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一、知识结构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氧化性、化合价等
物理变化:的变化
概念:的变化
本质: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其他物质的分子
遵循规律:质量守恒定律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按物质的种类数目的改变分置换反应
物质的变化复分解反应
化学变化分类氧化反应
(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还原反应
按反应中的得氧、失氧分非氧化还原反应
表示方法:化学方程式
伴随现象: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反应条件:加热、高温、通电、催化剂等。
实例:燃烧、腐烂、发酵、生锈、火药爆炸、风化等
二、主要内容提示
(一)物质的性质
1.物质性质的确定:物理性质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知;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来体现。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来表现。
3.物理性质主要指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挥发性、溶解性、导电性、吸附性等方面的性质。
4.几种物质重要的化学性质。
⑴可燃性:可燃物与接触并使温度达到就可燃烧的性质。
⑵氧化性:反应中能氧,使别种物质发生反应的物质具有的性质。
⑶还原性:反应中能氧,使别种物质发生反应的物质具有的性质。
初中化学中具有
还原性的物质有、、等。
⑷毒性:初中化学涉及有毒的物质有CO、SO2、NO2、、、农药波尔多液等。
⑸腐蚀性:强酸、强碱等物质具有腐蚀性。
⑹稳定性:指物质不易跟别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性质。
如稀有气体、碳与氢气等在常温下具有稳
定性。
⑺金属活动性:是指金属在水溶液中失去电子变成离子的能力。
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正确理解和
应用:越靠前的金属,活动性越强,反之越弱;排在氢前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除浓硫酸和硝酸)
里的氢;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⑻溶液的酸碱性:通常用酸碱指示剂来测试,并用pH表示它的强弱程度,pH的取值范围在0—14
之间:pH越小,酸性越强;pH越大,碱性越强。
测定pH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⑼化合价:它是元素相互化合时表现出来的一种化学性质。
要熟记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
(二)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联系:在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但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物理变化。
2. 性质与变化的关系。
性质是指物质的固有属性,往往是结论性的表述。
变化是指物质的运动形式,往往是过程性的表述。
3.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比较。
4.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质量不变 宏观
元素的种类不变 元素的质量不变 六个不改变 原子种类不变 微观 原子数目不变 原子质量不变
两个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
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一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5.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分析判断。
得氧的物质被 ,发生 反应,是 剂,具有 性。
失氧的物质被 ,发生 反应,是 剂,具有 性。
6. 燃烧、缓慢氧化、爆炸、自燃是在不同条件下所产生的不同现象,其本质都是氧化反应,都要放出
热量。
78
[自主检测]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成语或俗语涉及到化学反应的是…………………………………( )
A 、滴水成冰
B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C 、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D 、积沙成塔 2.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
A 、电熨斗通电发出的能量
B 、电灯通电发出的光
C 、水电站用水力产生电能
D 、液化石油气燃烧放出的热量
3.“变废为宝,资源循环,持续发展”是科学家当今环境问题上的最新构想之一,如燃料−−
→−燃烧
①燃烧产物−−−−−→−太阳能或生物能
②燃料,这样既可解决能源问题,又能消除污染,则上这构想中两个转化过
程……………………………( )
A 、均为物理变化
B 、①为物理变化,②为化学变化
C 、均为化学变化
D 、①为化学变化,②为物理变化
4.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在实际生活中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是( ) A 、用白醋清洗热水瓶胆中的水垢 B 、用熟石灰改变酸性土壤 C 、用木炭烧烤肉串 D 、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5.在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⑤物质种类;⑥原子种
类。
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 、①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⑥ C、①④⑥ D、①③⑤
6.x 、y 、z 三种金属中,只有z 能和稀硫酸反应,当把y 放入x 的盐溶液中,y 表面有x 析出,则x 、y 、z 三种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 、x>z>y B 、y>x>z C 、z>y>x D 、y>z>x
7.已知2A+3B=C+2D ,A 、B 两物质完全反应时,质量比4:3,如生成C 和D 共140g ,则该反应应消耗B 的质量
为………………………………………………( ) A 、60g B 、80g C 、90g D 、100g
8.人类的第二杀手——心血管疾病。
这类疾病患者大多属于酸性体质,根据以下表中信息,这类患者应经常食用
二、填空题:
9.在电闪雷鸣的雨天,空气中可发生如下反应:①N 2+O 2
放电
2NO ;②2NO+O 2=2NO 2
③3NO 2+H 2O=2x+NO 请回答:
⑴反应①②都都属于____________;⑵反应③中x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⑶由N 2→NO→NO 2的变化中氦元素的化合价逐步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⑷x 随雨水淋洒到土壤中,生成含硝酸根的盐,试判断“雷雨发庄稼”的说法_____(填对或错)。
10.高铁酸钾(K 2FeO 4)是具有紫色光泽的微细结晶粉末,它的氧化能力超过高锰酸钾,是一种集氧化、吸附、凝
聚、杀菌、灭藻的新型、高效的多功能水处理剂,干燥的高铁酸钾,在198℃以下是稳定的,受热易分解为氧化铁、金属氧化物和氧气,由以上信息回答:
⑴该物质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该物质中铁元素化合价为______;⑶存放该物质应注意__________ ________。
⑷完成下列反应:4K2FeO4+10H2O=4Fe(OH)3↓+8KOH+□____↑
11.合理利用化学反应可以造福人类,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方程式,在括号中注明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⑴利用生石灰可防止食品受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用废铁可以回收硫酸铜中的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用熟石灰可以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煅烧贝壳可制取建筑原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列观点均有错误,请写出能否定其错误观点的化学方程式:
13.初中教材中常用下列词语描述物质的性质:a.可燃性;b.助燃性;c.吸水性;d.溶解性;e.酸碱性;f.吸附性;
g.还原性。
请选择合适的代号填空:
⑴浓硫酸常用作干燥剂是因为________。
⑵氢气作为新型高能燃料是因为_________。
⑶氧气在燃烧的反应中一般表现______。
⑷用一氧化碳炼铁是利用它的__________。
⑸石蕊和酸酞可用来检查溶液的______。
⑹能否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是根据气体的____。
⑺活性碳可除去水中有异味的物质是利用它的____________。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