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来源:中师教育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通过观察与水有关的光现象,让学生用类比的方法整理有关实
验信息,认识水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通过模拟彩虹实验,让学生知道水珠可以分解阳光。 3.能在教材引领下完成观察与水有关的光现象实验,清晰地描述
实验过程,尝试初步推测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把本组实验方法与其他组交流,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2.细致的观察,客观的记录。 科学知识 1.初步了解天上的彩虹是阳光射向空中的小水珠后形成的。 2.知道水能像镜子一样反光,也能像玻璃一样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教学准备 与水有关的光现象的图片或影像资料、美发用或杀虫用喷雾器、
之旅。 (二)思考讨论,活动探究
1.光的来源 (1)提问:哪些物体会发光呢?各小组轮流发言,教师把发光的物体的名称写在黑板上。 (太阳、月亮、电灯、火、蜡烛、镜子、萤火虫等。) (2)提问:这些都是光源吗,例如月亮,例如镜子它们真的会发光吗?学生有人回答不是, 这是光的反射造成的。教师予以鼓励的评价,课外知识真多,真棒! (3)谈话:这些能够发光的物体,我们就叫做光源。(板书)其实老师还能举出很多例子, 我们看书上的图片,还有什么物体可以发光?(水母、乌贼、海胆) 2.活动:分一分 (1)谈话并提问: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光源,那么我们该如何分类?引导学生进行分类。 将结果填写在课本上。 学生填写完毕后,进行谈话。我们把太阳、星星这样的光源叫做自然光源。那么对于水 母、乌贼、海胆、萤火虫,大家打算叫它们什么光源呢? 学生回答。(动物光源、生物光源)板书。 那么对于蜡烛、电灯这样的光源,我们起个什么名字好呢? 学生回答。(人造光源) 谈话:哦,是这样,因为蜡烛和电灯都是人创造出来的,而不是自然中有的,我们人类 可真厉害。板书:人造光源。 (2)教师提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同学,用其他的方式,分一分这些光源呢? 学生简单讨论两分钟,小组代表发言。(按亮度分,按发光物体的大小分,按发出光的 颜色分等)对于不同的分类方式,老师予以引导和表扬。 3.活动:猜一猜,看一看,说一说 (1)提问:夜晚我们打开电灯,房间被照亮,光是怎么照亮整个房间的?学生试着写出猜 测。
5.提问:你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彩虹”现象吗? 五.阅读指南车信箱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授课教师: 李明先
教 学 目 标
教学 重难点 教学准

1.知道物距、像距的概念。
知识与技能
2.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学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的操作技能。
过程与方法
1. 学会用控制变量法设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方案,会根据方 2.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对探究结果进行交流、评价的能
不透明水盆、滴管、胶纸或玻璃片、手电筒、投影机、白纸、小剪刀、 玻璃烧杯等。
一.教学导入 1.观察教材中的四幅插图:反射、折射、色散…… 2.列举看到过的类似的与水有关的光现象,谈谈教材中图片中的 光现象和自己列举光现象分别说明水对光可以产生什么作用
3.质疑:在水中为什么可看到月亮? 天上的彩虹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放大镜也可能用水来制作吗? …… 二.活动 水放大镜 1.准备材料:滴管、水。 2.学生实验。 3.交流、评价:比一比,谁的放大镜效果更好。 4.齐读小指南车卡通人的话。 三.活动 水中的小石子 1.把小石子放在盆子中眼睛刚好看不到的位置,保持眼睛的位置 不动,逐渐往盆中加水。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3.分析: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四.活动 人造彩虹 1.过渡:天上的彩虹在我们的心中是既美丽又神秘,如果我们能用 一定的方法把彩虹造出来,那将是多么愉快的事! 2.三棱镜可以分解阳光,那么水是否也可以?我们可以做一个水三 棱镜来研究。 3.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用水三棱镜(或水杯、水球)完成光的色散实 验。 4.介绍人造彩虹的简单制造方法,再让学生去实验。
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光的来源和传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实例理解光源概念,并能对不同光源进行分类。能在自主探究和老师的引导中,得
出“光是沿直线传播”这一科学认识。 2.过程与方法 在猜想和实验的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描述的方法进行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探究学习,体会实验在进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乐于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描述、猜测、动手探究,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这一结论。 难点:能根据自己的猜测假设,尝试动手探究并作出解释。 三、教学准备 视频、带有小孔的纸板、手电筒、夹子、蜡烛、纸屏、实验报告。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1.活动:看一看。 (多媒体播放视频,半分钟)夜晚中的城市,五光十色,灯火通明。 教师提问:大家看完之后有什么感受?学生思考回答(美、亮)。 教师提问:大家觉得最美的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灯光)。 教师提问:如果没有了光,那么会怎样?学生思考回答(什么都看不见)。 没有了光,我们的世界就会一片黑暗,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走进光的世界,进行一次奇妙
(2)引导学生思考,可以如何证明猜测呢?学生思考后,讨论两分钟,讨论结束后发言, 描述实验方法。
(3)8 人一小组,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带有小孔的纸板和手电筒,按照课本中活动 3 的方 式进行摆放。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打开手电筒,是否可以透过几个纸板的小孔看到光?
(4)准备蜡烛、纸板、纸屏,按照课本的拓展活动在讲台上进行摆放,进行演示实验。 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观察,每次 6-8 人。
(5)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并试着作出解释。 (三)巩固提高,拓展延伸
1.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包括猜想、现象、解释等。 2.小组讨论,学生评价: (1)实验结果。 (2)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还有没有其他的探索光的传播方式的思路。 (四)总结评价 1.师生共同小结:光源、光源分类、光的传播方式、实验是验证猜测的很好的方式,合 适的实验可以帮助我们得到结论。 2.整理 请各小组的同学整理好课桌,准备下课。 五、板书设计 光的来源和传播 一、发光的物体 二、光源的分类 三、光是怎么传播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