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百家讲坛——康震谈李清照讲稿(三)喜忧参半(5)

百家讲坛——康震谈李清照讲稿(三)喜忧参半(5)

百家讲坛——康震谈李清照讲稿(三)喜忧参半(5)
百家讲坛——康震谈李清照讲稿(三)喜忧参半
上一集我们说到李清照和赵明成喜结良缘,终成百年之好,我们就特别感兴趣的是这一对新人这么有才华,这么般配,他们的生活是怎么幸福的,换句话说他们的幸福指数能有多高?这是我们很关心的一个问题,关于幸福这个话题,李清照有一首词做了一个回答,这首词的词牌叫《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这首词可能有的人不太熟悉,其实写得也非常好,春天到了,卖花郎挑着这个花担卖花,李清照看到了,买来了一枝鲜花,这个鲜花上面还有点点的露珠,看上去是楚楚动人,非常地漂亮,左看右看,真好看,看了一会儿啊,就看出点犹豫来了,也看出点担心来了,她担心什么呢?她担心说,这花这么好看,我拿回家了以后,让我丈夫赵明诚看了,他就老喜欢这个花了,就不一定喜欢我了,因为什么呢?他可能会觉得这个花比我这个人长得还漂亮,所以她说: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我就害怕他看见这个花以后犯猜疑,就觉得这个花怎么长得比我夫人还要漂亮。

其实我们想想,李清照
这会也就才十八、九岁,本来就是青春年少、青春焕发,她又饱读诗书,气质是清丽而高雅,怎么会担心连一枝花都比不过呢?她之所以这么故意要猜疑赵明诚的想法,之所以要故意这么样去嫉妒这一枝鲜花,有另一层含义,其实就是想很柔情地告诉赵明诚,我是多么多么地在乎你,也是想顺带着告诉别人,在我们家赵明诚的眼睛里头,我永远都是最漂亮的那个惟一。

这个词人写词,尤其是女性词人写词,那种纤细的内心的活动,往往她要表达一个意思,要从反面去说,当她说是的时候,往往是说她不是;当她说不是的时候,往往说就是。

所以她接下来才说“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好,你这朵鲜花,你不是很漂亮吗?好,我们就来比一比,我就把你插在我的云鬓间,插在我的头发里头,鲜花和美人的脸庞并列,然后等到赵明诚从太学放学回来以后,看一看咱们俩到底谁更漂亮,那就得让赵明诚来说个答案。

其实她心里很清楚,非常喜欢她的赵明诚肯定会有一个肯定的答案说,这朵鲜花确实是美啊,不过我的夫人确实更美。

画外音: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李清照《减字木兰花》
所以我们说通过这样一首词,我们能够非常细微地体察
到李清照对自己婚姻的状态那种满意的程度,她恨不能给全世界的人都宣布,我太喜欢,太欣赏,太爱我的丈夫赵明诚了,我太喜欢太爱我这个家庭了,但是她借助的意象只是一枝鲜花而已,她翻来覆去地说,看上去是在嫉妒这枝鲜花,其实还是在突显自己的美丽。

这首词写得这么好,以至于有人怀疑这词根本不是李清照写的,为什么呢?李清照是大文学家呀,这首词思想内容不是那么深刻,立意不是那么高远,甚至显得有点太浅切、太通俗了,大文学家写的东西应该看不懂才对,这不是李清照写的。

他们不知道有一句话叫什么,叫“真名士,自风流。

”往往是大文学家,卓越而杰出的文学家写出的作品才那么意味深长而又通俗易懂,所以我们发现凡是伟大的文学家写的那些杰出的作品,为什么能够流传,就是我们老百姓喜闻乐见,一看就懂。

画外音:从《减字木兰花》当中,我们不难看出,这首词活脱脱地道出了一个娇媚无比的新娘子,描绘出了李清照和赵明诚两情相悦的幸福生活。

当李清照带着闺中少女的天真烂漫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为我们留下了一部爱情经典。

不过,面对李清照的甜蜜生活,也许有人会问,新婚燕尔的赵明诚和李清照,无非就是恩恩爱爱、卿卿我我,他们的生活也没有超出我们的想像。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李清照觉得他们的婚姻是如此地幸福呢?
我们说其实这两个人还真不可能像一般人那样耳鬓厮磨,天
天在一起,为什么呢?赵明诚当时不是在上太学吗?这太学有规定,每个月只有初一和十五的时候才能请假回家,他们两个并不是整天在一起。

所以能够让李清照对自己的婚姻,对自己的丈夫,有这么大的满意度,有这么样的满足感,一个很重要的深层的原因在于他们两个志趣相投,特别是她嫁给赵明成之后,很快地对于赵明诚的金石字画文物收藏,也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所以他们两个不但是互相欣赏对方的才华,而且在这种很深层的志趣和爱好上也非常地相投,这是非常重要的。

可是我们都知道,要收集文物,要鉴别文物,你要去买,你要去选购,这需要什么呢?需要大量的钱。

有人说那还不成问题,赵明诚他爸爸三品大员,后来都做了宰相了,还缺这点钱吗?李清照的爸爸官小点儿,六品,买个什么字画也是应该有的。

这个大家就全想错了。

赵挺之和李格非虽然都是高官,但是他们当初的出身都是贫寒的读书人,所以他们的门风和家风都很严,从来不会惯小孩子乱花钱的毛病,没有把赵明诚和李清照娇惯成为胡乱花钱的那种娇宠的富家子弟,所以他们没有什么更多的来自长辈的这种零花钱和私房钱。

再加上赵明诚当时是一个太学生,就本来没有经济收入,后来他从太学毕业了以后做了官,也只是七、八品的小官,那个俸禄养家刚刚好,哪还有富裕的钱去买什么金石字画呢?
那大家说,你要这么说,这等于是俩穷人在这儿从事非常昂
贵的文物收藏事业,没错,我们虽然说他俩不至于特别清贫,但起码不是大富翁在从事文物收藏工作,他们完全是出于对这项事业的无比地热爱和喜爱。

那怎么办呢?有个好办法,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里边如实地记录了他们的好办法:典当衣服。

每次赵明诚从太学回来了以后,他们夫妻俩结伴到当铺去,比方说现在是夏天,那就把冬天的衣服先典当了;那要是冬天呢,先把夏装典当了之后,换回来的五、六百钱,高高兴兴地揣上这点钱,到著名的大相国寺去淘去,淘文物。

大相国寺大家都很熟悉,为什么呢?在《水浒传》里边鲁智深倒拔垂杨柳,鲁智深结识英雄林冲,就是在大相国寺里发生的。

其实大家还有所不知,这个大相国寺不但是东京汴梁最大的寺庙,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行庙会的地方,每个月都要举行好几次大型的庙会,那卖什么的都有,也可以说那里边有民间的文物市场。

这小两口揣着典当衣服得来的五、六百钱就去挑选,要是买到了有合适的,回到家之后挑灯夜观,心满意足,那样一种愉快的、喜悦的心情真是任何金钱都换不来的。

有一次,有一个人拿来了一幅画,是南唐著名的画家徐熙的《牡丹图》,要价也不便宜,二十万,李清照后来回忆说,当时在东京汴梁,即便是富家子弟一下拿出二十万来也不容易,更何况像我们俩哆哆嗦嗦的小夫妻,哪能拿出二十万来呢?掏不起钱,可是又放不下这颗心,把那画拿到家里连着看了两个晚上,越看越喜欢,越看越觉得自己
没钱,就是买不起,没办法,后来在连连的叹息声中把这画又还给人家,为这个事,这小夫妻两个好长时间都不高兴。

就是通过这些事例你能看出来,我们说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幸福生活它的内涵是什么?它是一种非常纯真的、纯朴的、淡泊的,却又是非常高雅的一种生活,这不是任何人想要模仿就能模仿出来的。

画外音:在熙熙攘攘的汴京城里,在人来人往的大千世界中,拥有这样一份相知相惜、相投相契的爱情,对于李清照来讲是何等地幸运。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

李清照与赵明诚充满闺房情调和学术氛围的爱情生活,并没有能够维持太久。

正当李清照沉浸在甜蜜美满的情爱世界里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厄运降临在了李清照的头上。

那么,这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