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案例1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案例1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案例一、教学设计思路【学生分析】本课题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一些化学反应以及从微观角度定性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之后,在化学学习中第一次从定量角度探究化学变化规律的教学实例。

学生缺乏相应的认识和探究经验,有待引导和建立从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观念。

但是,通过前面的教学,学生已经初步熟悉一些基本实验操作,初步具有实验探究的能力,也初步掌握了讨论、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

但在“作出假设”“实验方案的设计”“概括推理能力”等方面仍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设计思路】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化学学科在这一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素材,对于所有的化学变化都无一例外的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也正是一个培养学生这一方面素质的素材之一。

如果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学生能够产生如上一些体验,那是我们所盼望的。

我们渴望本课题的教学能从单纯的知识和技能传授发展到树立观念,产生科学探究体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课题。

因此,我做了如下安排:一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发现质量守恒定律,将验证性实验改为自主探究性的实验,让学生亲自设计试验、完成实验,体验自己生产“质量守恒”这一知识结论的快乐。

二是通过化学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产生过程。

重温历史,让同学们回到了2百多年前,与拉瓦锡一同思考,一同实验,感受拉瓦锡的所思所想,感受建立量的观点的重要性,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是一个在新观念支配下经过大量一丝不苟的定量实验的探究过程。

三是创设学生的认知冲突。

当多数同学从“化学反应是一个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而同意“反应前后质量相等”的观点时,通过蜡烛燃烧实验,学生会惊奇地发现指针向砝码一端偏移,从而很自然的迸发出寻求原因的欲望和动力。

当学生用自己预设的实验方案成功的实现了他们的设想时,同学们在分享喜悦的同时会认识到实验方案的设计对获取正确结论的重要性,体验到认识的发展是理论和实践不断交锋和不断融合的过程。

四是用通俗易懂的生活实例(如螺栓螺母的不同组合,总质量不变)作为质量守恒的类比模型,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实现形象到抽象的跨越,由此能更容易的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

五是将更多地说话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表达他们的意见,使课堂始终充满自主、合作、开放、互动的气氛,针对不同的意见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质疑、争论、思想火花的碰撞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将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

这种自主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知识和技能建构的过程,也是一个最容易产生体验的过程。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追求“预设和生成”的统一,贯彻以学生的问题为线索来推动课堂的原则。

备课中时时考虑学生会怎么想,多多做出针对学生各种反应的预设,上课时要随时抓住学生即时提出的问题,从学生的问题出发组织教学,坚持将学习的第一机会和权力交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比如,让学生换个角度,从量的方面对学过的反应提出问题,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提炼出本节课的主题和教学的线索。

不再由教师领着学生亦步亦趋,而是教师建立桥桩,让学生自己搭桥实现跨越。

本节将科学探究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力求将传统教学的“以知识为本”转移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融为一体的化学教学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不但使学生能够较为深刻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而且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开拓创新的精神。

追求在学习的成功体验中,享受学习,享受科学。

二、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3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作出解释,培养学生分析及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史实资料,学习科学家开拓创新的精神。

3产生学习的成功体验,享受学习、享受科学。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难点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方法实验探究、类比仪器、药品【学生实验】烧杯、天平、锥形瓶、小试管、带胶头滴管的橡皮塞、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粗铁丝、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演示实验】天平、烧杯、表面皿、木块、蜡烛、水、火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展示图片:铁丝、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请你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以上的化学反应。

通过前面的学习,你不但看到了现象,而且看到了现象背后的本质,知道了什么物质参加反应,又生成了什么物质。

但是,如果我们转换一下角度,是否会有同学从量的角度对这些反应【学生回答】铁+氧气四氧化三铁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同学经过思考后提出一些问题。

倾听。

构建一个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对象,借题说事。

停顿,期待。

引导学生能把研究化学的思路从定性拓展到定每组获得的结论相同吗?哪种结论是正确的?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有哪些?教师在课上画龙点睛。

例如:提示它们塞子崩开后,天平还平衡吗?是什么原因?等等。

你认为值得注意的问题还有哪些?【板书】一质量守恒定律1 内容【讲述】科学家也是沿着我们刚才所走过的研究路线发现并一次次的验证了这条定律。

该定律的最早发现要归功于从上面三个实验中选做一个,分四人小组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前,小组内讨论学案上的实验步骤后,进行实验。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后小组内交流讨论。

【交流共享】学生描述实验现象,比较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关系。

组内组间交流、倾听、反驳、争论,追求一个开放的、自主的探究。

把失败的实验作为问题情境,及时抓住分析,学生会从失败中懂得,正确的实验操作才能确保实验结论准确无误。

在质疑、争论、思想火花的碰撞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将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

渗透化学史的教育,拉瓦锡和罗蒙诺索夫。

史实资料:《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提问】我们做了很多的实验都看到天平是平衡的,哪怕是一万次实验都是平衡的,但有没有‘万一’呢?【板书】 2 守恒原因用螺栓螺母建立一个质量守恒的微观模型。

【提问】1 质量守恒是普遍规律,但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损失”的质量到哪去了呢?这与质量守恒定律矛盾吗?2 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在蜡烛燃烧前后应测量哪些物质的质量?能否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结论?图片: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很高。

以分析石灰石和盐酸反应为例,有的学生没有事先称量反应物的质量,就滴加了盐酸,结果无法比较;还有的组塞子崩开后,分析了原因,提出了改进方案等等。

有同学提问: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中,铁丝还没有反应完,怎么能说质量守恒?【学生分析】【归纳】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倾听。

【学生回答】【归纳】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原子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探究活动】见学案。

①将一些螺栓每一个都拧上螺母后,称出总质量。

②把螺母旋下,分别称出螺栓、螺母各自的质量。

③把螺栓、螺母重新组合,把2个或3个螺母与1个螺栓旋在一起,或1个螺栓与1个螺母旋在一起,等等。

④再一次称总质量,比较上述各步得出的质量。

让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产生过程,重温历史,学习科学家敢于质疑、开拓创新的精神。

把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入。

引导学生体会没有经过科学理论的证明的经验归纳,不能称之为定律,只有经过科学理论证明的经验归纳才可以成为定律。

为了便于理解,用通俗易懂的生活实例作为质量守恒的类比模型,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以这个问题展开讨论,能更容易的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

按学生提出的方案作了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将蜡烛固定在木块上,放在装有水的表面皿中,用大烧杯倒扣于蜡烛上,用托盘天平称量蜡烛燃烧前后的质量。

【反思评价】通过本课题,你获得了哪些知识?认识有什么提高?能力有什么长进?学的快乐吗?把你的认识和体会与大家共享。

【教师评价】1、通过本课题,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探究→搜集证据→得出结论→解释反思认识的发展是一个理论和实践不断交锋和不断融合的过程,理论要经受实践的检验,实践要得到理论的说明。

2、定量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化学家们用定量的方法对化学变化进行研究,发现了许多化学变化的重要规律。

【作业】思考:你能否用实际生活中的其他事例建立质量守恒的模型呢?【家庭实验】用一杯白【讨论】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是否可与螺栓、螺母相类比?请分析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学生交流】【学生交流】讨论后提出各种不同的方案。

【结论】如果设计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杜绝反应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天平指针就不会偏转了。

无论是密闭还是敞口系统,质量守恒的规律都客观存在。

当学生用自己预设的实验方案成功的实现了他们的设想时,同学们在分享喜悦的同时会体让学生自己尝试把一个定性实验设计成定量实验,从中获得启迪。

学习的反思。

一个知识内化、认识提高、情感升华的过程。

●【学案】质量守恒定律探究之旅【复习旧知】请你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以下的化学反应: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活动与探究】定量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转换一下角度,是否会有同学从量的角度对这些反应提出问题?你的问题是。

【你的猜想】。

猜想的依据是。

【实验探究收集证据】下面方案中选作一个,并观察记录现象,实验后小组内交流讨论。

【得出结论】。

【解释结论】[建立质量守恒的微观模型]①将一些螺栓每一个都拧上螺母后,称出总质量。

②把螺母旋下,分别称出螺栓、螺母各自的质量。

③把螺栓、螺母重新组合,把2个或3个螺母与1个螺栓旋在一起,或1个螺栓与1个螺母旋在一起,等等。

④再一次称总质量,比较上述各步得出的质量。

[讨论]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是否可与螺栓、螺母相类比?请分析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你认为质量守恒的原因是。

你能否用实际生活中的其他事例建立质量守恒的模型呢?【实践与运用】讨论:1 质量守恒是普遍规律,但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损失”的质量到哪去了呢?这与质量守恒定律矛盾吗?2 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在蜡烛燃烧前后应测量哪些物质的质量?能否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结论?【反思评价】通过本课题,你获得了哪些知识?认识有什么提高?能力有什么长进?学的快乐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