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现行土地使用制度汇编

中国现行土地使用制度汇编


限定使用者资格 依法批准使用 严格限制流转
《土地管理法》第五十九条 乡镇企业、乡(镇) 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农村村民住宅等乡(镇) 村建设,应当按照村庄和集镇规划,合理布局, 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建设用地,应当符合乡 (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 并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六十条、第六十一条、 第六十二条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 农村村民一户 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 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
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经乡(镇)人民政 府审核,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 及占用农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的 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 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集体建设用地自发、无序流转 的不良局面逐渐为政府所重视。
1996年,在原国家土地管理局支持下,苏州市颁 布了《苏州市农村集体存量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 管理暂行办法》,开始对无序的集体非农建设用 地使用权流转进行规范管理。随后,一系列试点 促使大范围的规范管理工作向纵深推进。
《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三条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 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 设;但是,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依法取得建 设用地的企业,因破产、兼并等情形致使土地使 用权依法发生转移的除外。
2007年10月1日实施的《物权法》规定,“集体 所有的土地作为建设用地的,应当依照土地管理 法等法律规定办理”,并没有突破之前的法律规 定。
第六十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乡(镇)土地利 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兴办企业或者与其他 单位、个人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形式共同 举办企业的,应当持有关批准文件,向县级以上 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按照 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批准权限,由县级以 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占用农用地的, 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农村土地使用制度的构成
农村国有土地使用制度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制度
农用地使用制度 建设用地使用制度
Hale Waihona Puke (一)1949年-1952年,农民个体使用制 (二)1953年-1978年,土地集体使用制 (三)1978年后,家庭承包经营制度 限定使用者资格的使用制度 以家庭承包为基本形式 有限期的承包制 可依法、自愿、有偿的流转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 单位或者个人承包经营的,必须经村民会议三分 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 并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
家庭承包经营的局限性
承包经营权内涵不明确、不充分 土地产权流转有一定的限制 土地承包期不稳定
相对于城镇土地出让期限,农村土地承包 期限仍然偏短,而且目前还没有土地承包 到期后是否续期的规定;加上在承包期内 频繁调整,土地承包期限更短;
同时使承包经营权债权物权化。现实的土地承包 经营权是由承包合同规定,而不是由法律明确规 定,因而具有明显的债权性质,还不是一个完整 的物权。
物权化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具体权能须由法律规定
而不是合同约定。应通过法律明确授予土地承包 经营权主体的权利有: 1)占有权2)使用权 3)收益权, 4)处分权,其中包括:出租权、抵押权、转包权、自 主转让权;入股权;5)物上请求权; 6)相邻权; 7)退包 权; 8)优先的续期承包权9)取回权和补偿权; 10)承 包土地征收征用的补偿权,应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 人是接受土地补偿款的主体,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 以集体的名义进行截流或再行分配11)继承权;等 等。
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单位和个人用于生产和经营 的集体建设用地应当通过市场配置,发生置换和流转。这 就使得现行法律提供的狭窄空间与集体建设用地配置对流 转的现实需求之间产生了强烈矛盾。
在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社会技术变迁和土地收入预期转变 的过程中,数量庞大的集体建设用地(包括乡镇企业用地、 村民宅基地等)开始自发流转,发展出转让、入股、联营、 出租和抵押等多种形式,形成了庞大的隐形市场。特别是 城乡结合部,以及经济发展较快、地理区位较好的小城镇 和农村集镇,成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盛行的集中地,珠江 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地区更为活跃。
由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承包的, 应当对承包方的资信情况和经营能力进行审查后, 再签订承包合同。
《土地管理法》
第十四条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本集体经济组织 的成员承包经营,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 渔业生产。……。 第十五条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可以由本集 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承包经营, …… 。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不稳定意味着未来收益 不确定,从而导致投资不足。
明确承包经营权的性质 完善承包经营权的权能结构 使承包经营权债权物权化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土地承包期长期化
既不能否认农民对土地承包权的要求,也要将承 包经营权应有的买卖、转让、入股、转租、抵押 等各项权利完全赋予承包经营权的内涵,使之成 为一完整的土地使用权,以利于土地使用权权利 的充分实现。
《农村土地承包法》
第十五条 家庭承包的承包方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 农户。 第四十七条 以其他方式承包农村土地,在同等条 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承包权。 第四十八条 发包方将农村土地发包给本集体经济 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承包,应当事先经本集体 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 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 府批准。
当然还要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农村社会 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健全,能够对土地的保障功能 进行替代,降低农民的“恋土”情结,消除由于 农地产权的福利性安排而阻止土地产权的流转。 因此,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能够发挥 土地市场的作用,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另外也要使得土地承包期长期化,土地承包期的 不断调整影响了农民土地使用的合理预期,致使 农民对土地进行粗放经营,不利于土地的合理使 用。对承包期规定一个较长期限是赋予农民长期 而有保障土地使用权的根本保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