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数学下册《平移和旋转》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下册《平移和旋转》说课稿

第三单元《平移和旋转》说课稿
执教教师:季铃娜时间:2012年3月6日
一、说教学内容:
本堂课的教材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

主要内容是教材的第24—26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4题。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想象等数学活动过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
(2)能再方格纸上按要求将图:形进行平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练习生活经验,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说教学重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按指定的方向个格子数进行平移。

四、说教学过程:
(一)设疑引入:通过教师的实验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为认识平移和旋转的教学做好准备。

(二)探究方法:
(1)播放一段介绍“上海音乐厅平移工程”的新闻,使学生从感观上获得直接的经验。

(2)课件播放日常生活里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列举的火车、电梯、缆车的运动和风扇、螺旋桨、钟摆的运动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他们能根据画面想像出实际状态。

教材通过这些物体的运动,让学生初步体会生活里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很普遍,具有对物体平移、旋转的感性认识。

平移和旋转教材没有下定义,也没有用语言描述,只要求学生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这些运动有什么相同点,通过观察、想像、比较等学习活动初步感受平移和旋转。

“想想做做”第1题要求学生凭借初步的感受判断九幅图中各个物体的运动是平移还是旋转。

第2题到生活中去寻找平移和旋转。

这两道题既帮助学生充实感知材料,又引导
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现象。

第3题要求学生用手势表示平移或旋转,让他们用动作表达、交流自己对这两种运动的认识,也是对众多现实的平移、旋转现象的初步概括。

可见,教材在安排平移、旋转的教学活动时,充分考虑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有层次地逐渐递进。

(三)体验新知:第二道例题及“试一试”有两个教学任务:一是认识平面图形的平移,二是学会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

例题的重点是观察图形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用定性描述和定量刻画相结合的方式描述图形的平移。

“试一试”则按要求平移图形,体会图形的运动。

例题和“试一试”是连贯的,“试一试”比例题更有挑战性。

学生初次观察图形在方格纸上是怎样平移的,会有一些困难。

教学时应就“小房图向右平移了6格”是怎样看出来的,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自己找到观察的方法。

如可以看小房图屋顶尖那一个点,可以看小房图的某一条边。

学生观察小房图平移的格数,各人选择了各自的着眼点。

虽然这些着眼点各不相同,但结论都一样,即小房图平移了6格。

通过交流,他们能看到小房图的所有点、所有面、所有线都朝相同方向移动相同距离。

这样,学生对平移的感受又深入了一步。

所以,这些方法不应是教师告诉他们的,应是学生自己发现并体会的。

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稍难一些,教材安排“试一试”让学生自己研究。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然后交流画的方法和思考。

平移图形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先平移图形的各个顶点,然后依次联结顶点围成图形。

另一种是把图形的各条边逐一平移。

平移图形的方法仍然应是学生的思考、探索、交流、选择,尽量避免被动的接受学习。

让学生平移的图形要简单些。

最后,通过想想做做第四题,进行及时巩固,深化认识。

五、说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