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探究题1.学习完“酸、喊、盐的性质”后,老师将两瓶未贴标签的饱和石灰水、饱和碳酸钠溶液摆放在实验桌上,让同学们区分.下面是“雄鹰小组”同学们的探究过程:(讨论交流)李壮(组长):区分两种物质的原理是:依据物质的性质,选择一种试剂与两种物质混合,产生两种不同的现象。
大家椐此来说一说,区分这两种溶液应选用哪种试剂,并说明理由;王志:我认为可以选择稀盐酸,理由是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有气泡产生,稀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无明显现象。
马凌:我选择的是碳酸钠溶液.理由是.(实验探究)大家按照王志的方案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实验中同学们根据现察到的现象,判断出甲试管中原溶液为碳酸钠溶液,乙试管中原溶液为石灰水。
则乙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实验后王志将甲、乙两试管中的废液倒入烧杯中,发现烧杯中液体澄清,大家对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成分产生了探究兴趣,请你和他们一起探究:①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仍为无色,由此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填化学式)可能含有HCl。
②另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该废液中还含有HCl。
(反思评价)欲从烧杯废液中得到纯净的NaCl,可先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溶液,经过滤后进行蒸发即可得到纯净的NaCl。
探究活动结束了,同学们充分体验到合作探究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2.用下列微型实验进行氧气、二氧化碳气体相关性质研究。
(1)同时挤压滴管B和C,控制相同液体量于球形容器中。
①写出I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关上述对比实验,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写字母)。
A.MnO2加快反应速率 B.半分钟内球形III中产生气体少C.反应过程中球形II比球形III内反应剧烈 D.MnO2一定分解产生气体(2)微热燃烧器,蜡烛b、c燃烧,蜡烛a不燃烧。
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关于燃烧器中的实验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写字母)。
A.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探究可然物燃烧需要氧气C.说明红磷与白磷是同素异形体 D.可以比较白磷、红磷着火点的高低(3)挤压滴管A,将足量稀盐酸滴于球形I中,球形I中产生的现象为____________。
一段时间后,蜡烛c熄灭,然后蜡烛b也熄灭了,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蜡烛熄灭后,将玻璃尖嘴管对着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内,烧杯内壁变模糊,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此反应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证明蜡烛一定含有碳元素。
(5)充分燃烧相同物质的量的碳和磷,消耗氧气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
3.课外小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对其性质进行研究。
(1)若打开止水夹K 1,关闭K 2,从长颈漏斗向装置C 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C 中发生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通过分析A 中的现象可证明CO 2具有的性质是____。
B 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
(2)若打开止水夹K 2、K 4,关闭K 1、K 3,从长颈漏斗向装置C 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当观察到______的现象时,证明E 中CO 2已集满。
关闭止水夹K 2、K 4,打开K 3,从分液漏斗向E 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该实验中,能证明CO 2与NaOH 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4.资料表明:在不同温度下,CO 可将Fe 2O 3还原为Fe 、Fe 3O 4中的一种或两种。
为探究温度对该反应产物的影响,进行如下实验。
(查阅资料)Ⅰ.Fe 3O 4与盐酸反应,得到FeCl 2和FeCl 3的混合溶液Ⅱ.用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FeCl 2和FeCl 3溶液进行如下实验,为方案设计提供参考(实验过程)甲、乙两组同学分别用酒精灯和酒精喷灯作为热源进行CO 还原Fe 2O3的实验,检验得到的黑色固体的成分,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反思)(1)结合此次探究活动,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 温度会影响反应的产物 b 试剂A 用于检验FeCl 3溶液c 进行CO 还原Fe 2O 3的实验时,一定要进行尾气处理d 得到的黑色固体的质量一定小于参加反应的Fe 2O 3的质量(2)有人认为乙组的实验结论有欠缺,你是否认同此观点,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位化学教师取用生石灰时,发现装满生石灰的塑料试剂瓶已经膨胀破裂,于是请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1)取一定量样品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搅拌,用手触摸烧杯外壁,无明显现象。
由此说明该样品中不含有__________________; (2)对该样品成分进行了如下猜想:猜想① Ca(OH)2猜想② Ca(OH)2和 CaCO 3的混合物 猜想③ CaCO 3 以下是某同学对猜想②进行的探究,请你补充完成实验报告6.(7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酸钙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剩余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剩余固体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剩余固体成分为: A.全部是碳酸钙 B .既有碳酸钙也有氧化钙 C .全部是氧化钙 (设计并完成实验)(实验结论)该化学兴趣小组得出的结论是:剩余固体成分与(猜想与假设)中的 (填“A”或“B”或“C”)相符合。
(交流与反思)实验操作产生的气体是 ,剩余固体的成分若与C 相符,则两步操作的实验现象与 (填“(1)”或“(2)”或“(1)(2)”)不同。
写出操作(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7.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包久置的生石灰干燥剂产生了好奇,于是他们对这包干燥剂的 成分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这包干燥制是否变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全部是CaO ;猜想二:是CaO 和Ca(OH)2的混合物; 猜想三:全部是Ca(OH)2;猜想四:是Ca(OH)2和CaCO 3: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1)取部分该干燥剂于试管中,加水后无放热现象,说明这包干燥剂中不含___________。
(2)继续向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出现,说明这包干燥剂中含有_____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确定这包干燥剂中有无其他成分,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方案。
另取部分干燥剂于烧杯中,加水并搅拌.静置后取上层清液于三支试管中。
请你参与实验,并填写表中的空白:写出方案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得出猜想_________成立。
(拓展迁移)小组同学反思了生石灰干燥剂变质的原因.认识到实验保存氧化钙应注意。
8.固体混合物是由氧化钙、纯碱和食盐组成。
某兴趣小组取少量固体在水中充分溶解,搅拌后过滤,探究其滤液成分。
请回答有关问题:(1)经分析滤液中一定有NaCl和NaOH,生成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为。
(2)某研究小组对滤液中其他成分做出了如下假设:假设1:还可能含有CaCl2假设2:还含有一种盐,它可能是(填化学式)假设3:还含有一种碱,它可能是(填化学式)(3)完成实验方案。
请填写实验操作、与表中结论相符的预期现象。
限选试剂:稀HCl、NaOH溶液、Na2CO3溶液、AgNO3溶液、 BaCl2溶液9.(6分)小明同学发现“旺旺雪饼”的包装袋内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食品保鲜剂”,他很好奇,想和同学们对“食品保鲜剂”的成分进行探究。
(发现问题)“食品保鲜剂“的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a.食品保鲜剂是利用其中的有效成分吸收空气中的氧气或水蒸气,防止食品变质;b.初中阶段学习过的能吸收氧气或水蒸气的物质有:①氢氧化钠②生石灰③铁粉④浓硫酸(初步探究)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不可能是浓硫酸和氢氧化钠,理由是(1)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打开小纸袋.发现袋内固体为白色,则该保鲜剂的有效成分一定不是(2)_______;(继续探究)同学们对袋内物质的成分继续探究:步骤一: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用温度计测温度,发现温度升高,该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3)_________;步骤二:过滤,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4)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碳酸钙。
向滤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则该样品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钙。
此结论(5)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6)______。
(拓展应用)食品保鲜剂除了能够吸收氧气或水蒸气外,还应具备一些要求,如:无毒、(7)________(写一点)等。
10.实验中,小红误将氢氧化钠溶液当成酸滴加到金属铝中,结果发现也有气泡产生,为了解该气体的成分,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提出猜想)小红猜想是氧气;小敏猜想是氢气;小雨猜想是二氧化碳其他同学认为小雨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进行实验)利用图I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实验(1)小红:反应一段时间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观察到,则她的猜想错误。
(2)小敏:①用图II所示装置干燥从a导管出来的气体,将管口a与(填“b”或“c“)端管口连接。
②反应一段时间,点燃干燥的气体,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得出他的猜想正确。
(得出结论)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产氢气和偏铝酸钠(NaAl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交流讨论)有同学认为,小敏的实验方案有欠缺,步骤②中存在安全隐患,理由是。
(反思提升)许多重大科学发现,源自对试验中异常现象的大胆质疑,深入研究。
下列科学成果是通过对异常现象研究得出的是(填序号)。
A.侯德榜潜心研究制碱技术发明了联合制碱法B.拉瓦锡深入研究前人忽视的异常现象发现了氧气C.张青莲主持测定了多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11.某校兴趣小组在我市某地收集到两种岩石样品A和B。
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B 是常用的建筑材料,H是单质,图中部分产物被略去):(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A的主要成分,B的主要成分,X ,Y 。
(2)写出图中下列步骤的化学方程式:②,⑥。
12.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干电池中物质的成分,将电池剥开时闻到异味且发现有黑色物质.(提出问题)为什么有异味?黑色物质的成分是什么?(网络搜索)干电池的成分有二氧化锰、铁粉及铵盐等物质.(实验探究)同学们分别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实验Ⅰ.小婧取适量黑色物质与__混合置于研钵内研磨,嗅到氨味,再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测,试纸变蓝,证明黑色物质中含有铵盐.实验Ⅱ.小清用一种物理方法发现黑色物质中不含铁粉,他采用的方法是__;实验Ⅲ.小明将黑色物质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静置后过滤,取滤渣进行实验.据此小明认为黑色物质中一定含有二氧化锰.(交流讨论)大家对小明的结论提出了质疑.(1)小莹认为若要证明黑色物质中一定含有二氧化锰,必须验证二氧化锰的质量和__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2)小仪认为除了小莹考虑的因素外,另一个原因是氧化铜等黑色物质对过氧化氢分解也有催化作用.(结论反思)(1)干电池中一定含有铵盐,可能含有二氧化锰,一定不含有铁粉.(2)面对网络信息,我们要去伪存真.下列网络信息,说法不正确的是__.A用大米制作的南昌特色小吃﹣“南昌炒粉”,可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糖类B某公司找到了“只用水就能变成汽油”的方法,解决了能源危机C涂抹呈碱性的肥皂水可减轻蚊虫叮咬分泌的蚁酸造成的皮肤痛痒.13.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做了如下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