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强的小红军》说课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课文主要记叙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过草地时,一位掉队的小红军在极度饥饿、疲惫的情况下,巧妙地说服陈赓同志放弃对自己的协助,最后牺牲在长征途中的事。
作者满怀深情地赞扬小红军勇敢坚强,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文章对人物的刻画非常细腻,主要通过人物简洁的对话和精彩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的形象。
课文围绕“说服”展开故事情节,陈赓让小红军骑上马、与他同行、收下青稞面,却一次次被小红军的充足“理由”说服。
面对泥泞沼泽,面对饥饿疲劳,面对死亡威胁,小红军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这些必然在学生的心灵上引起强烈的震撼。
二、说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学习陈赓同志关心战士的美德。
3、引导学生了解通过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并能在以后的习作中加以使用。
三、说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的品质及其感情。
四、说学情
四年级学生与小红军年龄相当,易于替换角色,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凸现个性化选择。
五﹑说教法﹑学法
本文讲述的内容距离现在比较久远,学生不太容易理解当时艰苦的生活环境和恶劣的自然条件。
我通过第一课时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播放多媒体辅助课件等形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引领学生进入长征过草地的真实情景,为第二课时的学习作必要的铺垫。
课文是通过人物对话和细节描写突出人物形象,通过理解人物形象,感悟人物品质,学生要完成从语言到形象,从形象到品质的两次跨越,有很大的难度。
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各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探究,在读中升华。
让学生始终处于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主体地位。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初步了解了发生在长征过草地时发生
的一个小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小红军,他可不是一般的小红军哪!他是一名倔强而可敬的小战士----《倔强的小红军》。
(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下面我们来继续深入了解这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看看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小红军,如何倔强法?
二、新授课部分
1、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用“~~~~~”画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思考:这些外貌描写说明了什么?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找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2)巡视,找到的同学请举手。
(3)指名朗读(谁给大家读一下你找到的句子)
(4)评价(非常准确,其他同学找到的句子和他一样吗)
(5)现在请大家再齐读一遍这部分内容。
思考:这段外貌描写说明了什么?
(6)指名回答问题。
教师引导:“不过十一二岁”说明他(年纪很小,和你们差不多一样大,正是需要别人照顾的年龄。
)“黄黄的小脸”说明他(很饥饿,营养不良。
)“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说明他(很寒冷,也说明长征的路上又苦又累,生存条件极其恶劣)。
2、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环境之下让小红军如此的虚弱与疲劳啊?
请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画出相关语句。
(1)指名回答:师点拨(画出来的请举手)
(2)师小结:是呀,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忍饥挨饿,长时间行军,一步一步往前走,多吃力呀!能不累吗?能不虚弱吗?更何况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孩子啊!在这样那以生存的恶劣环境下,这时,小红军遇到了谁?板书:陈赓。
3、小红军遇到陈赓,这时陈赓想怎么协助他的呢?请看大屏幕,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完成下列任务:
(1)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对话,请注意体会任务相对应的语气。
(2)小红军是如何说服陈赓骑马先走的,其理由是什么?请用“----”画出相关语句。
(3)从你们的朗读中,可知道陈赓几次想协助小红军的呀?(4次)陈赓四次协助小红军,那么,现在,我想请一个小组的同学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他们的对话,其他同学认真听,找一找小红军是如何说服陈赓骑马先走的?
(4):小组反馈,适时点拨指导并板书。
(5)从小红军的表现能够看出他具有什么性格特点?(倔强)
(6)师:是呀!他可真是一个聪明、勇敢、倔强的小孩啊!
4、这时,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1)那么从“终于”,“只好”我们能够看出什么呢?(自由发言,评价)
(2)师点拨:刚才大家都看到了,陈赓一次又一次地想方设法以各种理由协助小红军,小红军也费尽周折回绝了他的协助,小红军的倔强让陈赓无可奈何,他不得不骑上马背,朝前走去。
5、那么小红军的命运最终又是如何的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11-15自然段,当陈赓回头找小红军时,他看到了什么?(自由发言)
(1)师:当陈赓回头找到小红军时,他看到了什么?生:小鬼倒在草地上。
接着,师:另外,陈赓还发现什么?生:牛膝骨。
(评价)
(2)师:当陈赓看到这个块发黑的牛膝骨,再看看倒在草地上的小红军,他全明白了。
他明白了什么?
6、品读句子:陈赓同志全明白了。
(1)他明白了什么?(指名回答)
(2)师:说得真好!那我们就来回顾一下小红军是怎样说服陈赓同志的?请看大屏幕,小红军是怎么说的?(板书:“强”,“能”,“等”,“多”)
(3)而当陈赓完全明白小红军的用心时,就在这个时候,小鬼停止了呼吸,那我们就来齐读14、15自然段。
(读后评价)
(4)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此时此刻的陈赓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谁来说一说?(指名回答)
(5)生:伤心、难过、后悔、愧疚。
同学们回答得都非常好。
7、那么陈赓为什么觉得对不起这个兄弟呀?
(1)师点拨引导学生:因为陈赓觉得自己疏忽大意,没能即时救小红军而深深后悔与自责,十分的悲痛。
(2)那同学们觉得陈赓是一个怎样的人?(指名回答,板书:关爱战士。
)
8、虽然最后小红军牺牲了,但是他的精神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那在你们的心中,觉得小红军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大家想一想,想到的请举手。
(1)生:坚强、不愿拖累别人、面黄肌瘦、可爱的、可怜的、十一二岁,倔强。
(教师从性格、年龄、外貌、品质、情感上实行引导)
(2)师:怎么倔强?他真的是一个倔强的人吗?他的倔强是因为什么?
(3)学生自由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