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热针疗法精品课件
9
腰段针次技巧
软组织外科指导下的内热针疗法治疗颈肩 腰腿痛时,先检查腰骶部越来越受到临床 医生的关注,腰部起到承接颈椎和下腰腿 痛的重要枢纽,有一部分臀腿痛的病人和 颈椎病的病人治疗腰椎后都得到改善和缓 解,因此治疗其他部位先考虑腰椎治疗不 容忽视的!因此本人先做腰部的针刺技巧 讲解;
10
腰段针刺技巧
1、腰骶部 2、腰椎两侧 3、臀部(臀内侧、臀中部和臀后外侧部包 括阔筋摸张肌) 4、坐骨结节部 5、膝关节部 6、内外踝部
11
腰骶部疼痛部位
12
下肢后侧与外侧疼痛规律
13
腹股沟与腹部疼痛
14
骶髂关节部软组织损害区双侧针刺定点
15
骶髂关节部软组织损害区针单侧刺技定点
16
骶髂关节部软组织损害区针刺技巧图
25
臀部疼痛规律
26
臀后内侧针刺定点
27
臀后内侧针刺技巧
28
臀后内侧针刺技巧图
29
针刺技巧
1.评估:鉴别椎管内与椎管外(鉴别诊断,腰椎 三种实验检查、压痛点检查); 2.体位:俯卧位; 3.骨性标志:髂嵴、髂后上棘、髂后下棘、骶骨 嵴; 4.定点:标记两排弧形进针点,第一排髂嵴下缘 1厘米,第二排在第一排下2-3厘米; 5.针法:先直刺至骨面,在做由内而外的骨膜下 刺; 6.目标软组织:髂翼外面内侧的臀大肌; 7.注意事项:针刺起针后局部加压,防止出现血
8
内热针疗法的并发症及处理
(1)针尖锐利,进针时刺破血管造成血肿,此时可 将针尖磨钝一些,虽然进针增加难度,但血肿, 出现的几率会明显下降。 (2)针刺前询问病人病史及是否服用影响凝血的相 关药物,如服用抗凝血药物,针刺前应作出凝血 时间检查,凝血时间明显延长的,不能作针刺治 疗。 (3)血管变异或针刺到滋养动脉。处理方法:一般 小血肿多可在3天内白行吸收,无需特殊处理。 血肿较大的会出现明显的局部痛和相关症状,可 在24小时内冷敷,加压止血。24小时后热敷,给 活血、抗炎、脱水药物,一 周左右可自行吸收而 消除症状。另外拔针后常规减少血肿的办法,起 针后按压针刺部位5-10分钟,可明显减少血肿情 况。
6
内热针操作的基本步骤
1.术前准备: (1)询问病人的身体情况,了解病史,如病人有无发热或病 毒感染; (2)有心脑血管疾病者,针刺前应按时口服相关药物; (3)及时进餐,避免空腹进针,造成晕针; (4)及时解好大小便; (5)妥善安排好病人的体位。 2.术中过程: (1)定点:一般用龙胆紫定点,也可用手术专用记号笔定点。 定点是针刺成功与否的重要前提,定点准确,针刺入皮肤 后能容易找到骨面,顺利进行针刺的各种操作,迅速消除 肌肉骨膜附着处的无菌性炎症。 (2)术前皮肤消毒:一般用常规消毒。
62
腘肌软组织损害针刺定点
63
腘肌软组织巧
1.评估:压痛点检查; 2.体位:俯卧位; 3.骨性标志:股骨与胫骨外侧髁、内侧髁、(坐 骨结节); 4.定点:摸清股骨与胫骨内外髁针具为2cm; 5.针法:针尖向股骨内外髁及胫骨内外髁斜刺; 6.目标软组织:半健肌、半膜肌、股二头肌长短 头、腘肌、腓肠肌; 7.注意事项:摸清骨性标志,针尖不要落空;针 刺后局部按压;
17
18
19
针刺技巧
1.评估:鉴别椎管内与椎管外(鉴别诊断,腰椎三种实验检 查、压痛点检查;) 2.体位:俯卧位,腹下垫枕; 3.骨性标志:腰椎棘突、骶正中嵴、髂后上棘、髂嵴、 髂前上棘; (成功针刺的前提) 4.定点:标记两排弧形进针点,第一排髂嵴下缘 1厘 米,第二排在第一排上2-3厘米; 5.针法:下排针先直刺在斜刺,针尖放到髂嵴上缘;下 排针为斜刺,针尖放到髂嵴内侧缘; 6.目标软组织:背阔肌、竖棘肌、腰方肌、多裂肌、腹 外斜肉、腹内斜肉、腹横肌 7.注意事项:始终以髂骨为标志避免伤及腹部脏器,针刺后 局部加压2-5分钟,针刺后建议步行 20 1000米;
34
髂翼外及阔筋膜张肌针刺定点
35
髂翼外及阔筋膜张肌针刺技巧
36
37
髂翼外三肌和阔筋膜张肌针刺技巧
1.评估:鉴别椎管内与椎管外(鉴别诊断,腰椎 三种实验检查和压痛点检查); 2.体位:侧卧位、大腿屈膝屈髋,大腿下垫枕; 3.骨性标志:髂嵴、髂前上棘、股骨大转子; 4.定点:髂翼外面髂嵴至大转子之间定5-7排针, 第一排沿髂嵴缘,最后一排在大转子上方 1cm处; 5.针法:向股骨大转子方向做扇型斜刺; 6.目标软组织:髂翼外面臀大肌、臀中肌、臀小 肌和阔筋膜张肌; 7.注意事项:针刺起针后局部加压,防止出现血
30
阔筋膜张肌
31
臀中部软组织损害区针刺定点
32
臀中部软组织损害区针刺技巧
33
臀中部针刺技巧
1.评估:鉴别椎管内与椎管外(鉴别诊断,腰椎三种实验 检查、压痛点检查); 2.体位:俯卧位; 3.骨性标志:髂嵴、髂前上棘; 4.定点:标记2-4排弧形进针点,第一排髂嵴下缘 1厘米, 画4排横向的弧线,每排间隔2厘米,每排6个进针点, 针具为两厘米;在坐骨大切迹后缘取3个进针点; 5.针法:直刺至骨面; 6.目标软组织:髂翼外面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状 肌; 7.注意事项:针刺坐骨大切迹肌肉附着处时,掌握针刺方 向角度,避免继续深入伤及脏器和臀上动脉;
1.松解并修复痉挛变性的肌肉组织; 2.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3.减轻肌筋膜的张力和无菌性炎症; 4.促进肌细胞的再生和再血管化; 5.改善肌筋膜痉挛变性缺血情况。
3
内热针使用范围
内热针疗法的使用范围,内热针具有温经散寒活 血通络的作用。适用于下列各类疾病: 1.软组织原性的各部位慢性疼痛; 2.软组织损伤导致血管神经受累的感觉异常及肌 力下降; 3.软组织原性的脏器功能障碍等病症; 4.骨质增生症与骨关节疾病; 5.各种神经卡压综合征; 6.椎管外软组织损害的严重病人。
6.目标软组织:阔筋膜张肌髂径束、部分股
内侧肌;
7.注意事项:针刺起针后局部加压,防止出现血 舯
43
坐骨结节疼痛及症状
44
坐骨结节针刺前定点
45
坐骨结节针刺技巧
46
坐骨结节针刺技巧
1.评估:鉴别椎管内与椎管外(鉴别诊断,腰椎 三种实验检查和压痛点检查); 2.体位:仰卧位,大腿屈膝屈髋,大腿下垫枕; 3.骨性标志:耻骨结节; 4.定点:以坐骨结节压痛点为中心定N点,务必 摸骨头定位; 5.针法:围绕坐骨结节围刺,针距为2cm,务必 针打到骨头上,切勿落空; 6.目标软组织:股二头肌长头、半健肌、半膜肌、 股方肌、骶结节韧带、大收肌 7.注意事项:先排除继发因起的腰痛,针刺后局
7
注意事项
1.针刺操作:医生用双手的拇、示、中指执针,如不好掌握, 可用双手的拇、示、指执针,避免错误地用力导致针身的 弯曲。根据针刺部位的不同采取直刺、斜刺和平刺。钻刺 只在变性特别严重的筋膜使用,其他部位不用钻刺方法。 2.布完针后,连接加热线时,一只手固定内热针,一只手安 装连接线,避免安装连接线时针尖刺入危险部位。 3.起针和术后消毒,待加热完毕后,手持灭菌小纱布块压住 进针处皮肤,另一手持针柄将针沿针身方向快速拔出,然 后用灭菌小纱布块按紧针孔,避免出血与血肿。 4.起针后针眼处疼痛,一般两天后可白行消失。嘱患者多运 动,如每天2~4Km的走路或慢跑。 5.内热针疗法在同一部位治疗时间隔5~7天,如下次治疗点 在两个进针点之间取点。不同部位针刺,如身体条件允许, 可连续进行针刺,一天中可以刺2~3个部位。
59
股骨内上髁软组织损害区针刺定点
60
股骨内上髁软组织损害区针刺技巧
61
股骨内侧髁针刺技巧
1.评估:压痛点检查; 2.体位:膝外展膝下垫枕; 3.骨性标志:膑骨底面、内侧髁; 4.定点:以压痛点为定点; 5.针法:髌骨底面上方为直刺,股骨内侧髁向膑 骨底面上方斜刺,针具为2cm; 6.目标软组织:股内侧肌、股中肌、股直肌; 7.注意事项:膝盖积液比较多的要抽出,少量液 体和自行吸收,积液针刺后可加压包扎;
内热针疗法
1
什么叫内热针
内热针疗法是将特制针具依据治疗需要刺 于人体腧穴和肌肉处,并使患者病情加热 针具至不同温度的一种医疗技术,内热针 的发热材料在针体内部,使针尖到针体均 能恒温发热,而且针体的发热温度可控制 在38度到60度之间。一般治疗调节在42度 左右,持续加温20分钟。
2
内热针作用原理
腰椎棘突两侧软组织损害区定点
21
腰椎棘突单侧侧软组织损害区针刺技巧
22
腰椎棘突双侧软组织损害区针刺技巧
23
腰骶部软组织损害区针刺技巧图谱
24
针刺技巧
1.评估:鉴别椎管内与椎管外(鉴别诊断,腰椎三种实 验检查、压痛点检查;) 2.体位:俯卧位,腹下垫枕; 3.骨性标志:腰椎棘突、骶正中嵴、椎版、后关节; 4.定点:一般T10-S4棘突两旁,一边布两排针,内排 贴 近棘突,外排距内排2-3公分,两针距离为2里 面; 5.针法:内侧两排贴着边缘支持,然后提插到椎板背面, 外面两排向内斜刺至椎板背面,在向外提插至椎板 背面; 6. 目标软组织:背阔肌、斜方肌、下后锯肌、竖棘肌、 多裂肌、回旋肌、 7.注意事项:避免刺破硬膜囊出现脑脊液外漏(刺破后 出现站立时头痛、恶心、呕吐时,去枕平卧,一般 3-7天自行缓解),起针后局部加压2-5分钟;
4
内热针疗法的禁忌症
1.糖尿病血糖未控制者。 2.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 3.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等 4.针刺局部皮肤有明显感染者。 5.身体极度虚弱者。 6.妊娠期者。
5
麻醉
(1)皮丘麻醉:初学者应在每个标记点作 皮丘麻醉 (2)深层麻醉:肩胛骨背面及膝、肘、腕、 踝关节可做深层麻醉。麻醉药品一般选用2 %盐酸利多卡因加生理盐水配制成浓度为 0.25%~0.5%的溶液进行麻醉。 (3)麻药枪:可以实现麻药无痛注射,减 少进针痛值。(麻醉剂助推器 简称:麻醉 枪,后面有麻药枪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