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蔬菜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一、蔬菜产业现状
(一)蔬菜生产发展历程。
XX蔬菜是从1983年历阳镇太平村“五个能人带一乡,万吨蔬菜过大江”开始初步发展。
2012年2月,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确立蔬菜产业为特色产业,并成立XX蔬菜产业发展局,蔬菜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XX蔬菜经过三十年的长足发展,不仅在全国率先摆脱了小农经济束缚,并迅速跨越了商品菜经济发展阶段,逐步形成了由生产、加工和市场贸易相互啮合的三大环节组成的较完整的产业形态。
XX还先后被认定为全国首批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级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
XX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蔬菜之乡”、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大的“菜园子”。
截止2015年年底,全县蔬菜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分别由2011年的40万亩、90万吨、16亿元,增加到43.5万亩、111万吨、22亿元,分别增长8.8%,23.3%,
37.5%。
蔬菜从业人员年人均种菜纯收入由2万元增加到2.88万元,增长44%,蔬菜产业已发展成为该县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之一。
(二)园区化进程明显加快。
近年来,在政策与资金的双重引导下,全县累计拉动社会投资6亿多元,新建规模化蔬菜标准园区41个,总面积3万多亩,基本实现了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
其中国家级蔬菜标准园9个,省级蔬菜标准园7个,市级蔬菜标准园26个,历阳现代农业示范区、善厚蔬菜种子产业示范区分别被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弘利教育)
(三)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升。
XX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先后通过省级、国家级验收,并获国家级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称号,6家园区通过GAP (良好农业规范)认证。
全县蔬菜农残抽检合格率由2011年的99.3%提高到100%,未出现一起蔬菜质量安全事故。
(四)科技支撑成效明显。
XX一直高度重视蔬菜科技创新工作,与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科院、浙江省农科院、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科院等多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推合作关系,2015年皖江蔬菜产业研究院正式
挂牌成立,XX蔬菜科技创新能力正在不断增强。
“三新”科技成果推广与应用日新月异,水肥一体化、集约化育苗等新型实用技术以及粘虫板、性诱剂、杀虫灯等绿色防控技术蔬菜生产中得到普及应用。
我县自主研发的复式日光温棚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并获市、县两级科技进步奖,有6项技术获国家新型专利。
20XX年,与省农科院园艺所合作的优质多抗辣椒系列品种选育与推广项目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二等奖;2015年,与省农科院园艺所合作研发的中小型西瓜系列专用型品种选育与应用成果获农业部中华神农科技奖二等奖。
(五)品牌创建成绩喜人。
连续成功举办了九届蔬博会、四届善厚种子产业推介会,大大提升了“XX蔬菜”和“善厚种子名镇”的知名度,全县新注册蔬菜商标36个,新增绿色食品认证45个。
20XX年,“XX辣椒”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成功登陆央视展播,2014年“XX黄金瓜”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实现了马鞍山市地理标志产品零的突破。
(六)销售渠道不断拓宽。
2000年建成的皖江蔬菜批发市场已成为我县蔬菜销售的主平台,今年刚引进总投资8亿元的浙江华农集团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即将开
工建设。
此外我县还与北京新发地、合肥周谷堆、南京众彩、杭州良渚、上海江桥等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全县规模化蔬菜园区均已建立了自已的电子商务平台,部分蔬菜生产基地在南京、马鞍山等周边大中城市设立了XX蔬菜直营店;同时还通过XX济洪蔬菜公司,与大润发、沃尔玛、麦德龙等大型跨国连锁超市建了稳定的供货关系;2015年,XX常久公司与香港百事吉公司合作成立的常久百事吉有限公司已正式注册运行,公司已签下了年销量达3万吨的速冻出口蔬菜销售订单,XX蔬菜销售渠道正在不断拓宽。
(七)全产业链逐渐形成。
目前,全县现有规模化蔬菜标准园区41家,年加工蔬菜10万吨,加工总产值近4亿元。
近年间,总投资8亿元的浙江华农集团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投资3200万元的常久百事吉速冻出口蔬菜加工项目、投资1200万元年产1500万株瓜菜种苗的蔬菜工厂育苗中心项目,投资2000万元的栋泰农业蔬菜干粉加工项目签约落户,项目支撑明显增强。
蔬菜产业已经成为我县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成为我县县域经济一张亮丽的明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化水平不高。
主要体现在:在种苗供应上,仍以农户自育为主,蔬菜集约化育苗比例很低;在产品销售和深加工上,绝大多数蔬菜都是以初级产品进入农贸市场进行鲜菜销售,蔬菜深加工量少,年加工量不到10万吨,加工率不足10%,且主要是以是传统的酱菜、淹渍菜加工为主,产品附加值不高。
(二)集约化、组织化程度不高。
截止目前,全县已建规模化蔬菜园区41个,总面积3万多亩,仅占蔬菜种植面积的7%,蔬菜生产仍以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为主。
全县已注册的蔬菜专业合作组织40多个,但真正按照合作组织模式运行的很少,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
(三)产业工人短缺。
目前全县真正在一线从事蔬菜生产的主要是50岁以上的农民,年青人基本都外出务工或经商,部分园区在蔬菜生产重点时间段,面临着找不到工人的难题,同时,年长的劳动者缺少创新精神,接受“三新”科技成果不够积极主动,新的科技成果推广缓慢。
(四)机械化水平不高。
由于受设施棚型结构限制,蔬菜机械化研发与推广难度较大,人工已成为蔬菜生产最主要成本,蔬菜生产机械化水平亟待提高。
(五)品牌效益不突出。
XX蔬菜主要是以初级产品进入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销售为主,包装贴牌少。
比如“XX辣椒”、“XX黄金瓜”虽然已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但仍然是传统的销售方式,品牌效应得不到体现。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用工业理念抓农业,重点抓住提标、扩面两个重点,做足产前、产中、产后三段论,打好规模、特色、科技、产业化“四张牌”的发展思路,按照马鞍山市现代都市农业“51051”总体布局和“6+1”推进行动要求,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强化工作举措,努力推动蔬菜产业转型升级,打造蔬菜全产业链。
努力把XX打造成长三角地区最大的绿色蔬菜供应基地,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蔬菜产品。
一是全面启动现代生态蔬菜产业化示范县创建工作,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争取全部通过创建验收。
二是调整蔬菜产业扶持政策。
对现有蔬菜产业扶持政策进行优化调整,重点向设施规模化种植、集约化育苗、蔬菜物联网建设、品牌培育、农机农艺融合和蔬菜深加工原料基地建设等重点环节和薄弱环节倾斜,补齐短板。
三是加强园区建设。
通过扩面、连线、建点的办法,重点建设历阳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善厚种业示范区,在S105线和S206线两边再建3个规模化现代蔬菜园区,并对已建园区进行升级,不但“做精”,而且“做景”,形成现代农业走廊。
在西埠、功桥建设3个千亩露地蔬菜生产基地,为蔬菜精深加工提供充足的原料。
四是加快种子产业发展。
以善厚种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扶持现有种子企业。
鼓励绿缘科技种苗公司加大投入,完善功能,提高产能;支持和帮助新源农业科技公司通过合作,新建育苗中心;保持与寿光种苗协会的联系,承接种苗企业向XX转移。
五是突出科技创新。
重点引进推广实用设施园艺机械,全面提升蔬菜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缓解园区用工难问题,节本增效。
利用正在建设的蔬菜物联网平台,推广应用“农业物联网”、“水肥一体化”等现代农业技术,发展“智慧农业”、“精准农业”。
六是加强品牌建设。
按照“XX蔬菜+品牌+生产基地”的思路,鼓励以镇为单位成立基地联合体,鼓励企业严格按照分级标准包装上市,以扩大“XX蔬菜”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