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品:【全国百强校】内蒙古包头市第九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精品:【全国百强校】内蒙古包头市第九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第I卷单项选择题(共60分)1.下图(圆明园劫后遗址)昭示世人:中华民族曾经遭受列强侵略的劫难。

这场侵华战争是()A. 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B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840-1900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2.近代一外国驻华公使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

这种情形最有可能出现在哪次战争之后()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被批签署《辛丑条约》。

规定,清政府要严惩反抗外国的中国官吏,清政府沦为列强在中国的代理人。

材料信息反映了基本相同的内容。

故选B。

A、B、C项均未出现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等内容。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840-1900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辛丑条约》【名师点睛】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辛丑条约》的内容。

《辛丑条约》是进入新世纪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其中条约中有内容规定。

惩办参加义和团反帝运动的大臣,并称为首祸诸臣。

这体现了清政府此刻已经完全沦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3.在永安整顿建制时,洪秀全规定:“凡一切杀妖取城,所得金宝绸帛宝物等项,不得私藏,尽缴归天朝圣库,逆者议罪。

”这一规定在当时()A.激发了太平军作战积极性 B.激化了太平天国内部的矛盾C.使太平军具有严明的纪律 D.为太平天国的失败埋下祸根【答案】C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840-1900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名师点睛】太平天国运动分为前期和后期两部分,前期是非常有进步性的,尤其是农民阶级的特点得到充分体现,平均主义对军队的约束性和积极性都有着鼓舞作用。

但是到了后期,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暴露出来,尤其是享乐主义导致了政治的腐化、权力的争夺。

4.有学者指出:“1895 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

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引起“更深层次的思考”的根本原因是()A.民族危机的日益深重 B.器物救国迷梦的破灭C.民族文化更新能力的欠缺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对外界态度变化的转折点,更多人意识到中国的差距已经拉大,更可能造成民族危机,所以民族危机逐渐加深,A选项正确。

B选项不是根本原因;C选项错在此过程还没涉及到文化方面;D选项错在民族资产阶级此时更关注的是制度问题。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840-1900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中日战争5.1895 年台湾人民“鸣锣罢市”,发布檄文“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与这一局面的出现有关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割让台湾等地给日本,激起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A选项签订于1842年,B选项签订于1860年,D选项签订于1901年,因此本题选C选项。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840-1900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中日战争【名师点睛】本题涉及到的是侵华历史,对于复习列强的侵华史,我们要注意从政治侵略、经济侵略、文化侵略等综合分析,归纳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的史实和影响,并结合世界历史发展历史阶段特征加以综合分析和评价。

6.1906 年《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几乎所有西方大国都向驻上海的领事馆派出了司法官处理司法事务。

”出现这一情况的最初依据是()A.《南京条约》附件 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 D.《九国公约》【答案】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南京条约》及其附件7.“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直接说明了辛亥革命()A.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以来的主专制制度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D.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说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君主专制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所以答案选A选项,D说法错误,辛亥革命并未废除小农经济,所以性质还没有彻底改变; B、C两项表述正确,但材料中并未体现。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影响【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产生的积极成果内容的理解,推翻君主专制统治的清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广泛传播是辛亥革命最突出的积极革命成果,当然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进步所起的推动作用远远不止如此。

8.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

”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A.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D.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架构【答案】D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临时约法》【名师点睛】辛亥革命后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也是常考点。

1912年3月月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人民平等自由权利、三权分立等,这是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宪法。

9.1851年和1911年都是农历辛亥年,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

这两场革命运动最主要的共同点是()A.革命的目标B.革命的指导思想C.革命的力量D.革命的手段【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1851年的革命运动是太平天国运动;1911年的革命运动是辛亥革命,这两场革命分别由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因此革命的力量不同,排除了C选项。

太平天国运动的指导思想是农民的平均主义;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故B选项排除。

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起义;辛亥革命是武装斗争,D选项排除。

两者都是救亡图存运动,都是为了推翻清政府,目标一致,因此选择A选项。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目标;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的目的10.梁漱溟先生(1893-1988年)曾经回忆:“八岁这一年,英文学不成了……我们只好将《英文初阶》《英文进阶》(当时的课本)一齐烧毁。

”导致其“英文学不成”的事件最可能是()A.维新变法运动 B.提倡国货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答案】C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义和团运动【名师点睛】义和团原称义和拳,其参与者被称为"拳民",贬称则为"拳匪"。

义和拳本来与长期流行在山东、直隶(今河北省)一带的白莲教等传统民间秘密宗教有关。

客观上,义和团运动阻止了各国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野心,促进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觉醒。

11.“按欧美诸邦,是时新通商于中国,其不欲中国之扰乱固也。

故当两军相持,历年不决之际,彼等必欲有所助以冀速定。

而北京政府之腐败,久已为西人所厌惮,其属望于革命军者必加厚,亦情势之常矣。

彼时欧美诸国,右投则官军胜,左投则敌军胜,胜败之机,间不容发。

……竖子不悟,内先腐败,失交树敌,终为夷戮,不亦宜乎。

……”材料说明()A.资产阶级革命得到西方的认可B. 维新变法运动得到列强的默许C.西方列强对太平天国运动持观望态度D. 国民大革命利用北洋政府与西方的矛盾【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的“是时新通商于中国”,即鸦片战争后不久。

“两军相持”是指太平天国和清政府形成对峙的局面。

“而北京政府之腐败,久已为西人所厌惮,其属望于革命军者必加厚,亦情势之常矣”。

材料说明西方列强对太平天国运动持观望态度。

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国民大革命都不符合题意,排除A、B、D。

因此选C。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840-1900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特点12.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1~1935年处应写()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A不对,五四风雷是在1919年;抗日烽火始于1931年;CD不对,是指1927——1936年;B符合题意,开天辟地是指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渐趋成熟是指中国共产党在1935年遵义会议上走向成熟。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名师点睛】本专题内容较多,包括中国近代政治史部分的内容,与现实联系较为密切,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点。

从近年考查内容上看,侧重于鸦片战争、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的探索历程、周年大事等;从考查题型上看,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并重13.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的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体现这一目的的主要规定是实行()A.总统制 B.君主立宪制 C.共和制 D.责任内阁制【答案】D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临时约法》14.有的史学家称中国辛亥革命为英国版的“光荣革命”。

此观点的提出是基于()A.同盟会发动武装起义旨在推翻清软统治B.武昌起义导致了清政府统治的土崩瓦解C.列强以武力威协向革命政权施加了压力D.清政府和平交权实现了对袁世凯的妥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历史对分析问题的能力。

光荣革命之所以被称为光荣,就是因为它没有通过暴力的形式来进行政权的交接,而是两股力量相互妥协,因此辛亥革命也有类似的概况出现,D选项符合题意。

A选项是一种暴力革命;B选项也是暴力武装斗争;C选项是外部因素,光荣革命没有涉及。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特点【名师点睛】有人认为辛亥革命中的“溥仪逊位”是中国的“光荣革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