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某出口公司向西亚某国出口日用品一批,见单60天付款,信用证结算方式,汇票的承兑银行为开证行。
议付银行审核后“单证一致、单单一致”,单据寄到开证行后,开证行(进口国银行)即回电,承兑到期付款,并确定了到期日。
不料,30天后,开证行发来电报,称,由于开证申请人遭遇法律诉讼,该国法院已下“止付令”,冻结开证人的所有财产,因而,开证行将服从法院的指令,不能履行到期付款的责任。
请问,开证行的拒付理由能够成立吗?为什么?开证行的拒付理由不能成立。
因为,(1)、汇票的付款人是开证银行,而非开证人。
即,由开证行承兑在六十天后付款,而不论开证申请人发生了什么情况;2、在信用证业务中,开证行“负第一性的付款责任”,而非开证申请人;(2)、《UCP600》规定:“在信用证业务中,各有关当事人所处理的只是单据,而不是单据所涉及的货物、服务或其它行为”。
这个“行为”,当然也包括了开证人遭遇法律诉讼的问题;4、在信用证业务中,开证行的“拒付”理由,只能是“单据上有不符合信用证要求地方,或者单单之间有不相符的地方,而非其他因素。
2、某出口公司收到B国开来信用证一份,信用证规定最迟装运期为2006年3月15日,信用证的有效期为2006年3月30日,在出口国到期,交单期为提单后15天(DOCUMENTS TO BE PRESENTED WITHIN 15 DAYS AFTER THE DATE OF SHIPMENT,BUT WITHIN THE VALIDITY OF THE CREDIT)。
该出口公司于三月十五日装船,并于三月三十日下午四点五十分交全套单据交到议付银行传达室。
不料,当传达室值班人员将此套单据交到银行审单工作室时已超过五点钟(该行下午五点营业结束),审单工作人员已经下班了。
次后二日为星期六、星期天(银行例假)。
银行工作人员于四月三日(也就是下星期一)上班,审单后当日将全套单据用快邮寄给开证银行。
开证行收到单据后,回电拒付,称:单据已逾信用证规定的有效期。
请问,开证行的拒付合理吗?为什么?有关当事人应如何处理此案?开证银行的拒付不合理。
①因为受益人(出口商)已经在三月三十日将全套单据交到议付银行(为信用证规定的期限三月三十日,提单后十五天交单期之内),符合信用证的规定;②《UCP600》规定:“银行…..应有各自的合理时间,不得超过其收到单据的翌日起算的五个银行工作日来审核单据”。
因而,银行收到单据后,将有五个工作日来审核此套单据;③议付银行在操作时,应在银行的面函打上,此单据的“收单日”(presented date 或receiving date: 2006-3-30)在三月三十日,而寄单的日期却是四月三日(mailing date:2006-4-3)。
3、某公司以CIF条件进口一批货物。
货物自装运港,启航不久,载货船舶因遇风暴而沉没。
在这种情况下,卖方仍将包括保险单,提单,发票在内的全套单据寄给买方,要求买方支付货款。
问进口方是否有义务付款?有义务付款。
因为按照CIF术语,卖方在规定的日期或期间内,在装运港将货物交到船上,即为履行了交货任务。
CIF合同的卖方是凭单履行交货,是象征性交货。
卖方按期在约定的地点完成了装运,并向买方提供了合同规定的,包括物权凭证(提单)在内的有关单证,就算完成了交货任务,而无需保证到货。
在象征性交货方式下,卖方凭单交货,买方凭单付款。
只要卖方如期向买方提供了合同规定的全套合格单证,即使货物在运输途中损坏或灭失,买方也必须付款。
卖方将有关单证交给买方后,使买方与轮船公司、保险公司建立了直接的关系,如果货物在运输途中发生灭失,买方可以凭货运单据或保险单据与船方或保险公司交涉。
4、我某进出口公司收到国外信用证一份,规定:最后装船日2004年6月15日,信用证有效期2004年6月30日,交单期:提单日期后15天但必须在信用证的有效期之内。
后因货源充足,该公司将货物提前出运,开船日期为2004年5月29日。
6月18日,该公司将准备好的全套单证送银行议付时,遭到银行的拒绝。
请问(1)该公司在信用证的有效期内交单, 为什么银行会拒绝议付?(2)该进出口公司将面临怎样风险?分析:(1)银行拒绝议付的理由是,信用证已经逾期。
虽然此信用证的有效期是6月30日,但是信用证的交单期是提单日期之后15天且在效期之内。
现在该公司于5月29日将货物出运,就必须在6月13日之前将全套单证送交银行议付,否则就是与信用证不符。
有了不符点,银行当然拒绝议付。
(2)该进出口公司只能电告进口商此不符点,希望进口商理解并接受付款赎单。
如果进口商同意付款赎单,该公司便可告知银行担保议付。
否则该进出口公司将面临的风险是:原来的银行信用由于单证操作失误而降低成了商业信用,万一国际市场风云突变,客户可能不付款或少付款。
5、如果出口商采用〝托收结算方式〞有哪些有利的地方, 还有哪些不利之处?1、有利之处:“跟单托收结算”方式的优点是,手续简便,迅速。
在跟单托收中,出口商以控制货权的单据来控制货物,托收银行以交付代表货物的单据代表交货。
而交单又以进口商的付款或承兑为条件。
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即期交单付款”的托收结算,出口商有一定的保障,即:不会受到“财货两空”的损失。
进口商只要付了款,或者进行了承兑,即可得到代表货权的单据,此一做法相对来说,比“汇款结算方式”要安全。
2、不利之处:(1)托收这一做法,相对来说,对出口商较为不利,因为出口商能否按期收回货款,完全取决于进口商的资信。
(2)、如果进口商因商情变幻而拒不付款或者拒不承兑,或者承兑后拒不到期付款,或者故意拖延付款,出口商就有可能迟收货款、收不到货款。
遇到这种情况,托收银行和代收银行是没有责任的,这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商业信用”。
但是就风险程度而言,选择做“D/P即期”比做“D/A 远期”较为安全。
因为D/P 即期,一般银行一定要等进口商付了货款之后才交单,出口商是不会落得“货财两空”的境地。
因为从理论上来说,只要进口商未付款,货运单据仍在银行,货权仍归出口商,出口商仍可将货物转卖给他人或者运回。
相对来说,“D/A远期”风险比较大,因为进口商有可能不来承兑,或者签署了承兑书,取走提单等单据后,到期日不来付款,或者少付款,银行和出口商是无可奈何的。
“商业信用”的风险就在这里。
6、某外贸公司与某新加坡客商签订出口大豆合同一份,新加坡进口商按时开来信用证,来证规定分三次装运,具体条款分别为:九月装运100吨大豆;十月装运200吨;十一月份装运300吨,目的港均为新加坡。
我公司于九月、十月份按规定如数装运,并顺利收到货款。
十一月份,考虑到货量大,货源分散,经与船公司协商同意,由太阳神号轮于十一月十日在上海装运150公吨,十一月十五日该船开到温州后,又装运150公吨,提单日期分别为:十一月十日和十一月十五日,并分别由上海和温州船公司出具两份提单。
当我公司持单据到银行要求付款时,遭到开证行的拒付。
请问,开证行的拒付是否合理?为什么?开证行拒付不合理.。
因为根据国际惯例规定,我公司十一月份的装运行为,虽然起运地分别为二个不同的港口:上海与温州;装运日分别为两个不同的日期,十一月十日和十一月十五日。
但是,货是装在同一条船上,且目地港相同,新加坡。
尽管出具二份不同的提单,且有两个提单日期和起运地,但是,不违反信用证条款和相关国际惯例.7、我某出口公司收到美国开来信用证一份,规定:最后装船期为2007年4月30日,信用证有效期为2007年5月15日,交单期为提单日期后15天,但必须在信用证有效期之内。
该出口公司于四月十日装船,开船日期为2007年4月10日。
4月28日,该公司将做好的全套单证送银行议付时,遭到银行的拒绝。
问,银行拒付合理吗?为什么?出口商在此情况下,应如何处理?银行拒绝议付合理。
银行拒绝议付的理由是,出口商“逾期交单”(LATE PRESENTATION)。
虽然该信用证的有效期为五月十五日(尚未过“有效期”),但是信用证中又规定了一个“交单期”,即“提单日期后15天交单”,因为真实的船期为4月10日,根据此一日期推算,该信用证的有效期应为4月25日。
但是,出口商在4月28日将单据交到银行(显然已经逾期交单三天了)。
在遇到此情况下,该出口公司只能电告进口商此不符点,希望进口商理解并接受付款赎单。
如果进口商同意付款赎单,该公司便可告知银行“担保”议付。
该出口公司将面临的风险是:原来“银行信用”由于单证操作失误而降低成为“商业信用”,如果国际市场风云突变,客户有可能不付款或少付款。
8、A公司以CIF价格条件自南美某国进口棉布一批,集装箱运输方式。
货到上海后,A公司到港接货,发现货物部分受潮,该批货物已投保“平安险、水渍险”,A公司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要求。
保险公司派员对货物进行了检验,确认这批货物确实部分受潮。
经检验,棉布受潮系雨水所致;验证后,发现装载该货物的集装箱破损,顶部有十余个烂洞,棉布受潮由于雨水通过集装箱漏洞渗入箱内所致。
保险公司据此拒绝赔偿。
请问,保险公司拒绝赔偿合理吗?为什么?保险公司拒绝赔偿合理。
A因为根据保险条例规定:“水渍险虽然负责单独海损险,但对锈损、碰损破碎以及散装货物的部分损失是不负责的。
平安险和水渍险对海水所致的各种损失负责。
被保险货物由于雨淋、雪水融化等淡水造成的损失,不包括在这两种险别的承保责任范围之中”。
B在提单正面契约文字上也有这样的规定:“SHIPPED ON BOARD THE VESSEL NAMED ABOVE IN APPARENT GOOD ORDER AND CONDITION(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
意为,上述外观状况良好之货物或包装(除另有说明者外)。
既然提单上没有“另有说明者”,那么,货物的外观状况应该是“良好无损”,而不应有烂洞的存在。
9、某公司以CIF条件出口一批货物,装载“珍珠港号轮”上。
轮船自装运港广州启航不久,出口高获悉载货船舶因遇风暴在海上触礁沉没。
在这种情况下,出口方仍将包括保险单,提单,发票在内的全套单据寄给买方,要求对方支付货款。
问,进口方是否有义务付款,为什么?有义务付款。
因为按照CIF术语,卖方在规定的日期或期间内,在装运港将货物交到船上,即为履行了交货任务。
CIF合同的卖方是凭单履行交货任务的,是“象征性交货”。
卖方按期在约定的地点完成了装运,并向买方提供了合同规定的,包括物权凭证(提单)在内的有关单证,就算完成了交货任务,而无需保证到货。
在象征性交货方式下,卖方凭单交货,买方凭单付款。
只要卖方如期向买方提供了合同规定的全套单据符合信用证规定的单据,就可以得到货款。
即使货物在运输途中损坏或灭失,买方也必须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