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热针
临床应用——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法】内侧两排贴着棘突边缘直刺,然后 提插到椎板或背面,外面两排向 内斜刺至椎 板或背面,再向外提插至向 外下方移动,方能打到后关节。不要打到椎 间孔和骶后孔,腰 骶之间正中要当心进入椎 管,刺破硬膜囊,要摸准棘突。如病人如有 串麻感,则 可能刺入椎管或椎间孔。
临床应用——腰椎间盘突出症
(3) 髂翼外面臀后侧
【布针范围】臀后侧位于髂嵴后缘与坐骨大 切迹之间的皮肤区域。
【目标软组织】髂嵴后缘与坐骨大切迹之间, 臀中肌,部分臀大肌、臀小肌 附着处,同其 坐骨大切迹后缘——中缘附着的延伸骨膜。 【患者体位】俯卧位,可腹部垫枕。 【定点】沿髂嵴后缘下 0.5cm 开始,画 4 排 横向的弧线,间隔 2cm,每排 6个进针点, 针距 1cm,再在坐骨大切迹后缘取 3 个进针点 。
临床应用——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法】上排进针点为斜刺,进针抵髂后上 棘内上缘、骶骼关节内侧缘或髂 嵴上缘后再 作小幅度提插,分别抵达并贯穿三者各自的 前缘肌附着处。但当针头 贯穿髂嵴上缘的肌 附着后须分别沿骨面改用向前下方深入 1.5cm 的骨膜下刺,不 要刺入骶后孔中。据 观察人体骨骼标本,骶髂结合部(髂后上棘 与骶骨的连接部) 约有 2cm 以上的深度。此 处如直刺,会漏掉一部分重要的软组织(主 要是多裂肌, 很粗大)。可采取向髂后上棘
临床应用——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程】常规需做两次内热针针刺,第 2 次 针刺的进针点选在第 1 次针刺的两个进针点 的中间点,使 2cm 的针距分别变为 1cm(以 下部位除注明者外,一般 都是分两次针刺) 。
临床应用——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应用——腰椎间盘突出症
【注意事项】 1) 下排针刺始终以髂嵴唇为骨性标志,在其 上做提插松解后再抵达骶骨背面。 2) 上排针抵达髂嵴唇后沿内唇提插松解内唇 骨骼肌附着处,然后再进入骶髂关节。 3) 髂骨外侧进针不要太深,始终以髂嵴为标 志,以免伤及腹部脏器。
内热针 疗法
四川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 曾强
介绍内容
1 内热针的概述 2 临床应用范围
3
4
注意事项
5 内热针的禁忌与并发症处理
内热针的概述
• 将特制针具根据治疗需要刺入人体腧穴或 肌肉处,并视患者病
• 情加热针具至不同温度的一种治疗技术。
• 内热针的发热材料在针体内部,使针尖 到 针体均能恒温发热;而且针体的发热温度 可在 38℃-60℃之间调节。内热针具有松解 并修复痉挛变性的肌肉组织,促进局部血 液循环,减轻肌筋膜的张力和无 菌性炎症
临床应用——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两侧针刺治疗定点 腰椎两侧针刺全貌加热时全貌
临床应用——腰椎间盘突出症
【注意事项】此处治疗最容易刺破硬膜造成 脑脊液漏,术后出现站立时头 痛、恶心、呕 吐,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应给病人解释清楚 ,不用惊慌,嘱患者去 枕平卧,补液每天 2500-3000ml 盐水,忌用甘露醇,一般 3-7 天症状缓解。为了 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内排 可采用向臀侧的斜刺,这样能有效的避免针 刺入椎管。
内热针的概述
• 内热针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的作用。 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劳者温之”的 理论,内热针适用于软组织源性的各 部位 慢性疼痛,软组织损伤导致血管神经受累 的感觉异常及肌力下降等症状,软组织源 性的脏器功能障碍等病症的治疗。
内热针的概述
基本操作方法:
• 1 中医方法:按针灸理论指导,循经选穴, 辨证施治,但须选取两个穴 位以上,即主 穴配用相应的辅助穴位,一般多选同侧肢 体的 1~3 对穴位为宜; 可结合神经分布区 选穴【如腰骶部取气海俞(深层有腰神经 )、八髎(深层有 骶神经)】;也可以阿 是穴作为针刺点,根据病变部位局部选穴 【如上肢瘫痪: 三角肌配肩髎,屈腕和伸
内热针的概述
消毒:患者针刺治疗区域,常规碘酒、75% 酒精皮肤消毒。医师手消毒后, 佩戴无菌手 套进行内热针治疗。
内热针的概述
针刺:医师根据不同的针刺部位选择合适型 号经高压蒸汽消毒的内 热针于定点处针刺, 护士协助将针柄连接加热端,给予针恒温加 热,仪器加热温度一般为 42 度,时间一般 调至 20 分钟,时间和温度具体可根据临床医 生需要调节。
内热针的概述
2.西医方法:以解剖学理论为基础,选取肌 肉的起、止点及肌腹进针。
内热针的概述
患者体位:根据治疗需要,患者可采取仰卧 位、俯卧位或侧卧位,既要充分暴露针刺部 位,又要使患者体位舒适。
内热针的概述
定点:一般用龙胆紫定点,也可用手术专用 记号笔定点。定点是针刺成 功与否的重要前 提,定点准确,针刺入皮肤后能容易找到骨 面,顺利进行针刺的 各种操作,迅速消除肌 肉骨膜附着处的无菌性炎症。
临床应用——腰椎间盘突出症
(2) 腰骶部 【布针范围】腰三角区外段髂嵴–髂后上棘内 上缘、骶髂关节内侧缘。
【目标软组织】腰背筋膜、竖脊肌、腰方肌 、腹内外斜肌、腹横肌。 【患者体位】俯卧位,腹下垫枕。 【定点】 标记两排弧形的进针点,第一排髂 嵴下缘 1cm,第二排向上向内3cm,其每个 进针点位于下排两下邻近针点中间的上方
本病诊断依据 1994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
临床应用——腰椎间盘突出症
根据患者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临床症状,选 取治疗部位进行内热针治疗,主 要治疗部位 如下: (1) 胸、腰、骶椎两侧(腰部深层肌松解 治疗) 【布针范围】T10-S4 棘突两旁,具体根据患 者病位及临床表现选择增加或 减少布针范围 。 【目标软组织】竖脊肌在 T10-骶 4 附着处( 棘突、椎板、后关节)。 【患者体位】俯卧位,腹部垫高枕。 【定点】一般一边布两排针,内排贴近棘突
内热针的概述
起针:治疗结束后,医师移除针柄部的加热 端,再手执无菌棉球按 压针眼皮肤后快速起 针,嘱患者48小时内治疗部位勿湿。
临床应用——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在异常应 力的作用下,纤维环破裂,髓核 突出,刺激 或压迫邻近组织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临 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 起腰腿痛最常见的 原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典型症状是腰背痛 和下肢放射痛,一 般具有临床症状重,病情 容易反复的特点,给患者的生活及工作带来 极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