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组合作分工表

小组合作分工表

学生小组合作观察设计表
课例研究中的问题:学生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你的大致想法(意图)
你的具体办法(措施)
课例研究组成员之间如何分工(假定有10位成员)
推荐一名组长,根据任务的不同,组长将其分为6组。
组长根据各组员的特点、特长进行统筹安排,进行观察:
1.学生的分工是否合理(2人)
2.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如何(1人)
所得的分数最高说明小组是比较优秀的,合作的有效性越高;所得分数最低的说明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是较差的,需要更加努力改进并提高
怎样反映学生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即整理后的数据结果说明什么)
将班内小组合作的有效性现状及情况形成书面总结,进行分析和讨论,进一步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根据班内小组合作的有效性现状及情况形成书面总结,课例研究组成员针对这些情况进行分析和讨论,再进一步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为今后的小组合作更加有效做好准备。
如何做记录(即如何使用上面的符合在课堂中收集信息)
根据教学环节和学生活动依次根据完成情况用符号记录。
将各个教学环节和学生的活动情况列表格,在表格内根据此项活动的完成情况给出适当的分数。
如何汇总记录的结果(即记录的结果如何整理或表达)
根据数据统计,组员谁得到的的分数最高谁就表现最优秀,小组的合作有效性最高
3.是否体现了团体的合作意识(2人)
4.听讲的认真程度(2人)
5.回答问题的准确程度(1人)
6.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2人)
使用哪些符号代表不同的合作状态(即发明一些大统一使用的符号代表某种含义)
评价等级分为大写的英文字母“A、B、C、D”四个。
等级为A的记为4分,等级为B的记为3分,等级为C的记为3分,等级为D的记为1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