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型课题结题报告

微型课题结题报告

微型课题结题报告篇一:微型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西充县车龙初中:斯正强一、课题基本信息二、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背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

近年来,英语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信息化和多元化的社会使人们更加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

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它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与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已成为社会的迫切需求。

客观反思我校英语教学,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学生开口难、难开口,随着年级的增高,听说能力没有明显的进步和发展,结果出现了许多“口语障碍”的学生,这势必会让学生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不利于学生英语成绩提高。

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实现知识、技能向能力的转化,我们提出了《初中学生英语口语训练的方法研究》课题的研究。

三、课题界定:愉快教学法,简单地说就是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有课堂教学和愉快教学法两重性质。

师生互动是上课时老师为增加课堂气氛常用的一种方式,师生互动的目的在于让同学与教师合作完成某个事情,从而调动学生思维。

在英语教学中采用愉快教学、师生互动法教学利于创设真实英语教学情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四、研究的内容、目标:(一)、研究内容:1、我校1至3年级46名寄宿生同学的生活、学习管理。

2、不同年级、班级的46名同学在4至9年级上早晚自习时,如何让他们愉快地渡过这段时间。

3、在宿舍安排上,如何让他们安全且休息好,又不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二)、研究目标:1、通过研究,让这些孩子能安全愉快地生活,从而形成一套适合我校低年级寄宿学生全面的管理方法和策略。

2、将有效地管理方法系统化,最后用于实践管理中。

五、本课题采取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通过设计各种活动,如室外体育活动、室内棋牌等活动。

在活动中反思总结,再实践从而找到科学的管理方法。

六、本课题研究步骤:1、课题起始阶段(XX年3月)确定课题名称,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写好课题审批表组织课题论证,写好研究计划。

2、课题准备阶段(XX年4月)课题组成员会议、商讨活动的开展,拟定阶段方案。

3、课题实施阶段(XX年5月至11月)5月:摸清这46个同学的基本情况,如所在年级、班级、家庭住址、家长电话,是否有哥哥、姐姐在校读书及班级、姓名。

(田信飞、雷诗猛)6、7月:对这46个同学早晚自习跟踪管理,计一些活动:6月份用室外体育活动来渡过早自习(张忠治)7月份用室内棋牌等活动来渡过早晚自习(雷诗猛)。

8月:总结经验方法,整理成册。

(张忠治、雷诗猛、田信飞)9至11月:按整理的方法实施管理,并总结得与失。

(张忠治、雷诗猛、田信飞)4、课题结题阶段(XX年12月)(1)、形成有效的管理方法,并整理、筛选研究资料,装订成册。

(2)、完成结题报告等研究任务。

(张忠治、雷诗猛、田信飞)七、研究过程:首先,由田信飞和雷诗猛老师摸清这46个同学的基本情况,如所在年级、班级、家庭住址、家长电话,是否有哥哥、姐姐在校读书及班级、姓名。

并造好花名册。

接着对这46个同学早晚自习跟踪管理,计一些活动如室外体育活动来渡过早自习,室内棋牌等活动来渡过早晚自习。

丰富了这些同学的课余生活,让这些低年级寄宿生感受到了家的温馨,体会到了学习和生活的乐趣。

通过对我校这46名低年级寄宿生的跟踪管理及研究,我们形成了一系列的低年级寄宿生的管理方法。

八、研究反思与总结(一)虽然在本次微型课题的研究我们小组成员都付出了各自辛勤的汗水,如田信飞校长一直以来查阅各种资料进行科学的理论指导。

但由于自身理论体系结构的缺失,我们没有形成很有价值的学术论文。

因此,本次微型课题的研究并不是完美的。

(二)我们制定的调查问卷还有不足,一方面没有足够的相关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支持,另一方面我们旨在有针对性地对小学低年级寄宿生管理作出尝试,而不可避免地在其他方面存在很多的不足。

但我们相信,微型课题研究之路还是非常有前景的。

(三)本次微型课题研究制定了比较有操作性和可行性的实施方案,但这一方案应该处于不断地更新的过程。

今后,我们将继续完善这一理论。

以期能够对低年级寄宿生提供更有效地指导和帮助。

最后,我们小组各成员由衷地感谢各位领导的真诚的关怀和大力的支持。

XX年12月11日篇二:微型课题结题报告案例微型课题结题报告案例《引导低年级学生学会倾听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一)问题现象开学第一天,我走进教室,教室里黑压压的一片,人头攒动,噪声一片,60个孩子,我面对的是六十个来自不同家庭,性格各异,刚刚迈入小学的孩子。

这些孩子都挺爱说,讲起故事来有声有色,可最让我头疼的是:一张张小嘴像小鸟一样,总爱唧唧喳喳说个不停。

你瞧,当我站在讲台上讲解重要内容时,总有学生在下面或小声交谈,或玩弄手中的纸片,或一脸茫然,神游于课堂之外。

有时,我提出一个问题来,总有同学一边举着手,一边口中还高喊“我来、我来??”,有的甚至站了起来。

当我喊别的同学发言时,他们还会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或气馁地与前后左右同学窃窃私语,说些与问题毫不相关的话;或急不可耐,不等发言的同学说完,就跳着喊着举起了手;更有甚者此时就已经在大声地发表自己的高论。

为了让孩子们能听得更清楚些,我只好声嘶力竭地放大音量,几天下来我的嗓子已经严重受损,而且,我发现教学的效果也并不佳。

私下里与同年级老师商量,他们颇有同感。

据了解,有的老师为此还自己买了小扩音器,可见,这种现象具有普遍性,于是,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我们商议,就以此为我们小课题研究的主题,探讨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有效策略。

(二)问题思考低年级学生不善于倾听,原因何在呢?我们通过平时的观察与调查,发现原因有四:1.班额人数太多,造成教室拥挤,互相影响,尤其是孩子们就是发出一点轻微的声音,汇集起来也会影响学生听课的效果。

2.不爱听。

学生们都是家中的“小太阳”,一家人都围着他 (她)转,所以孩子处处以自我为中心是必然的。

他们喜欢表现自己,唱歌、跳舞、讲故事,样样都行。

但他们不喜欢听别人说话,在别人才刚开始说话时,他们就喜欢迫不及待地插嘴进来。

3.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还没有获得倾听的技巧和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尚在形成之中。

4.个性的差异造成孩子在课堂上不同的学习方式,特别外向的孩子由于表现欲极强,当老师没有给他机会发言时,更难以集中注意力倾听其他孩子的发言。

二、问题的研究(一)专业学习1.理论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倾听是学生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的基础,没有倾听,就无法沟通。

叶圣陶等我国教育界老前辈历来都十分重视“听”的能力的培养,大声疾呼:“要在口、耳上下工夫。

”美国语文教学研究会更主张用一个更大的社会概念“倾听”来代替简单的“听课”一词。

会长丹尼斯认为“从小学到大学,大多数人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倾听来进行的,语文教师首先教给学生的学习技巧应该是课堂倾听”,即“如何听课”。

丹尼斯在《美国教学创意手册》中指出:“倾听的能力包括理解教师口语表达的信息和能在头脑中将语言转换成意义两部分。

”课堂倾听是一种含有听课技巧和听课艺术的积极高效的听课,它还包含鉴赏性思考、主动性理解、批判性接受等方面。

听力和理解是它的基本要素。

教师授课时,不能满足于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认真状”,要对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等进行大胆创意,引导学生最大程度地处于积极的倾听状态,以提高授课和听课效率。

因此,美国教学创意者归纳出这样几个授课技巧:(1)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2)授课的音调应清楚而舒适 (声音不要太大或太小)。

(3)抑扬顿挫,避免单一。

(4)选择学生能理解的词汇和资料。

(5)以图片、表格增加视觉效果。

(6)整体把握授课内容,正确的次序和结果是:告诉学生你将要讲什么;依自然顺序呈现内容,提高学生应该了解的知识和常识,以及相应的思维方法;授课结束时,不要忘了重复刚讲过的要点,强调你希望学生注意的内容。

(7)给学生提问的机会,问题若具有普遍性,应组织开放性的讨论。

2.他山之石美国教师有专门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自选教材,各学校用得最多的是《菲力和汤姆的山谷》,这个故事是讲一个黑人老汤姆和一个盲眼男孩菲力在小岛上生活的故事。

汤姆以他的一生教导菲力如何在小岛上生存,菲力运用大量的倾听技巧,理解了人生的智慧,在和汤姆生活的过程中,他改变了对黑人的态度,增强了自尊心,学会了生存的技巧。

教师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知识,采用游戏的方式训练学生的倾听技巧,如“倾听与绘画”,即一学生蒙眼当盲人,仔细听另一人所描述的东西,依指示画。

在教学时,教师给学生朗读《菲力和汤姆的山谷》,将学生分组编排,蒙眼人必须根据同组伙伴的描述绘图,同组伙伴在旁边建议画山谷,把山谷画满整张纸,然后叙述小屋、小火、萤火虫??作画之后,作画的学生可以决定是否看着重画。

再如“倾听与学习——表演及演说”,即说话者和其他人分享一个或多个主题的资讯。

在教学时,教师对演说者指导:1. 选一样你在小岛上生存的必需品;2.说明这样东西对你在小岛上有用的两种使用方法;3.问问听众这种东西有没有其他的用法。

教师对倾听者的指导:1.在脑海中形成演说者所说内容的画面;2.把东西的坏处记下来;3.把笔记放在档案中,利于之后的讨论,学生将会比较和对照所选择的东西和用处。

听的训练,既可以锻炼记忆力,又为理解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理解要靠记忆的基础来支撑)。

而听出重点句、重点词,听出词句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不仅仅是语感的另一种表现,更加是文本的语言文字内化为抽象画面、形象产生的具体过程。

学生们通过听,再将听到的用画面、语言存储、内化起来,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快速的思维能力,一方面可以加深对文本的感悟力度,培植语感,丰富语感。

这正是真正的阅读教学所体现的。

(二)教学实践[案例]你是哪个小和尚?这是一节语文课,学习的内容是《荷叶圆圆》,孩子们很喜欢这篇课文,读起来有滋有味,看到学生如此投入,我心中甚喜。

不料,进入拓展环节:“还有谁也喜欢荷叶,会把荷叶当做??”也许孩子太希望展示一下自己的奇特想象了,话音未落“我,我??”“小雨点喜欢荷叶??”“你别叫,老师生气了??”孩子们又忘了“规矩”,怎么办?忽然想起昨天在网上看到的一些方法,试一试,也许有用。

1.讲故事于是,我笑眯眯地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讲一个有趣的故事你们想听吗?”一年级小朋友最爱听故事了,他们一听讲故事,马上安静下来了。

我讲起了《四个糊涂的小和尚》,故事大意是:四个小和尚进行“禁口”比赛,他们要穿过一个长长的山洞,中间不许说一句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