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NO .3. CHINA FRUIT & VEGETABLE栽培技术CULTIVATION TECHNOLOGY8摘要:云南省林业科学院广南油茶研究站经过40多年的努力,选育出广油3号等5个适宜高原栽培的高产油茶品种,填补了云南省无油茶良种的空白,新品种2008年通过云南省林木品种委员会认定。
本文主要详细介绍云南省5个油茶品种及配套丰产栽培技术,希望对云南省各地发展油茶产业有所帮助。
关键词:油茶 良种 栽培技术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 又名茶果树、茶油树、白花油茶,属山茶科茶属的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油茶寿命长达几十年甚至数百年。
油茶开始结果年龄因繁殖方式不同而异,实生油茶一般5年才开始结实,10年进入盛果期;嫁接苗3年即开始结果,6年进入盛果期。
在良好的管理条件下,盛果期可维持40~50年。
茶油属高级药、食两用油。
中国历代药典记载山茶油有“明目亮发,润肺通便,清热化湿,杀虫解毒”,“抗暑、抗癌、降脂、降压、抗菌、抗病毒、增强人体免疫、预防中风”的作用,对抵抗紫外线,防止晒斑及减少皱纹、黄褐斑、晒斑均有效果。
《本草纲目》:“茶籽,苦寒香毒,主治喘急咳嗽,去疾垢……”1995年版《中国药典》将山茶油作为药用油收载。
研究表明,山茶油属于单一不饱和油脂,长期食用对人体健康有益,不饱和脂肪酸充足供应,人的皮肤会细嫩润泽,头发乌黑发亮。
如果体内缺乏不饱和脂肪酸,就会皮肤变得粗糙、头发脱落、代谢紊乱。
山茶油消化吸收率达97%,每克含热量9卡路里,长期食用可增强新陈代谢功能,葡萄糖含量可降低12%,并对改善人体机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防止动脉血管硬化和冠心病发生有一定功效,因此成为食药两宜的营养保健食品。
食用油脂中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但有的不饱和脂肪酸在人体内是不能自身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
山茶油中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Lipid acid )含量高达≥90%,是目前食用油脂中最高的。
其中:油酸(Oleic acid )≥80%。
亚油酸(Leinoleic acid )≥8%。
亚麻酸(Linolenic acid )≥2%。
维生素E (Notural Vitamin E )≥120mg/100g 。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油茶等木本粮油产业发展,2008年9月11日,回良玉副总理专门在湖南长沙召开了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将山区综合开发列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并于1996年开始先后分4批在全国30个省(区、市)的114个县开展了山区综合开发试点示范。
进入新世纪以来,山区综合开发工作继续得到推进,胡锦涛总书记近年来先后三次对山区综合开发作出重要批示,有关部委对如何加强山区综合开发进行了专题研究。
中央对食用植物油的供应和油料作物的发展也十分关注和重视,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指示,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油茶等特种油料作物。
2008年1月,温家宝总理就发展油茶产业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作出规划,并研究相应措施。
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又就发展油茶产业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纳入整个油料产业发展认真研究部署。
云南省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生物资源优势,省委、省政府提出发展1000万亩油茶,打造“绿色经济强省”的目标,现已经在各地州大规模组织实施。
良种、良法是油茶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决定油茶产业发展的成败。
省委、省人民政府1964年批准在文山州广南县成立云南省林业科学院广南油茶研究站,开展对油茶的系统研究,2008年终于选育出适宜云南省高原气候栽培的优良品种,并解决了油茶无性繁育技术(主要是芽苗砧嫁接技术)和配套丰产栽培技术,对实现云南油茶良种化、精细化栽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面介绍云南省5个油茶良种及丰产栽培技术。
一、油茶良种1、广油3号 (1)植物学特性。
树冠自然圆头形;叶披针形,先端渐尖,边缘有细锯齿,叶面长6.3cm ,宽3.8cm ,叶面光滑;顶花芽1-2个,花白色,花瓣倒心形,直径7cm ,6瓣,雄蕊76枚;果实球形,红色。
(2)生长结果习性。
树势强,成枝力强,以顶花芽、短果枝结果为主,连年结果能力强,大小年不明显,无采前落果现象,栽后第3年开始开花和结果。
(3)果实主要经济性状。
果实横径3.64cm ,纵径2.89cm ,平均单果重21.64g ,最大单果重34.9g ,心室3个,种子2~9粒,果实10月下旬成熟,属霜降籽,500g 种子220粒,冠幅产果量1.45kg/m 2。
鲜出籽率为42.3%,种仁含油率54.07%,果油率8.4%,平均产油量582kg/hm 2。
(4)物候期。
一般3月初开始萌芽、展叶,10月中旬开始开花,12月底结束,10月底新梢停止生长,年抽稍3-4次,10月底果实成熟。
2、广油4号(1)植物学特性。
枝条直立,树冠自然圆头形;叶椭圆形,先端渐尖,边缘有钝齿,叶面长6.6cm ,宽3.1cm ,叶面光滑;顶花芽1-5个,花白色,花瓣倒心形,直径5~6cm ,7瓣,雄蕊82枚;果实球形,青红色。
(2)生长结果习性。
树势强,成枝力强,以各种果枝均能结果为主,连年结果能力强,大小年不明显,无采前落果现象,栽后第3年开始开花和结果。
(3)果实主要经济性状。
果实横径3.46cm ,纵径3.53cm ,平均单果重23.82g ,最大单果重47g ,心室1~3个,种子2~11粒,果实10月底成熟,属霜降籽,500g 种子198粒,冠幅产果量1.85kg/m 2。
鲜出籽率为46.6%,种仁含油率53.83%,果油率10.3%,平均产油量784.7kg/hm 2。
(4)物候期。
一般3月初开始萌芽、展叶,10月下旬开始开花,12月底结束,10月初新梢停止生长,年抽稍3-4次,10月底果实成熟。
3、广油9号(1)植物学特性。
树冠自然圆头形;叶椭圆形,先端渐尖,边缘有钝齿,叶面长6.5cm ,宽2.5cm ,叶面光滑;顶花芽2-13个,花白色,花瓣倒心形,直径5~6cm ,7~8瓣,雄蕊78枚;果实球形,红色。
(2)生长结果习性。
树势强,枝条下垂,成枝力强,各种果枝均能结果,连年结果能力强,大小年不明显,无采前落果现象。
栽后第3年开花并开始结果。
(3)果实主要经济性状。
果实横径3.36cm ,纵径3.19cm ,平均单果重25.70g ,最大单果重28.5g ,心室2~4个,种子2~8粒,果实10月底成熟,属霜降籽,500g 种子215粒,冠幅产果量1.82kg/m 2。
鲜出籽率为40.6%,种仁含油率57.21%,果油率8.4%,平均产油量683.4kg/hm 2。
(4)物候期。
一般3月初开始萌芽、展叶,10月下旬开始开花,12月底结束,10月底新梢停止生长,年抽稍4次,10月底果实成熟。
4、广油13号(1)植物学特性。
树冠自然开心形;叶披针形,先端渐尖,边缘有锯齿或钝齿,叶面长6.1cm ,宽3.63cm ,叶面光滑;顶花芽2-6个,花白色,花瓣倒心形,直径5~6cm ,5~6瓣,雄蕊82枚;果实球形,青红色。
(2)生长结果习性。
树势强,较开张,成枝力强,各种果枝均能结果,连年结果能力强,大小年不明显,无采前落果现象,栽后第3年开花并开始结果。
(3)果实主要经济性状。
果实横径3.64cm ,纵径2.89cm ,平均单果重25.88g ,最大单果重33.2g ,心室3~4个,种子2~11粒,果实10月底成熟,属霜降籽,500g 种子181粒,冠幅产果量1.5kg/m 2。
鲜出籽率为44.6%,种仁含中国果菜2010年第3期9栽培技术CULTIVATION TECHNOLOGY油率53.59%,果油率8.9%,平均产油量900.5kg/hm 2。
(4)物候期。
一般3月初开始萌芽、展叶,10月下旬开始开花,1月初结束,10月底新梢停止生长,年抽稍3次,10月底果实成熟。
5、广油14号(1)植物学特性。
树冠自然圆头形;叶披针形,先端渐尖,边缘有锯齿,叶面长4cm ,宽2.6cm ,叶面光滑;顶花芽1-18个,花白色,花瓣倒心形,直径4~5cm ,5瓣,雄蕊74枚;果实球形,红色。
(2)生长结果习性。
树势中,枝条直立,成枝力强,各种果枝均能结果,连年结果能力强,大小年不明显,无采前落果现象,栽后第3年开花并开始结果。
(3)果实主要经济性状。
果实横径3.59cm ,纵径2.88cm ,平均单果重22.49g ,最大单果重34g ,心室4个,种子3~11粒,果实10月底成熟,属霜降籽,500g 种子186粒,冠幅产果量2.04kg /m 2。
鲜出籽率为43%,种仁含油率56.51%,果油率11.3%,平均产油量1018.2kg/hm 2。
(4)物候期。
一般3月初开始萌芽、展叶,10月下旬开始开花,12月底结束,10月底新梢停止生长,年抽稍3次,10月底果实成熟。
二、丰产栽培技术 1、主要适生因子。
(1)土壤。
酸性或微酸性红壤、砂壤和黄壤,PH 值4.5~6.5。
(2)气候。
年均温16℃以上。
抽稍期3~5月的月平均气温13~20℃,花芽分化期5~7月月平均气温20℃,果实生长期与油脂转化最盛期7~8月月平均气温20~22℃,开花期9~10月月平均气温15℃左右。
(3)海拔。
2000m 以下种植,但以1600m 以下最好。
(4)降雨量。
年降水量1000~1200mm 左右,生长发育期5~10月的月平均降水量为100mm 以上。
(5)日照。
年日照时数1600小时以上。
(6)相对湿度。
年平均相对湿度70~90%,月平均相对湿度56%以上。
(7)坡向。
阳坡或半阳坡。
2、种植密度 根据地块、坡度、光照强度和管理水平确定种植密度。
栽培密度应因地制宜,合理密植。
土壤肥厚、山脚,株行距3×3m 或3×2.5m ,亩栽74或89株;中等肥厚、山腰,株行距2.5×2.5m ,亩栽106株;土壤瘠薄、山顶,株行距2×2.5m ,亩栽133株;林粮间种,株行距4×4m ,亩栽42株。
就管理水平而言,管理水平好的,树生长旺,密度可大一些,反之应小一些。
光照好的地方密一些,差的地方可稀一些。
3、整地 把山上的杂草和灌木全部清除,塘的规格宽、深为40×40cm ,土层薄的地方可以打大一些。
每塘可放1~2k g 钙镁磷或5~10kg 农家肥与泥土混合填入塘中作底肥,无条件的应尽量从塘周围收集表肥土填入塘中,回填土要高出地面20cm 。
4、造林 时间为雨季的6~8月份,造林成活率高。
选择阴天或雨天造林。
造林时在塘中央根据苗木根系的深浅挖种植穴,先把苗木根系放入,回土至3分之一,提一下苗让根系舒展后踩紧,然后边覆土边踩紧,栽后用杂草对全塘覆盖。