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再贴现业务概述
(1)规定再贴现票据的类型; ①再贴现的商业汇票,应以真实、合法的商品交易
为基础。②申请再贴现日至票据到期日,一般最长不 超过4个月。
(2)规定再贴现业务的对象; 再贴现的对象是在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开立
存款帐户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对 非银行金融机构再贴现,须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
2.当中央银行把再贴现率定在一个特定水平时,市 场利率与再贴现率中间的利差将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 发生较大的波动。
3.调整再贴现率的宣示效应是相对的,有时并不能 准确反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取向。
4.调整再贴现率,通常不能改变利率的结构,只能 影响利率水平。
5.再贴现政策缺乏弹性。
1.再贴现率的升降会影响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 的准备金和资金成本,从而影响它们的贷款量和货币 供给量。
2.再贴现政策对调整信贷结构有一定效果。
3.再贴现率的升降可产生货币政策变动方向和力度 的告示作用,从而影响公众预期。
4.防止金融恐慌。
(三)再贴现政策的作用机制
❖紧缩性货币政策 提高再贴现率→融资成本增加→提高贷款利率→
市场利率提升→借款需求降低→货币供应量减少 。
❖扩张性货币政策 降低再贴现率→刺激借款积极性→增加货币供
应量
(四)再贴现政策的优缺点
❖ 优点: 1.中央银行可利用它来履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责。 2.再贴现化,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
❖ 缺点:
1.央行处于被动地位。
中国人民银行再贴现政策
(一)再贴现政策的涵义 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改变再贴现率的办法,
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从中央银行获得的再贴现 贷款和持有超额准备的成本,达到增加或减少货币 供应量、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 再贴现政策的主要内容 (1)规定再贴现票据的类型; (2)规定再贴现业务的对象; (3)确定并调整再贴现率; (4)对再贴现业务的管理。
(3)确定并调整再贴现率;
根据国家的信贷政策所规定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着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向。
——官定利率
不定期公布再贴现优先支持的行业、企业和产品目 录。
(4)对再贴现业务的管理 ➢ 授权窗口 ➢ 转授权窗口
根据金融宏观调控的需要适时调增或调减各授权 窗口的再贴现限额。
中国人民银行对各授权窗口的再贴现操作效果实行 量化考核:
➢ 总量比例:按发生额计算,再贴现与贴现、商业汇 票三者之比不高于1:2:4。
➢ 期限比例:累计三个月以内(含三个月)的再贴现 不低于再贴现总量的70%。
➢ 投向比例:对国家重点产业、行业和产品的再贴现 不低于再贴现总量的70%;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 再贴现不低于再贴现总量的80%。
(二)再贴现政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