制呼吸,镇痛作用和肌肉松弛作用弱,可诱发 喉头和支气管痉挛(用药前皮下阿托品预防)。
临床: 诱导麻醉、基础麻醉。 支气管哮喘者禁用。
2020/6/28
氯胺酮 ketamine
分离麻醉(dissociative anesthesia):意识和 感觉的分离状态称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