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经济史

世界经济史

1、简述1000—1820年经济的西欧收入在1000年左右处于最低点。

其水平显著低于其在公元一世纪时的水平,也低于同时期的中国、印度以及东亚西亚的其他地区的水平。

11世纪是西欧经济开始上升的转折点。

它以缓慢步伐前进,但到了1820年,它的实际收入已经三倍于其起点水平。

经济领先的地区和特征发生了变化。

1000-1500年,威尼斯开拓了沿商之路至黑海港口之间的贸易,促进了国际贸易和资本运动的发展。

葡萄牙和西班牙开辟了通往美洲和亚洲的贸易通道。

在14世纪时,西欧在人均收入方面超过了作为亚洲领先经济的中国。

英国从1500到1700人均收入几乎翻了一倍,而同期的法国和德国的人均收入只增长了三分之一,意大利几乎没有增长。

1700-1820年英国上升为霸权国,英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西欧对北美自然资源的掠夺,欧洲人口以及技术和组织方式的引进,给18世纪以来西方经济的上升拓展了新的巨大空间。

到19世纪末,美国已成为世界经济的领先者。

日本是亚洲正常状态的一个例外。

在17、18和19世纪的前半叶,它的人均收入赶上并超过了中国。

1868年的明治维新涉及了大量旨在追赶西方的制度变化。

到了20世纪80年代,在收入方面它已实现了这一目标,但在生产率方面它仍然落后于西方。

拉丁美洲的殖民占领与北美洲有些相似但伊比利亚的制度比起北美的制度较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相比之下,拉丁美洲有更多的土著人囗他们被作为下层阶级对待,无权得到土地和享有教育。

独立之后的社会秩序也没有多大改变。

从长期来看,它的人均收入增长速度要慢于北美,但超过了亚洲或非洲。

非洲在1820年时的人均收入要低于其在公元一世纪的水平。

从那以后它的人均收入水平增长比其他任何地区都要慢到1998年,它的收入水平仅比西欧1820年时的水平略高—些。

它目前的人口增长比任何其他地区都要快,其速度是西欧的8倍。

在公元9—13世纪之间,中国出现现了经济重心的转移,在8世纪时3/4的人口居住在中国北部,其主要的农作物为为小麦和谷子。

到了13世纪末3/4的人口居住在长江以南,以种植水稻为为生。

这一转变大约使人均收入提高了1/3。

在18世纪中国经历了特别大的人口扩张,同时出现了最引人注目的外延式经济增长。

2简述1820——1950年世界经济发展状况答:1820-1870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缓慢时期和初始阶段,当时经济发展的动力几乎主要来自欧洲国家和一些西方衍生国。

1820年开始,世界经济处在工业革命时代。

英国是最早出现工业革命的国家。

技术进步在生产中的应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在 1820 -1913 年间,英国的人均收入增长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快.这一时期也是欧洲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纪元。

以德国和美国为代表的其他一些国家从 1870 年也先后实现了工业革命。

日本和澳大利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也先后完成了工业化过程。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以现代工业为主的国家和以传统农业经济为主的国家构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1720 年~1913 年世界贸易增长率和世界工业增长率基本上是同步增长。

国际贸易作为商品销售和资本积累的方式,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工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

由于工业化彻底改变了各国和世界的自然经济结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变成了人类经济活动中的必要组成部分。

工业革命后国际贸易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各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也获得了快速的增长。

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世界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

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美德后来居上,英法相对落后发展缓慢,日本开始崛起,俄国有所发展。

1913 年到 1945 年期间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还出现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二次世界大战和 30 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给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带来沉重的打击。

战争和经济危机不仅对世界生产力造成巨大破坏,同时破坏了原有的国际经济关系。

这个时期的经济萧条、货币竞相贬值、外汇管制和贸易管制严重地影响了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不断萎缩,世界经济增长也不断下降。

3简述1950年到2015年世界经济的发展答: 20世纪50-60年代末,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都投入到了战后的经济复苏的建设中,并且建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世界银行,这俩个组织的建立使得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金融的联系更为密切,也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快速发展。

1945年起美国开始向日本提供财政支持,协助日本重建战后经济,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其在60年代中期回复到了战前的经济水平。

中国在建国初期经济开始发展,但由于在50年代后期大跃进以及文革的影响,使得中国经济一直处于停滞的状态,20世纪70年代时,由于石油价格的上涨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奔溃,美国的经济呈现出滞胀状态,经济开始有些衰退,于此同时的欧洲,人口增长缓慢以及失业人数的大幅上升使其经济增速放缓。

日本经济陷入混乱,其经济出现了负增长,并且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

在80年代中后期由于日本股票价格与土地价格的持续大幅上升,使得日本呈现出泡沫经济。

进入1990年后,资产价格大幅下跌,泡沫经济崩溃。

自2002年起,在外需的提振下,经济景气出现好转。

20世纪90年代,美国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和运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使其经济飞速发展。

欧洲通过联合建立了欧盟并推动了欧洲经济的整体发展。

自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的经济才焕发活力,通过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对外贸易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蓬勃发展,但在2008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9年欧洲的次贷危机使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

不过随着各国经济的改革和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使得世界大部分国家的经济朝着信息化、健康化、稳增长方向发展。

总而言之,二战后世界经济都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虽然在发展中遇到了一些挑战,但世界经济的总量在不断地增长。

4、1—1500年西欧经济兴衰,并分析原因1—10世纪西欧经济衰落,西欧收入在1000年左右处于最低点,低于同时期的中国、印度以及东亚西亚的其他地区的水平。

在公元1000——1500年期间.西欧的人口增长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都要快。

其中北部国家人口增长又明显快于那些靠近地中海的国家,城镇人口的比率增长充分表明制造业和商业活动的扩张。

11世纪是西欧经济开始上升的转折点。

原因:1—10世纪期间欧洲衰落,首先一个庞大的、有凝聚力的政治实体崩溃且再没有复活起来,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破碎的、脆弱的和不稳定的政体,其二,自给自足相对封闭愚昧无知的乡村社会,那里的封建名流以隶属农民上缴的实物为收入,其三,西欧与北非之间的贸易联系逐渐消失。

在许多地区尤其在荷兰,德国北部和波罗的海沿岸农村定居地的扩大,二是逐步采用的新技术的提高了土地的生产率。

从两季轮作转变为三季轮作体系也保障了食物的供给,减少了饥荒的发生,在食物生产出现一定程度的区域专业化迹象,国际贸易的发展。

对水和风车的利用的提高,为工业加工新兴工业增加了动力。

纺织品的发展,采掘和冶金等技术改进有助于欧洲武器等改进和发展。

船舶和航海技术的改进是贸易增长的基础。

金融,会计和海运保险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大学的建立和发展使知识分子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在此期间,政治秩序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曾经攻打过英格兰,低地国家,诺曼底,并深入俄罗斯的那些斯堪的纳维亚入侵者最终变成了商人,并在斯堪的纳维亚,英格兰,诺曼底和西西里建立了有效的管理制度。

一个民族国家体系开始展露头角,曾是中世纪特征的政治权利分割得到了遏制。

在15世纪后,欧洲航海者开始开辟新航路,并且发现了新大路,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的发展,从而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

世界从分散走向融合,逐步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资本主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5、简述1400-1820年葡萄牙经济的兴衰及对世界经济影响并分析原因发展:葡萄牙的船队相继于1434年和1445年到达非洲开始进行殖民政策,以攫取其在蔗糖和酒类生产上的利益,尤其是来自几内亚的黄金更大大刺激了葡萄牙的商业能力。

葡萄牙航海家在王室的支持下开始航海大发现,推进了海外殖民统治。

对荷兰等国家进行了战争,摄取了一定的权益。

在巴西积存了来自大量的黄金、宝石、甘蔗、咖啡和谷物等,在非洲进行了黑人奴隶的贸易,凭借经济上的优势特别是海上贸易优势逐渐发展。

这些都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一度使得葡萄牙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富有的国家。

衰落:“三王之役”以葡萄牙人的惨败而告终。

1580年,西班牙兼并了葡萄牙。

到1640年,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发生大地震,整个城市毁于一旦。

1665年,刚果宣布推翻葡萄牙人的统治而成为一个民族独立国家。

19世纪初,法国拿破仑的军队和西班牙的军队进占葡萄牙,葡萄牙在世界的经济优势地位也被许多国家超越。

2.影响:积极:从世界角度看,葡萄牙的经济扩张与发展是世界殖民统治时期的一部分,是世界发展进程的组成部分。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世界的融合,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交往,为地区经济联系、物质技术传播有推动作用。

消极:对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产生了恶劣影响。

在资本原始积累累积的过程中,伴随的是被殖民地区的生产力生产结构的破坏,不利于世界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

原因兴起原因;葡萄牙的迅速崛起与其海权的强大即海洋实力的增强有决定性的联系。

1、相对稳定的国内环境使得葡萄牙国内得以开展船只的生产、航海技术的研究以及航海工具的改进等的工作。

2、葡萄牙统治者往往具有较强的海权意识,其中以亨利王子为比较典型。

在亨利的关注下,葡萄牙的航海事业不断发展。

3、视野开放、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航海技术,注重海洋、航海科学技术的教育工作,为葡萄牙海洋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人才支撑。

4、民众追求刺激、冒险的性格和传播基督教的热情。

5、路上商路的封闭,欧洲的商人和贵族都希望寻找一条从欧洲直达东方进行贸易的新航路。

葡萄牙人也加入了这一队伍当中。

6、葡萄牙国内资源严重溃泛、土地贫瘠,因此为了生存,其不得不利用既有的海洋条件。

衰落原因:1、国家制度的落后。

葡萄牙国内封建势力非常强大,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压制了资本主义得以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

2、片面发展对外贸易,忽视了本国工商业的发展。

当海上霸权丧失之后,国家便会很快走向衰落。

3、统治阶级未将因远洋贸易获得的巨额资产用于进一步发展当中,相反其大部分用于商业消费6、简述1400—1820年荷兰经济的兴衰以及它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自16世纪荷兰建立了独立的共和国后其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到了17世纪时,它一跃成为了欧洲最富裕的国家。

但在18世纪时,它却落后于同时期的英国和法国其经济走向衰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