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整理)园林工程复习资料.

(整理)园林工程复习资料.

第一章1.简述地形在造园中的功能作用。

(1)骨架作用:地形是园林中所有景观元素与设施的载体,对其他造园要素的安排与设置有较大影响和限制。

(2)空间作用:地形具有构成不同形状、特点的园林空间的作用。

(3)景观作用:包括背景作用和造景作用。

(4)工程作用:地形可以改善局部地区的小气候条件,对地表排水也有重要意义。

2.简述重点高程坡向标注法的标注要点。

在平面地形图上,将某些特殊点(园路交叉点、建筑物的转角基底地坪、园桥顶点、涵闸出口处等)用十字或圆点或水平三角标记符号来表明高程,用细线小箭头来表示地形从高至低的排水方向。

第二章假山1.简述置石的布置方式。

(1)特置:姿态突出或奇特的单块山石作为一个小景或局部一个构图中心。

(2)孤置:孤立的将单个山石直接放置或半埋在地面上。

(3)对置:两块山石布置在对称、对应的位置上。

(4)散置:山石零星、散漫布置。

(5)群置:山石成群布置,作为群体表现。

(6)山石器设:用山石作室外环境中的家具器设。

2.简述掇山的基本法则和具体方法。

掇山的基本法则是:“有真为假,作假成真”,“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掇山的具体方法可概括为32个字,即:因地造山,巧于因借,山水结合,主次分明,三远变化,远近相宜,寓情于石,情景交融。

3.根据使用土石情况,简述假山四种类型。

(1)土山:是以泥土作为基本堆山材料,在陡坎、陡坡处可有块石作护坡、挡土墙或作磴道,但不用自然山石在山上造景。

(2)带石土山:又称“土包石”,是土多石少的山。

(3)带土石山:又称“石包土”,是石多土少的山。

(4)石山:其堆山材料主要是自然山石,只在石间空隙处填土配植植物第三章挡土墙1.简述挡土墙的主要功能。

(1)固土护坡,阻挡土层塌落;(2)节省占地,扩大用地面积;(3)削弱台地高差;(4)制约空间和空间边界;(5)造景作用。

2.简述重力式挡土墙横断面形式有哪几种。

(1)直立式:墙面基本与水平面垂直,但也允许有约10:0.2—10:1的倾斜度。

(2)倾斜式:墙背向土体倾斜,斜度在20度左右。

(3)台阶式:对于更高的挡土墙,为了适应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压力和利用土的垂直压力增加稳定性,可将墙背做成台阶形。

第四章园路1.简述套环式园路系统的布局形式及特点。

(1)布局形式:由主园路构成一个闭合的大型环路或一个“8”字形的双环路,再由次园路和游览小道从主园路上分出,相互穿插连接与闭合,构成另一些较小的环路。

(2)特点:1)主园路、次园路和小路环环相套、互通互连,少有尽端式道路,可避免走回头路。

2)最能适应公共园林环境,应用最为广泛。

3)不宜在狭长地带运用,在这种空间里套环式园路往往难以构成完整系统。

2.简述园路纵断面的设计要求。

(1)根据造景的需要,随地形的变化而起伏变化,并保证竖曲线线形平滑。

(2)在满足造园艺术要求的情况下,尽量利用原地形,以保证路基的稳定,并减少土方量。

(3)园路与相连的城市道路及广场、建筑入口等处在高程上应有合理的衔接。

(4)园路应配合组织园内地面水的排除,并与各种地下管线密切配合,共同达到经济合理的要求。

3.简述常见的园路铺装类型。

(1)整体路面,主要是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铺筑的路面。

(2)块料路面,用规则或不规则的石头、砖、预制混凝土块做路面面层材料。

(3)卵石路面。

(4)嵌草、步石、汀步、蹬道。

(5)木栈道。

4.简述广场工程施工的准备工作。

(1)材料准备,准备施工机具、基层和面层的铺装材料,以及施工中需要的其它材料;清理施工现场。

(2)场地放线,按照施工坐标方格网,将所有坐标点测设在场地上并打桩定点。

以坐标桩点为准,根据广场设计图,在场地地面上放出场地的边线、主要地面设施的范围线和挖方区、填方区之间的零点线。

5.简述铺地的功能作用。

(1)提供活动和休憩场所;(2)引导和暗示地面的用途;(3)对空间比例产生一定的影响;(4)统一和背景作用;(5)构成空间个性,创造视觉趣味。

6.简述园路的功能作用。

(1)组织交通:园路承担了游客的集散、疏导,满足园务工作的运输任务。

(2)引导游览:组织园林的观赏程序,向游客展示园林风景画面。

(3)划分空间,构成园景。

7.简述园林铺地的主要功能。

(1)提供活动和休息场所。

(2)引导和暗示地面的用途。

(3)对空间比例产生一定的影响。

(4)统一和背景作用。

(5)构成空间个性,创造视觉趣味。

8.简述平行停车、垂直停车和斜角停车等3种车辆停放方式的特点。

(1)平行停车:停车方向与场地边线或道路中心线平行。

每一列汽车所占的地面宽度最小。

前后两车间的净距要求较大,所能停放的车辆数比用其它方式少。

(2)垂直停车:车辆垂直于场地边线或道路中心线停放。

车辆排列密集,用地紧凑,所停放的车辆数也最多。

但每一列汽车所占地面较宽。

(3)斜角停车:停车方向与场地边线或道路边线呈30°、45°或60°斜角。

车辆的停放和驶离都最为方便,但占用地面较多,用地不经济,车辆停放量也不多。

第五章水景1.简述规则式水池的设计要点。

水池面积应与庭园面积有适当的比例。

池的四周可为人工铺装,也可布置绿草地,地面略向池的一侧倾斜,可显美观。

若配置植物,水池深度以50~100cm为宜,以使水生植物得以生长。

水池水面可高于地面,亦可低于地面,但在有霜的地区,则池底面应在霜作用线以下,水平面则不可高于地面。

2.简述园林中护坡的类型。

(1)块石护坡;(2)园林绿地护坡;(3)石钉护坡;(4)预制框格护坡;(5)截水沟护坡(6)编柳抛石护坡。

3.简述小型水闸的功能及分类。

(1)进水闸。

设于水体入口,起联系上游和控制进水量的作用。

(2)节制闸。

起联系下右和控制出水量的作用。

(3)分水闸。

用于控制水体支流出水。

4.简述水在造景中的作用。

(1)基底作用:大面积的水面视域开阔、坦荡,有衬托岸畔和水中景物的基底作用。

(2)系带作用:将不同的、散落的景观空间及园林景点连接起来并产生整体感,有线型系带作用及面型系带作用之分。

(3)焦点作用:喷涌的喷泉、跌落的瀑布等动态形式的水,它们的形态和声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吸引人们的视线。

第六章给排水1.简述如何通竖向设计防止地表径流冲刷地面导致水土流失。

(1)地面倾斜方向要有利于组织地表径流,使雨水向排洪沟或排水渠汇集。

(2)注意控制地面坡度,使之不至过陡。

(3)同一坡度的坡面,即使坡度不大,也不要持续太长,对坡面太长的应进行分段设置。

(4)要通过弯曲变化的谷、涧、浅沟、盘山道等组织起对径流的不断拦截和方向引导,减缓径流速度,把雨雪水就近排放到地面的排水明渠、排洪沟或雨水管网中。

(5)对于直接冲击园林内景点和建筑的坡地径流,要在景点、建筑上方的坡地面边缘设置截水沟拦截雨水,有组织地将其排放到预定的管渠之中。

2.简述公园用水的类型。

(1)生活用水:如餐厅、内部食堂、茶室、小卖部、消毒饮水器及卫生设备的用水。

(2)养护用水:包括植物灌溉、动物笼舍的冲洗及夏季广场道路喷洒用水等。

(3)造景用水:各种水体包括溪流、湖池等,以及一些水景如喷泉、瀑布、跌水和北方冬季冰景用水等。

(4)游乐用水:一些游乐项目,如“激流探险”、“碰碰船”、滑水池、戏水池、休闲娱乐的游泳池等等,平常都要用大量的水,而且还要求水质比较好。

(5)消防用水:公园中为防火灾而准备的水源,如消火栓、消防水池等。

3.简述园林给水的特点。

(1)生活用水较少,其他用水较多。

(2)园林中用水点较分散。

(3)用水点水头变化大。

(4)用水高峰时间可以错开。

4.简述园林给水方式中的“兼用式”。

在既有城市给水条件,又有地下水、地表水可供采用的地方,接上城市给水系统,作为园林生活用水或游泳池等对水质要求较高的项目用水水源;而园林生产用水、造景用水等,则另设一个以地下水或地表水为水源的独立给水系统。

这样做所投入的工程费用稍多一些,但以后的水费却可以大大节约。

5.简述排水工程的组成。

园林排水工程的组成从排水工程设施方面来分,主要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作为排水工程主体部分的排水管渠,其作用是收集、输送和排放园林各处的污水、废水和天然降水;另一部分是污水处理设施,包括必要的水池、泵房等构筑物。

但从排水的种类方面来分,园林排水工程则是由雨水排水系统和污水排水系统两大部分构成的。

6.简述园林给水工程的3个组成部分。

(1)取水工程。

是从地面上的河、湖和地下的井、泉等天然水源中取水的一种工程,取水的质量和数量主要受水区域水文地质情况影响。

(2)净水工程。

这项工程是通过在水中加药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工序使水净化,从而达到园林中的各种用水要求。

(3)输配水工程。

是通过输水管道把净化的水输送到各用水点的一项工程。

7.简述园林给水管网设计的要点。

(1)确定水源及给水方式。

(2)确定水源地接入点。

(3)对所有用水点的用水量进行计算并算出总用水量。

(4)确定给水管网的布置形式、主干管道的布置位置和各用水点的管道引入。

(5)根据已算出的总用水量进行管网的水力学计算,按照计算结果选用管径合适的水管。

(6)布置成完整的管网系统。

8.简述地面水环境的五个级别。

Ⅰ类地面水: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和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地面水: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和鱼虾产卵场等。

Ⅲ类地面水: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

Ⅳ类地面水: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地面水: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的水域。

第七章照明1.简述园林建筑内部照明的方式。

(1)整体照明,是为整个被照场所设置的照明。

(2)局部照明,是在工作点附近或需要突出表现的照明对象周围,专门为照亮工作面或是重点对象而设计的照明。

(3)混合照明,是由整体照明与局部照明结合起来共同组成的照明方式。

2.简述按照散光方式来分类时灯具的类型有哪些。

(1)间接型灯具。

灯具下半部用不透光的反光材料做成。

(2)半直接型灯具。

用半透明材料制成开口的灯罩样式。

(3)办间接型灯具。

灯具上半部用透明材料,下半部用满射性透光材料做成。

(4)均匀慢射型灯具。

用均匀漫射透光的材料制成封闭式的灯罩。

(5)直接型灯具。

.一般由搪瓷、铝和镀银镜面等反光性良好的不透明材料制成。

3.简述公园、绿地照明的原则。

(1)目标明确,支持设计的全部目标。

(2)节能环保,依据照度标准设计,尽量将饰景照明和明视照明相结合,节省能源(3)景观突出,以最能体现园林在灯光下的景观效果为原则布置照明措施,不要泛泛设置。

论述第二章假山1.试论如何让无用的碎砖、石块和建筑渣土等建筑垃圾在园林工程中充分发挥作用?至少举出2种方法。

(1)首先可以用其来堆山造景:1)采用砖石填充结构的假山造景,以无用的碎砖、石块、灰块和建筑渣土作为填充材料,填埋在石山的内部或者土山的底部,既可增大假山的体积,又处理了园林工程中的建筑垃圾,一举两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