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内容1、法的概念: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2、法的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3、法的特征:法是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护实施的社会规范。
4、法律部门概念和特点法律部门概念:是运用特殊调整方法调整一定种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法律部门特点:(1)一个法律体系的所有部门法是统一的,各个部门法之间是协调的。
(2)各个部门法又是相对独立的,因为它们各自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不同,每一个法律部门都调整一定的社会现象所反映的社会关系。
(3)法律部门是基本确定的,又是不断变化的,在一法律部门确定后,会持续保持相对一段时间,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部门间也可能出现融合或分立的现象。
(4)法律部门是主客观的统一,法律部门的划分是人根据一定的客观事实将法律以主观的形式加以区分的。
5、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法律规范的调整方法。
6、法律部门划分原则:整体性原则、均衡原则、以现行法律为主,兼顾即将制定的法律。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意义:(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葆本色的法制根基。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的法制体现。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法制保障。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组成: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七个部分构成。
9、法律规范的定义:是指通过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的或者认可的,用以指导,约束人们行为的行为规范的一种。
10、法律规范的特点:是统治阶级通过法律条文形式表现出来的,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机制,它具有明确、具体、反复适用的特点。
11、法律语言的含义:是指表现法律内容的文字、概念、句式、标点、符号等,它是立法活动这可缺少的手段之一。
12、法律语言的特点:科学、准确,明确、肯定,严谨、一致,简洁、扼要。
13、法律责任的概念: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受的某种不得的法律后果。
14、法律责任的特点:(1)法律责任首先表示一种因违反法律上的义务(包括违约等)关系而形成的责任关系,它是以法律义务的存在为前提的。
(2)法律责任还表示为一种责任方式,即承担不利后果。
(3)法律责任具有内在逻辑性,即存在前因与后果的逻辑关系。
(4)法律责任的追究是由国家强制力实施或者潜在保证的。
15、法律责任的构成:(1)责任主体,是指违法主体或者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
(2)违法行为,指违反法律所规定的义务、超越权利的界限行使权利以及侵权行为的总称,一般认为违法行为包括犯罪行为和一般违法行为。
(3)损害事实,即受到的损失和伤害的事实,包括对人身、对财产、对精神(或者三方面兼有的)的损失和伤害。
(4)因果关系,即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它是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各种因果关系的特殊形式。
(5)过错,即承担法律责任的主观故意或者过失。
16、法律责任的分类:(1)分为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经济法责任、刑事责任、违宪责任和国家赔偿责任。
(2)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和公平责任。
(3)职务责任和个人责任。
(4)财产责任和非财产责任。
17、依法行政的概念:指行政机关必须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设立,并依法取得和行使其行政权力,对其行政行为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的原则。
18、依法行政的本质:依法规范、约束行政权力。
19、依法行政的主要特征:(1)依法行政是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的要求,而不是对行政相对人的要求。
(2)依法行政中的“行政”是行政法意义上的行政,即国家行政或公共行政,是指一定的国家组织-行政机关,为实现国家职能、维护公共利益,依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规范,对国家行政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活动。
(3) 依法行政中的“法”,首先,必须是体现国家和人民整体意志,反映社会进步发展规律的法,而不是长官意志、个人意志、少数利益集团意志的反映,其次,“法”应主要限定在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以及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法规。
再次,从法律要素上看,依法行政之“法”不仅应包括法律法规,还应包括法律原则以及法律目的的法律条文背后所隐含的法律精神、法律价值。
(4)依法行政中的“行政”和“法”的关系是:法优于行政,法高于行政,行政必须有法,无法律即无行政;行政必须服从于法。
(5) 依法行政在我国是一种积极保障有效行政与消极防范防止滥用行政权力的有机结合。
20、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法律优先原则、法律保留原则、职权法定原则、行政合理原则、行政分开原则、行政诚信原则、信赖保护原则、权利救济原则。
21、法治政府的内涵:按照法治的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一切权力来源、政府的运行和政府的行为都受法律规范和制约。
22、依法行政的基本内容:行政主体合法、行政权的取得和行使合法、行政机关违法必需承担相应的责任。
23、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24、依法行政主体的概念和含义概念:是指行政机关必须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设立,并依法取得和行使其行政权力,对其行政行为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的原则。
含义:(1)行政主体是一种国家或社会组织。
(2)行政主体是参加行政法律关系的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
(3)行政主体是依法拥有行政职权的国家或社会组织。
(4)行政主体是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职权的国家或社会组织。
(5)行政主体必须能够独立对自己行使行政职权的后果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5、行政执法人员的含义: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录用或委托并赋予其相应执法权的工作人员。
26、行政相对人的概念:是指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一方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27、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权利:(1)申请权(2)参与权(3)了解权(4)批评、建议权(5)申请、控告、检举权(6)陈述、申辩权(7)申请复议权(8)提起行政诉讼权(9)申请行政赔偿权(10)抵制违法行政行为权。
义务:(1)服从行政管理的义务(2)协助公务的义务(3)维护公益的义务(4)接受行政监督的义务(5)提供真实信息的义务(6)遵守法定程序的义务。
28、行政行为的概念: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作出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29、行政行为的特征:(1)从属法律性(2)裁量性(3)单方意志性(4)强制性(5)无偿性。
30、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特征:(1)具体行政行为体现了国家行政权的动作,其目的在于实现国家的行政目标,因而与立法行为和司法行为相区别(2)具体行政行为只对特定的对象有效,不具有普遍约束力(3)具体行政行为能直接产生有关权利义务的法律效果(4)具体行政行为是一种单方行为。
31、抽象行政行为的法律特征:(1)抽象行政行为具有普遍的约束力(2)抽象行政行为具有间接的法律效果(3)抽象行政行为具有往后效力。
32、依法行政能力的概念:是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据依法行政的原则和观念,按照法定职责和权限实施行政行为并承担相应行政责任的能力。
33、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的途径:(1)健全领导干部学法制度(2)建立领导干部任职前考试和测评制度(3)实行公务员录用法律知识考试制度(4)落实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制度。
34、行政决策的概念和特征概念:人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作出的行为设计和抉择过程。
特征:一是行政决策具有明显的公共性。
二是决策客体具有广泛性。
三是既定行政决策的权威性和执行的强制性。
35、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一)决策调研(二)咨询论证(三)征求意见(四)风险评估(五)合法性审查(六)集体讨论决定(七)结果公布。
36、行政执法的含义:是指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使行政职权,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将法律、法规和规章直接应用于个人或组织,使国家行政管理职能得以实现的活动。
37、行政执法的特征:一是行政执法主体多。
二是行政执法的范围宽泛。
三是行政执法的形式多样。
38、行政执法的分类:(一)以行政执法主体的权限为标准,行政执法可分为综合性执法和专业性执法。
(二)以行政执法的内容为标准,行政执法可分为权利性执法和义务性执法。
(三)以行政执法的形式为标准,行政执法可分为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检查、行政征收、行政救助。
39、行政执法的基本原则:合法原则、合理原则、公开原则、信赖保护原则。
40、行政执法的基本制度:①行政执法主体制度。
②行政执法程序制度。
③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
④行政执法责任制度。
⑤行政执法内部监督制度。
41、行政执法行为的生效要件:①主体合法。
②权限合法。
③内容合法。
④程序合法。
42、行政执法行为的效力:①公定力或先定力。
②确定力。
③拘束力或约束力。
④执行力。
43、行政执法主体的概念和特征概念:是指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国家行政职能,作出影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能独立对行为后果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
特征:一是行政执法主体是一个组织,而不是个人。
二是行政执法主体是依法获得行政职权的组织。
三行政执法主体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组织。
四行政执法主体能够承担其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44、行政机关的概念和特征概念:是指按照宪法和有关组织法的规定设立的,依法享有并运用国家行政权,我,负责对行政事务进行组织、管理、监督和指挥的国家机关。
特征:①国家性。
②执行性和法律从属性。
③相对独立性。
④统一性和层级性。
45、行政机关的种类行政机关的种类,从不同的角度可以作不同的划分:①按照行政机关所辖的区域范围不同,可分为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
②按照行政机关的工作权限不同,可分为一般权限机关和专门权限机关。
③按照行政管理活动的环节划分,可分为决策机关、执行机关、辅助机关、咨询机关与监督机关等。
④按照行业和产品不同,可分为各种不同的专门行政机关。
46、法律法规授权组织的概念和特征概念:是指依照单行法律、法规授权而行使特定行政职权的非行政机关的组织。
特征:①法律法规授权组织是非行政机关的组织。
②法律法规授权组织的职权由单行法律、法规授予,而非行政组织法授予。
③法律法规授权组织行使的是特定行政职权而非一般行政职权。
47、法律法规授权组织的种类:①企业。
②事业单位。
③社会团体。
48、行政委托组织概念:是行政机关将自己拥有的部分行政职能交由符合法定条件的其他组织行使的活动,并由委托机关承担后果。
规则:①行政委托必须有法定依据。
②行政委托必须在法定权限内。
③行政委托必须符合法定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