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虎门销烟
【教学目标】
1.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进一步激发爱国主义精神。
2.以分析林则徐和义律的矛盾冲突为人手,来理解剧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并解读出故事的主题。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理清故事情节,通过分析场景的变化及人物的神态、语言(台词)等描写方法来把握人物特点及文章的主旨。
2.难点:感受矛盾冲突在戏剧中的重要作用。
说明: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梳理出剧本的各个场景,明确林则徐和义律的矛盾焦点的产生、发展、高潮、结尾,才能充分理解该剧本体现的主旨。
同时关注人物形象的塑造,更易感受林则徐的爱国精神。
【教学过程】
【思路点拨】
戏剧的基本价值在于可演性。
以演员表演艺术为本体,对多种艺术进行吸收和融化,构成了戏剧艺术的外在形态。
所以,有条件的学校不妨以“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尝试进行表演。
尤其是第一个场景,以对话(台词)为主可操作性更强。
这样处理,相信戏剧单元的学习效果也会很不错,“表演数次,其义自现”嘛。
【练习举隅】
1.剧本的第一个场景,以对话来突出人物的矛盾冲突,很生动。
课后请学生以四人为一组进行排练,表演这一精彩片段。
2.文中的神态语言描写很精彩,请学生模仿。
要求:以班级同学为对象,试写一个反映两个人物矛盾冲突的小剧本。
3.另选剧本观看,建议选莎士比亚的作品。
反思:
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剧本是它的一种外在表现,而“戏剧冲突”则是它的主体架构。
人物性格品质的高度及深度是要用冲突来衡量和呈现的。
所以,学习本文时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从矛盾冲突入手,理解剧中人物思想行为,感受主旨,进而了解历史,陶冶情操,激发爱国热情。
同时,进一步提高他们对这一类作品的品读能力,感受戏剧的广阔天地和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