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土地管理概述1、土地:是地球陆地表面由地貌、土壤、岩石、水文、气候和植被等要素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它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的种种结果;2、土壤:是指能够产生,植物收获的陆地疏松表层,它是在气候、母质、生物、地形和成土年龄等诸因子综合作用下形成的独立的自然体;3、土地资产:是指作为财产的土地,其中既包括纯自然土地,也包括经过人类开发改造过的土地;4、土地资产和土地的关系:两者都能够被人们当作财产予以占有。
从法律上看,土地资产不仅包括土地自然体,而且包括土地权能(如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等)。
地产和土地,既紧密联系又有区别,在商品经济中地产是特定的土地。
土地不一定完全是地产,而地产必然属于土地。
地产的最重要特性是其商品属性,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可以像其它商品一样进行交换。
但在我国,这种交换是在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前提下对使用权的经营,包括土地使用权的出让、转让、租赁、抵押等;;5、土地的特性:(1)土地的自然特性:位置固定性、面积有限性、质量差异性、功能永久性;(2)土地的经济特性:土地供给的稀缺性、土地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土地利用方式变更的困难性、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土地利用后果的可能性;6、土地的功能:承载功能、生产功能、资源功能7、按土地用途分类: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8、土地管理:从本质上讲,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确立和巩固与本阶级利益相一致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合理组织和监督所采取的包括经济、行政、法律、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综合性措施;9、土地管理的职能:(1)拟定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发布土地管理的规章;(2)组织编制和实施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其它专项规划;(3)监督检查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行政执法和土地利用规划执行情况;(4)拟定实施耕地特殊保护和鼓励耕地开发政策,实施农地用途管制,组织基本农田护;(5)制定地籍管理办法,组织土地资源调查、地籍调查、土地统计和动态监测;(6)拟定并按规定实施土地使用权出让、租赁、作价出资、转让、交易和政府收购管理办法;(7)指导基准地价、标准地价评测,审定评估机构土地评估资格,确认土地使用权价格;(8)组织开展土地资源的对外合作与交流;10、土地管理的原则:整体原则、法制原则、协调原则、利益原则、效率原则、民主化原则、可持续利用原则;11、土地管理的主要内容:(1)地籍管理(2)土地利用规划(3)耕地保护和农地转用管理(4)土地征收与征用管理(5)建设用地供应与土地市场管理(6)土地法制管理第二章土地公有制1、土地所有制: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势,它是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关系的基础;土地所有制也就是土地财产的归属制度;2、土地所有制的类型:五种土地所有制,即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奴隶主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土地所有制;3、土地所有权的基本权能构成: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四项基本权能第三章耕地保护制度1、耕地保护制度的内容:(1)确保耕地总量18亿亩的目标(2)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3)实行占一补一制度(4)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5)运用经济手段保护耕地(6)明确政府责任2、占用耕地补偿制度的基本要求:(1)任何建设占用耕地都必须履行开垦耕地的义务(2)开垦耕地的责任者是占用耕地的单位(3)开垦耕地的资金必须落实(4)开垦耕地的地块应当落实(5)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出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建设单位可以按照有关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由地方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承担造地义务3、履行耕地占补平衡义务:(1)省级人民政府在占用耕地补偿制度中的义务a.制定开垦耕地的计划b.对建设用地单位和市、县人民政府开垦耕地进行组织监督(2)建设用地单位在占用耕地补偿制度中的义务a.自行补充b.委托补充c.建设占用耕地的耕作层利用(3)各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占用耕地补偿制度中的义务4、基本农田:是指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的预测而确定的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期内未经国务院批准不得占用的耕地;5、基本农田保护的重要意义:(1)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基础性作用(2)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3)对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发挥了强有力保障作用(4)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发挥了有效的维护作用6、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1)划定基本农田的数量要求(2)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的依据(3)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的范围(4)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的方法7、基本农田保护措施主要包括: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基本农田用途管制、严格基本农田占用审批、占用基本农田补划、基本农田建设、基本农田定期监督检查8、土地开发:是指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的可开垦的区域内,对未利用土地通过工程的、生物的或综合的措施,使其成为可利用土地的过程;9、土地整理:是指人们为了一定的目的,依据规划对土地进行调整、安排和整治的活动,即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理顺土地关系的一种活动;10、土地复垦:是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11、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任务:(1)提高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2)优化土地开发整理利用结构(3)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12、土地开发整理的工作重点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土地开发整理工作重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紧紧围绕耕地保护目标开展土地整理;二是紧紧围绕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开展土地整理,三是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开展土地整理,四是紧紧围绕重点地区和重大项目开展土地整理(2)应注意的几个问题:a. 易地占补问题b. 补充耕地指标折抵问题c. 拆旧还新指标折抵问题d. 农民建房占补平衡问题13、耕地保护的经济调节机制:(1)建立耕地保护经济调节机制的重要性(2)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3)调整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政策(4)调整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5)调整耕地占用税政策(6)从新从高征收违法用地补办的有关规费14、耕地保护的责任制度:(1)耕地保护责任制度的主要内容(2)耕地保护的权利和责任制度(3)耕地保护责任的考核体系(4)耕地保护的责任追究制度(5)耕地保护的执法监察体制第四章土地用途管制制度1、土地用途管制: 就是在依法认定土地现状用途的基础上,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明确土地的预期用途和土地使用条件,对土地用途的变化进行管制,严格控制农用地,特别是耕地转为建设用地。
2、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内容:(1)国家通过土地调查依法认定现状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等12大类;(2)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定预期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等三大类;(3)国家对土地用途变更进行监测;(4)国家通过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和农用地转用许可,严格限制新增建设用地,特别是耕地、林地等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5)实行土地利用监督管理;(6)对违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行为进行严格查处等;3、土地用途管制特点:(1)强制性(2)系统性(3)行政性4、我国土地用途管制的总体目标:是实现我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持续利用5、土地利用现状用途:是通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依法认定土地的实际用途,通过土地调查或变更调查依法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作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以及农用地转用审批的依据,依法认定土地利用现状用途是用途管制的基础。
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以及当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从全局的、长远的利益出发,对区域范围内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复垦、保护等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统筹安排的战略性规划。
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依据(1)《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土地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和行政法规;(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规划及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3)当地土地利用状况、土地供给能力、土地需求等;8、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原则(1)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建设占用农用地的原则;(2)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原则;(3)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的原则;(4)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的原则;(5)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耕地相平衡的原则;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审批:《土地管理法》第21条规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分级审批;(1)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国务院审批;(2)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城市,以及国务院指定的城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3)上述范围之外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逐级上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其中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由省级人民政府授权的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准;10、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执行;(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改;1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的批准权限:(1)经国务院批准的大型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需要改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根据国务院批准的文件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能源,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需要改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属于省级人民政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准权限的,根据省级人民政府的批准文件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涉及基本农田的土地总体规划修改一律报国务院批准。
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后,涉及修改下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通知下一级人民政府作出相应修改,并报原省原批准机关备案。
12、土地利用计划:是指国家和地方对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作出的部署和安排是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具体实施。
13、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内容包括:计划编制、下达、执行、监督和考核。
14、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的原则包括:(1)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控制建设用地问题,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2)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以土地供应引导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3)建设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相平衡;(4)优先保证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用地;(5)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6)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第五章土地征收与征用制度1、土地征收: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将集体所有土地转为国家所有并给予补偿的行为。
2、土地征用:是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强制使用集体土地,在使用完毕后再将土地归还给集体的一种行为,类似于临时使用土地;3、土地征收与征用的区别与联系:联系:两者都属于通过运用国家强制力而对公民的土地权利进行限制的形式,都是为了公共利益需要,都要经过法定程序,都要依法给予补偿;区别:法律效果不同、补偿不同、适用条件不同、适用的法律不同、适用的程序不同4、土地征收权限:(1)国务院的征收批准权限①基本农田②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35公顷的③其他土地超过70公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