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届内蒙古包头市第九中学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理科

2017届内蒙古包头市第九中学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理科

包头市第九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理科综合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126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16 Ti 48 Fe 56 Cu64 Au 197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关于组成细胞化学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胆固醇是人体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之一B、蛋白质、糖类都是由相应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C、能独立合成蛋白质的生物,其遗传物质一定是DNAD、RNA具有储存信息、传递信息、转运氨基酸、催化等功能2、下列关于人体细胞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质基质是进行细胞代谢的重要场所B、与效应T淋巴细胞密切接触的靶细胞裂解而凋亡C、成熟红细胞经协助扩散吸收的葡萄糖可以分解成乳酸D、细胞癌变的本质是抑癌基因都突变成了原癌基因3、右图是甲、乙、丙、NAA等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模式,图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丙、NAA都是非蛋白质的有机物B、乙、丙可能代表赤霉素和生长素C、NAA引起染色体变异形成无子果实D、甲、乙在种子休眠、影响生长方面具有拮抗作用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生殖隔离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马和驴杂交所生的骡是一个新物种C、种群中不同个体之间通过生存斗争实现共同进化D、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从而决定了进化方向5、下图为体液免疫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过程都需要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参与,⑤过程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B、骨髓造血干细胞只能分化成B细胞,不能分化成T细胞C、一个浆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特异性结合D、机体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可在短时间内发生⑤反应,因为可迅速完成③过程6、实验室提供足够的脱氧核糖(D)、磷酸(P)、4种碱基(A TC G)、氢键(H)、磷酸与脱氧核糖之间的键(F)模型,分组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第一组如果用去8个D,则需要14个FB、第二组用的F与第一组相同及3个A,则需要9个HC、第三组如果用去13个H,则最多需要10个PD、若用第二组的DNA为模板,连续复制3次,需要7个C 7.化学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溶性铁盐或铝盐可用于水的净化 B.电解MgCl2溶液可制金属镁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D.航天飞机上的陶瓷防护片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8.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H2O2溶液中加入MnO2可制得O2,产生2.24L(标况)O2,转移0.4N A个电子B.SO2和CO2都属于酸性氧化物,Na2O和A12O3都属于碱性氧化物C.在氯化铵水溶液中,既存在水解平衡,又存在电离平衡D.O2在放电的条件下生成O3属于化学变化,电解质溶液导电属9. 短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主族元素R、T、Q、W、Y具有如下信息:① R、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同;② Q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R与T的核电荷数之和等于Q的核电荷数;③ W与R同主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Q与W形成的两种常见化合物中含有相同比例的阴、阳离子,属于同种晶体类型B.元素T、Q、W、Y的原子半径大小为:T<Q<Y<WC.Q与Y组成的常见物质是一种两性物质,结构中含有共价键D.由Y和T组成的物质YT是原子晶体,在电子和陶瓷工业上有广泛应用,可以直接由单质Y和T在低温下合成10.分子式为C8H8O2,分子结构中含有苯环且能够发生水解反应的有机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3种 B.5种 C.6种 D.7 种11.下述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12. 常温下,0.2 mol·L-1的一元酸HA 与等浓度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部分微粒组分及浓度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HA 为强酸B .该混合溶液pH =7.0C .该混合溶液中:c(A -)+c(Y)=c(Na +)D .图中X 表示HA ,Y 表示OH -,Z 表示H +13. 下列关于各图像的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 甲 乙 丙丁A .由甲可知:热化学方程式是H2(g) +21O2(g) = H2O(g) H=﹣241.8 kJ/molB.由乙可知:对于恒温恒容条件下的反应2NO2(g) ⇌ N2O4(g),A点为平衡状态C.由丙可知:将A、B饱和溶液分别由T1 ℃升温至T2 ℃时,溶质的质量分数B>AD. 由丁可知:同温度、同浓度的NaA溶液与NaB溶液相比,其pH 前者小于后者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的得0分。

14.自然界的电、热和磁等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的,很多物理学家为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做出了贡献。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B.欧姆发现了欧姆定律,说明了热现象和电现象之间存在联系C.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揭示了磁现象和电现象之间的联系D.焦耳发现了电流的热效应,定量得出了电能和热能之间的转换关系15.如图所示为一个质点直线运动的v-t图象,已知质点的质量为2kg,则由图象作出如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 .18s~22s 时间内,质点的位移为24mB .在整个过程中,BC 段加速度最大C .在整个过程中,E 点所表示的状态离出发点最远D .在5s~22s 时间内合外力所做的功为119J16.已知地球的质量约为火星质量的 10 倍,地球的半径约为火星半径的 2 倍,则航天器在火星表面附近绕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率约为( )A .3.5km/sB .5.0km/sC .17.7km/sD .35.2km/s17.如图所示,一夹子夹住木块,在力F 作用下向上提升,夹子和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 、M ,夹子与木块两侧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f ,若木块不滑动,力F 的最大值是( )A .2()f m M M +B .2()f m M m +C .2()()f m M m M g M +-+ D .2()()f m M m M g M+++18.如图所示,电荷q 均匀分布在半球面上,球面的半径为R ,CD 为通过半球顶点C 与球心O的轴线。

P 、Q 为CD 轴上在O 点两侧,离O 点距离相等的二点.(带电量为Q的均匀带电球壳,其内部电场强度处处为零,电势都相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P点的电势与Q点的电势相等B.P点的电场强度与Q点的电场强度相同C.带正电的微粒在O点的电势能为零D.在P点释放静止带正电的微粒(重力不计),微粒将作匀加速直线运动19.如图所示,一理想变压器原线圈可通过移动滑动触头P的位置改变接入电路的匝数,b为原线圈的中点.当P接a时,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n:1,线圈L的直流电阻不计.若原线圈接u=U m sinωt的交流电,则()A.只增大电源的频率,灯泡B变亮B.只将P由a向b滑动时,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增大C.只将变阻器R的滑片M向上滑动时,灯泡B亮度不变D.当P接a时,灯泡B20.如图所示是反映汽车从静止匀加速启动(汽车所受阻力f恒定),达到额定功率P后以额定功率运动最后做匀速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及加速度、牵引力和功率随速度变化的图象,其中正确的是()21.如图所示,相距为d的两条水平虚线L1、L2之间是方向水平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质量为m、电阻为R的正方形线圈abcd边长为L(L<d),将线圈在磁场上方高h处由静止释放,cd边刚进入磁场时速度为v0,cd边刚离开磁场时速度也为v0,则线圈穿越磁场的过程中(从cd边刚入磁场一直到ab边刚离开磁场) ( )A.感应电流做功为mgLB .感应电流做功为2mgdC .线圈的最小速度不可能为22mgR B LD第II 卷(非选择题 共174分)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22.(6分)市场上有一种新的游标卡尺,与普通游标卡尺不同,它游标尺的刻线看起就很“稀疏”,使得读数时清晰明了,方便了使用者正确读取数据。

(1)如果此游标尺的刻线是将“39mm 等分成20份”那么它的准确度是_______mm .(2)用该游标卡尺测量某一物体的厚度,如图所示,它的正确读数是_______cm .(3)某次实验中打出如图所示的纸带(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则这个加速度值a=___________m/s 2.23.(10分)图(a )是测量电源电动势E 和内阻r 的原理图.R 0=2.5Ω为定值保护电阻,电流表内阻不计,单位长度电阻r 0=0.10Ω/cm 的电阻丝ac 上标有长度刻度.图(a )(1)请根据原理图连接图(b )的实物图;(2)闭合开关S ,记录ab 的长度L 和电流表A 的示数I ;滑动b 点改变ab 的长度L ,测得6组L 和I 值,并算出对应的1I值.写出1I与L 、E 、r 、R 0、r 0的关系式1I=_________;(3)图(c )中的“×”是已标出的实验数据,请作出1I随L 变化的图线;(4)根据1I-L 图线算出电源电动势E =_____V ,内阻r =____Ω.(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24.(13分)山谷中有三块石头和一根不可伸长的轻质青藤,其示意图如下。

图中A 、B 、C 、D均为石头的边缘点,O 为青藤的固定点,h 1=1.8m ,h 2=4.0m ,x 1=4.8m ,x 2=8.0m 。

开始时,质量分别为M =10kg 和m =2kg 的大、小两只滇金丝猴分别位于左边和中间的石头上,当大猴发现小猴将受到伤害时,迅速从左边石头A 点起水平跳到中间石头,大猴抱起小猴跑到C 点,抓住青藤下端荡到右边石头上的D 点,此时速度恰好为零。

运动过程中猴子均看成质点,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g =10m/s 2。

求:图(b )A-0.6S(1)大猴从A点水平跳离时速度的最小值;(2)猴子抓住青藤荡起时的速度大小.25.(18分)如图所示,两块平行金属极板MN水平放置,板长L=1m.间距d m,两金属板间电压U MN= 1×104 V;在平行金属板右侧依次存在ABC和FGH两个全等的正三角形区域,正三角形ABC内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B,三角形的上顶点A与上金1属板M平齐,BC边与金属板平行,AB边的中点P恰好在下金属板N的右端点;正三角形FGH内存在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B,已2知A、F、G处于同一直线上.B、C、H也处于同一直线上.AF两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