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的发展历史及演变简介联邦储备系统(Federal Reserve System, Fed),全称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美联储),也称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联储会),是美国的中央银行体系。
由美国国会通过1913年的《联邦储备法案》而创设,以避免再度发生类似1907年的银行危机。
美联储是私有制银行,全部股份归私人所有。
发展与演变在联邦储备局成立前,美联储的前身是国家银行,而此前还经历了第一国民银行、第二国民银行的历史,可见美联储是由国民银行演变而来的。
在美联储的历史演变中可以发现,美联储成立之初附属于财政部,直到1951年才从财政部独立出来。
一、第一国民银行(1791-1811年)原因:为了还债,方便筹款。
1811年,恰逢合众国银行营业权期满,杰斐逊派在国会中占了上风,要求关闭合众国银行。
尽管总统麦迪逊坚持续签银行许可证,国会仍不为所动。
大政府与小民众的斗争。
二、第二国民银行(1816-1836年)原因:1812年对英战争筹款的需要,缓解了战争筹款的需要,但是抢了各州银行的大量业务,引起各州银行的不满。
1836年,代表州政府利益的杰克逊上台,他以违反州权、剥削民众为由否决了国会延长第二合众国银行特许状的法律。
1845年6月8日,杰克逊总统去世。
他的墓志铭上只有一句话:“我杀死了银行”。
三、国家银行(1863-1913年)原因:为了推动银行在联邦政府注册以增加联邦财政收入美国国会于1863年通过了《国民银行法》,在财政部下设立货币监理署(OCC),主管所有国民银行的审批、监管。
允许银行向联邦政府登记注册为国民银行,同时各州自己的银行监管机构仍然自行监管所在区域的银行业务。
这就是双重银行体系的开始。
在国会的授权下,联邦政府开始向各州立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征收10%的税收,希望借此鼓励州银行转为联邦银行。
但为了防止国民银行一家独大,法案规定,国民银行不能跨州开展业务。
同时,国民银行发行银行券要以联邦债券为基础。
初步对法定储备金做了尝试,货币供给及其缺乏弹性。
还是没有统一的中央银行,州银行还是有发钞权。
并没有杜绝“夜猫银行”,各州的银行信用不高,但国家信用开始起步。
四、联邦储备局(1913年至今)原因:为了解决银行出现的“挤兑”问题,减缓经济运行动荡1907年的经济危机,J·P摩根一人解救了银行危机。
1913年12月12日,国会高票通过《联邦储备法》,至此,美联储真正开始出现。
独立性不强,机构就是财政部的傀儡。
五、大萧条时的美联储原因:错误的紧缩政策,维持高利率水平。
救市动作太过缓慢,将近10000家银行关门倒闭。
1933,美国抛弃金本位制,美联储立即实行宽松政策,向市场释放流动性。
1934年通过存款保险法,阻止银行的关门潮。
二战期间,成为财政部的工具,维持超低利率。
六、战后的美联储原因:第三任主席马丁通过1951年协议,让美联储从财政部中独立出来。
1979年,沃尔克出任美联储主席,坚决捍卫美联储的独立性,顶住巨大的政治压力,将利率由10.5%提高至20%的历史高位,成功遏制了通货膨胀。
1987年,格林斯潘出任美联储主席,长达数十年实行低利率政策,这一时期美国经济保持了高增长和低通胀的局面,但其长达多年的低利率政策也被人归咎为08年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
2006年,伯南克出任美联储主席。
七、不断发展的美联储原因:为了刺激经济复苏和就业市场2012年9月13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为刺激经济复苏和就业市场改善,将进行新一轮资产购买计划,决定每月购买4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但未说明总购买规模和执行期限。
同时,美联储将继续执行卖出短期国债、买入长期国债的"扭转操作",并继续把到期的机构债券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本金进行再投资,将零至0.25%的超低联邦基金利率指引延长至2015年年中。
2014年10月29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结束资产购买计划,这标志着美国长达6年之久的量化宽松政策(QE)将画上句号。
量化宽松通过压低长期利率刺激信贷,推高了房价和股价,由此产生的财富效应提振了居民消费。
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对美国经济复苏功不可没。
然而,量化宽松让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从金融危机前的8000多亿美元膨胀到破纪录的4万多亿美元,而且QE还埋下了资产泡沫的隐忧,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加大了全球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
随着量化宽松结束,加息将成为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下一个重要步骤。
组织构成一、组织结构美联储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美联储委员会美联储委员会由7名委员组成,其成员由美国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
为了防止总统操控美联储,委员任期长达14年,且原则上不允许连任。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联储委员经常在任期满之前就自动辞职,并由总统再次提名、参议院批准而获得实际连任。
美联储委员会的7名委员中,由总统任命一名生席,主席任期4年,可以连任。
一旦某届主席被免职,他必须同时退出七人委员会,这样规定是为了避免前任主席出于政治考量或私人利益而凭借自已在美联储中的影响力架空新任主席。
2.联储银行美联储共有12个大区联储银行分布在波士领、纽约、费城、克利夫兰、里士满亚特兰大、芝加哥、圣-路易斯、明尼阿波利斯、堪萨斯城、达拉斯及旧金山。
这12个联储银行共有25个分行分布在其他25个城市。
每个联储银行都独自以公司的形式存在,并且有9名董事,这些董事在美联储量事局的监管下监管联储银行的运作。
并批准联储银行总裁和第一副总裁的工资。
联储银行9名董事中有3名A类董事、3名B类董事和3名C类董事。
A 类董事代表银行界,B类董事由所有会员银行选举出,c类董事(包括董事会主席和副主席)则由美联储董事局任命。
B类董事和C类董事代表着联储银行所在区的农业、商业、工业、劳工界和服务业,但不能是某一商业银行的官员、董事或职员。
C类董事不能是商业银行的股东。
联储银行的分支银行一般有5名或7名董事,他们大多数由所属联储银行的董事会任命,其余则由美联储董事局任命。
3.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每年在首府华盛顿召开8次会议。
共有12名成员,其中7名是联邦董事局的董事,加上5名联储银行的总裁,其中联储纽约银行的总裁始终是其成员,其他四名按年任期轮沈由其他11家联储银行的总裁来做。
但所有12家联储银行的总裁都参加每一次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会议。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职责是指导公开市场操作,这是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4.联邦顾问委员会向美联储提出建议,并向受美联储政策景响的各种团体提供参考信息。
联邦顾问委员会每年至少要就经济和银行等问题与关联储量事局召开四次会议。
并要适时对各种经济、金融等同题向联储银行提出顾问建议。
二、历任主席首任主席:马瑞纳·伊寇斯(Marriner Eccles)任期为1934--1948年。
他协助罗斯福带领美国人民渡过大萧条时期,主持制定了《美国银行法》,重振了美国银行体系的信心,加强了联储会制定并且实施货币政策的权力。
第二任主席:托马斯·麦克凯(Thomas McCabe)任期为1948--1951年。
作为联储会主席,人们对他的政绩评价不太高,尤其在联储会抗衡财政部压力的问题上,麦克凯被视为过于软弱。
第三任主席:小威廉·迈克切斯内·马丁(William McChesney Martini Jr.)任期为1951--1970年。
连任五届美联储主席,美联储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主席。
威廉迈克切斯内马丁以预测之谨慎一甚至过分谨慎著称。
伯恩斯的“经济周期”理论,影响尤为深远。
但也有不少人认为他是“当代最政治化的”一位联储会主席,过于听命于华盛顿的政治需要。
第五任主席:威廉·米勒(G.William Miller)任期为1978--1979年。
美联储历史上任期最短的主席(只干了一年半),曾被格林斯潘讽刺为一个“圈外人”。
也有人称之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最无能的”一位美联储会主席。
第六任主席:保罗·沃尔克( Paul A.Volcker)任期为1979--1987年。
长期供职于与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在美国乃至世界经济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第七任主席: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任期为1987--2006年。
许多人认为他是美国国家经济政策的权威和决定性人物,比如他决定美国政府对通货膨胀的态度。
他导引导下的美国经济经历过两次衰退、一次股市泡沫和一次历史上最长的增长期。
第八任主席:本·伯南克(Ben Shalom Bernanke)本·伯南克任期为2006年至2014年。
伯南克是宏观经济学家,主要研究方向是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史。
2009年,因为在带领美国度过大萧条以来最恶劣的经济危机中的突出表现,伯南克被《时代杂志》评选为年度风云人物。
第九任主席:珍妮特·耶伦(Janet L.Yellen)耶伦任期为2014年至2018年。
耶伦是美联储百年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掌门人,也成为了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保罗·沃尔克之后的首位民主党背景的美联储主席。
在耶伦任职间,每月美国的就业岗位超过20万个,失业率从6.6%下降4.3%,而美国的利率也比2014年3月期间下降了1个百分点。
同时核心通货膨胀率一直远低于美联储2%的目标。
第十任主席:杰罗姆·鲍威尔(Jerome Powell)鲍威尔被认为是一位立场温和的共和党人,与华尔街大佬和华盛顿政客的关系都不错,被视为是美联储主席“最安全”的人选。
与各组织的关系一、与联邦政府美联储和美国联邦政府是两个平级的机构,它们的权力都来自于国会,也同样受国会的监督。
作为美国的央行与其他国家的央行完全不一样,为了防止联邦政府对美联储的控制,美联储由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联邦储备局和分散在美全国的12个地方储备银行组成,并且此12个地方储备银行是非营利非官方的私人机构。
二、与州中央银行州中央银行是美联储的分支机构,是美国中央银行体系的一部分,其的设立是为了保持美联储的独立性,更好的发挥美联储的作用,其性质是非营利非官方的私人机构。
经济地位美联储处于全球货币、金融市场的核心地位,掌管着国际货币的霸主——美元的发行。
美联储通过货币政策对美元进行调控,影响各国与美元间的汇率,从而改变国际收支,从而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