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传统文化作业 800字

中国传统文化作业 800字

端午节中的现代价值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绣花枕头,只中看不中用。

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此优秀,但是为什么不能提供非常实质性的帮助?为什么我们的经济水平还是远远落后于西方的国家?有不少的人可能是这么认为的。

众所周知,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精神的所在。

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绣花枕头。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

尤其是在一些中国传统节日中,传统文化更是得到了彰显。

这篇文就章以端午节为案例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端午节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之一。

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

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也和其他的传统节日一样,也是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的,比如端午节吃什么,做什么,南北各地就不尽相同。

南方大部分地区有喝雄黄酒的习惯,湖南常德、张家界等地还会吃糍粑,江汉平原一带吃黄鳝,山东、江西等地吃茶叶蛋,河北地区吃印有五种毒物花纹的五毒饼等,各具特色,不尽相同。

长江黄河以南的人们包粽子都用竹叶,而北方地区则多用芦叶。

这些都展示了我国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饮食文化。

在端午的习俗中,消灾避疫、驱邪避魔是最原始的主题和动力。

例如喝雄黄酒,《白蛇传》中有一个情节就是许仙听了法海的话,让白娘子喝雄黄酒,结果现出了原形。

这种建立在祛毒禳灾、保健康、求吉祥基础上的节日主题,自古以来便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端午节最受大众喜爱的习俗莫过于吃粽子了。

南北各地粽子花样万千。

与南方喜吃甜,北方喜吃咸恰恰相反,南方人爱吃咸粽子,而北方人喜欢吃甜粽子。

咸粽子的花样非常多,可以在里面放很多很多不同的食材,以丰富味道,增加口感,肉和咸蛋黄是最最基本的,除此之外还可以放笋干、虾米、干贝等等,应有尽有。

而甜粽子的花样则稍显单调,馅料大都是豆沙、蜜枣等。

而四川地区还有非常独特的椒盐粽子,这种粽子的配料非常特别,有腊肉、红豆、椒盐、糯米,做法简单来说就是将红豆腊肉切成小粒包在糯米里,然后放整颗花椒,米里面撒盐。

各地不同口味的粽子也正式各地不同的文化的体现,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多姿多彩的体现。

多年前的韩国的端午之争,虽然后来被证实那只是“韩国江陵端午祭”,与中国的端午节没有任何关系,但是激起了人们对于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强烈的保护意识和对于属于我们的文化的强烈的认同。

端午节具有强大文化凝聚力的表现;海外华侨回国祭祀祖先及在异国、异地的游子叶落归根等行为都是传统节日中民族凝聚力的体现。

文化凝聚力与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增强民族团结、维系国家统一,有利于加深世界各地中华儿女的亲情,也有利于激励一个民族、国家不断前进、发展、强大。

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之所以会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是源自于人们对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的认同。

纪念屈原是端午节最鲜明的主题之一。

从抗日战争时期开始,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便采取诗会的形式纪念屈原,将诗会与赛龙舟活动相呼应,来体现中国古典的传统文化。

文化精神是传统文化中具有积极意义的、体现在民族蓬勃向上精神的思想和观念。

端午节体现出精忠爱国、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天人合一、贵和尚美等文化精神,正是因为有这些文化精神的存在,使得端午节以及其他传统节日中的一些习俗经过几千年的历程仍被保存、遵守着,体现出强大的文化生命力。

中国文化具有包容性,表现为同化力、融合力、延续力和凝聚力等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应具有包融性,而传统节日作为行为层面的传统文化,更应具有包融性。

中国传统节日有几千年的历史,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与其他文化交汇、互撞,
消极的东西逐渐消亡,美好的东西日益突显,这正是传统节日具有强大文化生命力与凝聚力的表现。

在与日前社会上流行的外国特别是西方节日的交汇、互撞中,中国传统节日定能发挥中国文化惯有的价值整合功能,到达一个新的层面。

在全球化的时代,世界文化大融汇的今天,守住自己的身份,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传承端午节中传统文化所代表的文化精神。

通过开展多种传统节俗活动,将文化传承融入民俗节日中,让人们在端午这个特定的节日中回归传统,在与祖先的对话中,感受伟大爱国诗人高尚的品格,增强我们的民族意识与文化使命感,让优良的民族文化传统在现代生活中得以延续更新。

无论是端午习俗,还是春节、中秋节习俗,这些中国的民俗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记忆和民族往事,集中展示着我们的民族性格、民族气质、风俗习惯和精神传统,是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标志。

年轻一代很少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传统节日,更不了解传统节日背后的民俗文化内涵,因而对民俗文化缺乏认同。

把传统节日定为法定节日,是十分必要的。

让年轻一代切身接触到民俗文化,让民俗真正地融入他们的生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