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科学哲学复习总结

自然科学哲学复习总结

自然科学哲学复习提纲注:专题一至专题八必考,专题九会涉及,专题十、十一、十二选一个考。

专题一:科学与哲学1.科学的内涵?首先,科学是一种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系统化、理论化知识体系;其次,科学是一种生产知识的特殊的认识活动;再次,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2.科学的本质特征?客观性:科学具有客观性包含了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结论以及对科学事实与理论的评价都具有客观性。

普遍性:科学具有无地方性、无国界性;自然科学是一个可以用世界通用性语言进行表述和普遍交流的。

可重复性:科学的结论可以被重复检验,科学陈述的一些事实与现象也可以通过某种手段使其重复出现。

3.哲学的内涵?哲学是爱智之学,哲学是问题之学,哲学是超越之学。

4.哲学的本质特征?1.抽象性:哲学的概念一般具有最大的普遍性,它与直接经验之间的联系不是直接的,必须通过许多中间层次和环节的过渡才能达到,这种间接性也就是哲学思维的抽象性。

2.反思性:哲学的认识方法是一种反思,反思,就是思想以自身为对象反过来而思之,显然,反思的对象就是思想。

3.批判性:哲学在本质上是批判的,批判是哲学的根本精神,批判性是哲学思维的根本特性。

5.哲学思维的特征?抽象性,反思性,批判性6.哲学对科学研究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为科学研究提供自然图景;为科学研究提供思维方式;为科学研究提供价值导向;为科学研究提供路径指引。

专题二:科学与哲学关系的历史演变1.如何理解“主客二分”?“主客二分”的思想最早产生于柏拉图哲学。

柏拉图把人类的知识看成是对客观对象的一种认识,亚里士多德批判地继承了柏拉图的这一思想,他把主体和客体看作是相互独立的存在,这种“主客二分”传统贯穿于整个西方哲学史,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客体是不依赖于主体而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2.近代自然科学的特征两个方面:观察和实验是所有科学知识的最终基础;数学是理解自然的唯一语言。

3.近代哲学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给予自然科学哪些支持?人文主义;实验方法;数学方法(注意:还要再用上自己的话适当扩展)专题三:李约瑟难题1.李约瑟难题的含义从公元1世纪到15世纪,中国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领先于世界,为什么16世纪以后,中国的科学技术开始落后于世界呢?也就是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自然科学?2.中国没有产生近代自然科学的原因?中国哲学以人生问题为中心,对真理问题关注不充分;工具主义科学观对深入探索自然产生不利影响;中国古代科学长期停留在经验阶段,没有产生系统的形式逻辑和公理化的数学理论体系专题四:科学问题1.科学问题的内涵一般来说,科学问题是指处在一定历史时期的科学认识主体,依据当时的知识背景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又未解决的矛盾,它包括一定的求解目标和应答域,但还没有确定的答案。

2.科学问题的产生及意义为寻求经验事实之间的联系并给出统一解释而提出科学问题;已有理论与经验事实的矛盾所产生的科学问题;科学理论体系自身矛盾产生的科学问题;不同学派和理论之间的矛盾产生的科学问题;社会经济发展和生产实际需要提出的科学问题。

3.关于科学研究起点的争论科学研究始于观察;(由亚里士多德首先提出,近代科学的实际研究过程和成果,无疑为“科学始于观察”提供了有力证明。

第一,科学研究始于观察,有其哲学认识论的基础。

第二,科学研究始于观察,有其科学家的实践依据。

)科学研究始于问题;(由波普尔提出,观察和实验都离不开理论,尽管通过观察可以引出问题,但观察过程总是要渗透、伴随着预设的问题。

科学研究是一种创造性的探索活动,科学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尚未解决的问题,因此,科学研究是从问题开始而不是从观察。

波普尔的观点与科学研究的实际更契合,因而得到更多科学哲学家和科学家的赞同。

)4. 如何提高发现科学问题的能力要有问题意识;要有批判的精神;要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哲学思维;交叉与综合的思想方法;专业性研究方法)(P33-34)科学发现的逻辑方法以及非逻辑方法特征、作用?(注:此问题是重中之重,要全面复习,包括各方法的含义,特征,作用,缺陷等)逻辑方法:归纳法和演绎法归纳思维的特征:概括性,扩展性,或然性归纳思维的作用:其一,归纳思维对于经验定律和理论原理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其二,归纳思维有助于扩展人们的认识领域;其三,归纳思维对于以假说形式出现的思维成果具有确证作用。

演绎思维的特征:从普遍到特殊;不越界限;推断的必然性演绎思维的作用:其一,演绎思维对于论证理论具有重要作用;其二,演绎思维对于解释或预见事实具有重要意义;其三,演绎思维有利于深化认识领域。

非逻辑方法:直觉和顿悟直觉思维方法的特征:直接性,快速性,非自觉性,潜在性,猜测性直觉思维方法的作用:其一,直觉思维有助于人们敏锐地把握科学发现的方向;其二,直觉思维有利于人们创造性地提出科学假说。

顿悟方法的特征:自发性,突发性,直指性顿悟方法的作用:顿悟是一种跳跃式的思维,往往具有破旧立新的重要作用,是突破人们思维定势的重要方法。

专题六:科学评价1.科学假说的特征?可检验性,科学性。

(需要注意的是,这两个特征并不是并列的,可检验性是硬标准,不满足此要求的都可以排除到科学假说的范围之外;科学性是软标准,充满弹性,甚至含糊不清)2.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的区别(1)一般而言,与科学假说相比,科学理论得到更多经验证据的支持。

假说与理论没有原则的区别,只是在得到证实的程度上有所区别。

假说过渡理论的关键一环,就是假说必须经受住观察和实验的检验,得到大量的、多样化的经验证据的支持。

(2)科学能够给范围较广的领域中的问题提供系统的、统一的解释,并且能够揭示现象背后的深刻原因,而科学假说的解释领域相对较窄。

3.关于证实与证伪(必考,全面复习,尤其是证实、证伪的困难)证实的困难:证实是一种肯定后件错误;替代性假说问题证伪的困难:辅助性说问题;观察问题(观察的可错性;观察渗透理论)1.科学发展的一般模式指数增长模式;空间转移模式;带头科学更替模式(具有两个特点:周期性和加速性)。

2.“汤浅现象”指的是什么?1962年,日本学者汤浅光朝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用统计的方法发现了“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的规律,科学中心兴隆期在各国的平均年限大约80年,科学中心的这种规律性转移,被称为“汤浅现象”,我们称它为短周期科学中心转移。

3.科学发展的趋势不同学科交叉融合;科学研究活动的组织机构和规模越来越庞大;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4.科学发现的复杂性演化过程的不稳定性;影响因子的非线性;创新突破的不确定性。

5.波普的证伪主义模式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科学发展四阶段模式“P1—TT—EE—P2......” P1 表示提出的问题,TT 表示针对问题的试探性理论即“猜想”或“假说”,EE 表示对试探性理论的批判性检验,清除错误并筛选出逼真度较高的理论,P2 表示提出新的更深刻的问题这四个循环反复,不断推动科学的发展。

前科学(无统一范式状态)-> 常规科学时期(统一于某种范式)-> 反常和危机-> 科学革命时期(范式转换)->新的常规科学时期(统一于新范式)->反常和危机->新的科学革命.....的反复推演(具体P63)专题八:科学价值1.科学的价值?认识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2.科学应用的负效应生态向度的困境;社会向度的困境;人文向度的困境。

3.科学负效应的社会调控?在思想观念方面,确立人与自然的新型关系;在政策法规方面,构建完备的科技法律体系;在伦理体系方面,创建与科学发展相适应的规约体系。

专题九: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1.三次数学危机的影响第一次数学危机“希帕索斯悖论”引发第一次数学危机导致几何学体系及公理化体系的建立,并扩展了数系第二次数学危机“贝克莱悖论”引发第二次数学危机扩大了方法论的领域,确立了一种崭新的“分析方法”,使数学分析基础完善,微积分更加完善。

第三次数学危机最著名的“罗素悖论”,触及了数学的基础集合论和逻辑学。

不同的逻辑解决方法构成三大数学流派:逻辑主义,直觉主义,形式主义2.数学中的主要矛盾数学形式关系与现实世界的矛盾;数学内部有限与无限的矛盾;数学应用上清楚与逻辑上严格的矛盾;数学学科不断分化与不断综合的矛盾。

3.数学矛盾的作用在数学史上,贯穿着矛盾的斗争与解决。

数学中的上述矛盾是推动数学长河滚滚向前的主要力量之一。

当矛盾激化到涉及整个数学的基础时,就会产生数学危机。

而危机的解决,往往能给数学带来新的内容、新的发展、甚至引起革命性的变革。

专题十:牛顿力学与机械论1.牛顿力学对机械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首先,牛顿力学对机械论的影响表现在外因论上;其次,体现在物质和运动上,就是绝对割裂了物质和运动,认为运动不是物质固有的属性,物质的运动源泉不在于内部而在于外部,也就是外力的作用;第三,牛顿力学对机械论的影响体现在绝对时空观上;第四,牛顿力学对机械论的影响体现在机械因果论上;第五,牛顿力学对机械论的影响还表现在机械方法论的示范上。

2.机械论的成功与不足?机械论的成功之处:首先,机械论为人类认识自然提供了一整套思考问题的方法,成为近代科学发展的主要方法。

其次,机械论对打击宗教神学有正面作用、深深地影响了欧洲社会特别是英国与法国的启蒙运动。

机械论的不足之处:第一,机械论最直接的不足在于机械性,因此容易走向唯机械方法、泛机械化、形而上学性;第二,机械论最根本的不足在于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

3机械决定论的内涵?第一,自然界中只有物质和运动,一切感性事物都是由物质运动造成的;第二,所有的运动本质是机械位移运动;第三,宏观事物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第四,自然界一切物体包括人体都是某种机械;第五,自然这部大机器是上帝制造的,但是上帝只给予第一推动,它以后不再干预自然的运动。

专题十一:时空观1.绝对时空观的特点是什么?第一,时间是独立的客观实在,它的唯一特性是延续性,由于其本性而在均匀的流逝着。

空间也是独立的客观实在,是物体存在与运动的处所。

第二,时间与空间各自独立,互不相关。

第三,时间和空间与外界事物无关,都在事物之外。

第四,时间和空间都可以分做绝对的相对的两种。

2.相对时空观的特点是什么?第一,时间与空间融为一体,称作四维时空。

第二,四维时空与运动物质同在,四维时空即是运动物质的延续性与广延性的统一,是物质存在的根本特性和基本形式。

第三,时间和空间具有相对性。

第四,一维的相对时间,三维的相对空间同四维的绝对时空相统一,这就是相对论的时空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的互补与统一。

3.相对时空观与绝对时空观相比,有哪些变革?首先,时间与空间并不相互独立,而是统一为四维时空。

其次,四维时空与运动并不相互独立,而是运动物质的根本物质与其基本形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