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强的小红军教案
教学目标:
1、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小红军为什么要骗陈赓?
4、陈赓同志全明白了,他明白了什么?
5、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是怎么说、怎么做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教学难点:
了解小红军在行军途中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体会他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第2课时讲解
教学过程: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倔强的小红军》板书课题并齐读请同学们先看一组图片,配音乐《过雪上草地》
导读:同学们,我们现在看到了是长征途中红军战士艰难跋涉的情景,为了北上抗日,为了革命的胜利,红军战士翻雪山,过草地,渴了抓一把雪,饿了就用树皮和野菜充饥,他们以钢铁般的意志战胜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以坚持不懈的精神与敌人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有
很多战士还没有来的及看到革命的胜利,就永远地倒在了皑皑的雪山,荒凉的草地,这当中有年逾花甲的老人,风华正茂的青年,还有未成年的孩子,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长征中一个真实的故事。
2、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思考你最想提出的问题。
(2分钟)
3、同学们读完了,请依次提出你的问题。
(有价值的我们保留可以板书在黑板上的某个小角落,重复的删除,简单的问题当场解决。
4、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可见你们多么乐于思考,但由于时间关系,本节课我们只集中研究一下两个问题(出示写有问题的那张幻灯片):(1、)小红军为什么骗陈赓?(2、)陈赓都明白了什么?有些问题会在处理这两个问题中得到解答,如果没有,我们再个别交流,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老师也有个问题想请问一下你们,
5、课题中的“倔强”是什么意思呢?
很固执,不听别人劝告,很有主见。
(学生如果说不到位给予适当的解答,可举例说明)
6、你们的意思是坚持自己的意见,不听别人的劝告吗?那小红军的倔强表现在哪里呢?我该从课文的那些地方找答案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告诉我们。
(陈赓同志和小红军的对话)
打开出示两人对话的幻灯片
“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
“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
“上去,骑一段路再说!”
“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
”
“那,我们就一块儿走吧。
”
“不。
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
“你把它吃了。
”
“你看,鼓鼓的嘛。
我的比你的还多呢。
”
8、请同桌分角色读一下对话,讨论具体从那些方面看出小红军的倔强。
9、提问你从那些方面看出小红军的倔强?并书写
板书:体力强拒绝骑马
等同伴拒绝同行
有粮食拒绝接受
10、通过共同的讨论我们感受到了小红军的倔强,那我们分角色读一读他们之间的对话。
选同学与老师对读:老师作为小红军
读小红军的话再次让我们感受到(他的倔强)
同学们齐读对读:老师作为陈赓
读陈赓的话我们感受到什么呢?
(学生:好人热心)
11、提起陈赓同志,老师想问一下课文哪些段落开始介绍陈赓同志的情况?
(第二自然段:荒无人烟忍饥挨饿十分疲惫掉队)
陈赓同志那么疲惫,手中却牵着那匹马,为什么不骑着快速走呢?(因为那匹马也很累)
是呀,那匹马陪着陈赓同志翻雪山,过草地,他们共同经历了千难万险,在漫漫长征中他们已经成为生死相依的兄弟,患难与共的同胞,陈赓同志怎么忍心骑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呢?可是为什么当他遇到小红军时却一次次让小红军骑马呢?(这突出了他对小红军多么的关心和爱护呀!)
12、小红军和陈赓对话时还做了动作,你能从文中快速找出来吗?小红军为什么要做这些动作呢?
(1)小红军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赛跑的姿势。
(2)小红军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的拍了拍。
他这样做只是为了让陈赓同志相信他的体力很强,干粮很足。
请同学们分角色的对读,注意带上动作哟
通过语言和动作的展示让我们感觉到小红军说的那么真实。
不得不让我们去相信
13、陈赓同志就是这样被小红军说服了,他骑在马上,心情却总是平静不下来,由小红军想起了和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那些孩子出身贫寒,早早的参加了革命,他们在不断的锻炼中造就了机智灵活、勇敢坚强、吃苦耐劳的品质,我们的小红军和他们那么相像呀!
陈赓同志想到这些,在回忆小红军的言行,更加觉得可疑,我们来帮他判断一下好吗?并找出依据
(1)小红军说他的体力强是真?假??为什么?
假的。
课文第三个自然段这样写道: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
从黄黄的小脸与我们现在的百里透红的脸进行对比,可见这是因为挨饿的缘故,营养不良,又青又红可见他的体力不强。
(2)那小红军等同伴呢?为什么?
假的。
陈赓同志作为一个大人在荒芜人烟的草地上行军,都掉队了,更何况一个年龄幼小、体力瘦弱的孩子呢。
而且陈赓同志在这个行军中没有看到一个战友,说明他是掉队中得最后一个。
(3)干粮多也是假的,为什么?
课文后面原文,那鼓鼓的干粮袋里装得是一块烧的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课文第二段说,在长征中行走,常常要忍饥挨饿,说明小红军不可能有那么多干粮,所以说这句话也是假的。
14、刚才我们所说的正是陈赓同志所想的,突然意识到自己受骗的时候,陈赓是一种什么心情呢?
(焦急、心急如焚)
带着这种心态读课文描绘:立刻掉转马头,狠踢了几个马肚子,向来路跑去。
15、当陈赓同志把奄奄一息的小红军抱上马背时,他的手触到了小鬼的干粮袋,硬邦邦的,打开一看,却是一块烧的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这说明了什么?
小红军早已没有了粮食,当他饿的时候就会咬那个牛膝骨,牛膝骨没有办法充饥,只能留下了深深的牙印。
仅仅是这样吗?陈赓同志还明白了什么?
小红军不仅仅断粮,他的体力也不强,也没有同伴同行。
16、产生疑问,这就是那位断粮的小红军,那就是那位体力瘦弱的小红军,那就是没有同伴同行的小红军,他明明可以接受陈赓同志真诚的帮助,可他在生的面前为什么选择了死亡呢?
因为他明白陈赓同志也很疲惫,他也没有多余的干粮,他也……陈赓同志的一切困境他都清楚,他不愿意拖累陈赓同志所以选择了拒绝。
可陈赓同志是他的战友呀,互相帮助不应该吗?
如果接受了陈赓同志的帮助,骑着瘦马,与他同行,吃他的干粮,红军长征路漫漫必然都走不出去草地,此时小红军想,宁可牺牲我自己,也要保全对方的性命,所以他才会一次次干脆的拒绝陈赓同志的帮助,用善意的谎言来欺骗陈赓。
此时此刻表现在我们面前的已不仅仅是那位倔强的小红军还有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愿拖累别人的小红军。
三读二次的对话,再次感悟二人的情感。
17、此刻,陈赓同志全明白了,他不仅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也明白了小红军的用心良苦,可此时的小红军已经停止了呼吸,陈赓同志一把搂着小鬼,狠狠地锤着自己的腿说:“陈赓呀陈赓,你怎么对的起这个小兄弟呀?”
齐读文中的最后一段体会到陈赓此时的心情
悲痛,为失去了这么好的一位小兄弟
自责愧疚为没有及时发现小红军的善意谎言而自责为没有能够拯救小红军的生命而愧疚
在此齐读体会深情。
18、可惜陈赓同志深情的呼唤,小红军再也听不到了,他的生命才刚刚开始,却早早的凋零,他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革命事业,没有人知道他姓什么,叫什么,我们只能从文章中得短短描绘中去想象那位小红军的样子。
音乐<天堂的阶梯>:幻灯片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
深情齐读,回忆他的音容笑貌
小红军的样子深深的印在陈赓同志的心里,多少年都没有忘怀,他也深深印在老师的心里,相信也永远留在了你们的心中。
他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
19、回顾小红军在长征艰苦的环境中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拖累别人的高尚品质,与现在的幸福生活进行对比,你想说些什么?今后怎么去做呢?
怀着一颗爱国心,以史明智,把握今朝,从现在开始脚踏实地去努力。
为祖国,为人民,展开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